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丁蘿卜

丁蘿卜

丁蘿卜別名:小山蘿卜,苦丁,灰地菜,野萵苣,叉頭草,龍喳口,

丁蘿卜簡介:丁蘿卜,中藥名。為菊科植物臺灣萵苣LactucaformosanaMaxim.的全草。分佈於河北、河南、山西、陜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四川、貴州等省。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濕,活血之功效。常用於疔瘡癰腫,咽喉腫痛,乳癰,疥癬,痔瘡,蛇咬傷,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丁蘿卜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祛風濕,活血。

主治

疔瘡癰腫,咽喉腫痛,乳癰,疥癬,痔瘡,蛇咬傷,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15-30g,或泡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患處。

藥理作用

降低血膽固醇。

丁蘿卜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扁桃體炎:丁蘿卜鮮根15-25g(幹根5-10g),水煎,日服3次,若制成丸散,則每服2.5-5g,溫開水送服,效果良好。(《全國中草藥匯編》)

2、治慢性闌尾炎及闌尾周圍炎:丁蘿卜鮮全草50g,紅花5g,桃仁15g,大血藤50g,與黃酒、水合煎服,一日2次。(《全國中草藥匯編》)

丁蘿卜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夏間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幹。

丁蘿卜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菊科植物臺灣萵苣。

形態特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80-120cm,體內含有乳白色醬汁。主根圓錐形,1至數條。莖直立,單一,上部多分枝。葉通常無柄;葉片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6-14cm,基部下延呈耳廓狀抱莖,耳緣具鋸齒,有毛,尤其是嫩葉背面的主脈上具有長毛,少有無毛的,邊緣羽狀分裂,裂片邊緣復作齒牙狀,頂端裂片較大,兩側裂片略下傾,先端尖銳、短漸尖或鈍。夏、秋季開淡黃色花,頭狀花序排列成圓錐狀,總苞長12-15mm,內層苞片披針形,長約10mm,全部為舌狀花;雄蕊5,著生於花冠上;子房下位。瘦果先端的嘴長1-4mm。

分佈區域

分佈於河北、河南、山西、陜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四川、貴州等省。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路邊、草地等處。

熱血  大欖  獅滘口橋  上限  筆端  椒建街  無漏  淖馬村  六五  曼哈頓女傭  譚傢塘  副球孢子菌  榴村  燕丹  色素生成  街廣業路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