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山大黃

山大黃

山大黃別名:唐大黃,臺黃,土大黃,峪黃,籽黃,北大黃,大黃,格西古訥,野大黃,酸酸草,黃古卵子,

山大黃簡介:山大黃,中藥名。為蓼科大黃屬植物波葉大黃RheumfranzenbachiiMunt.的根及根莖。具有瀉熱解毒,涼血行瘀的功效。主治濕熱黃疸,痢疾,經閉腹痛,吐血,衄血,跌打瘀痛,癰腫疔毒,口舌糜爛,燒燙傷。

山大黃功效作用

功能

瀉熱解毒,涼血行瘀。

主治

濕熱黃疸,痢疾,經閉腹痛,吐血,衄血,跌打瘀痛,癰腫疔毒,口舌糜爛,燒燙傷。

用法用量

內服:3-10g;或研末,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

註意事項

內無實熱者及體虛、孕婦禁服。本品瀉下作用較弱,過量易致腹滿腹痛。

藥理作用

1、抗氧化作用:本品水提取物有較強的抗超氧負離子自由基的作用,作用強度超過三種正品大黃及其他非正品大黃。其所含食用大黃甙(即上大黃甙)也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

2、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本品水提取物對膠原誘導的人血小板聚集有較弱的抑制作用,其IC50為4.30mg/ml。

3、其他作用:本品無致瀉作用。

相關論述

1、《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瀉實熱,破積滯,行瘀血。主治黃疸,便秘,經閉,癰腫疔毒,燒燙傷。”

2、《吉林中草藥》:“治譫語發狂,食積痞滿,痢疾初起,腹痛後重,水腫。”

3、《內蒙古中草藥》:“主治大便熱結,痄腮,內外諸癰,跌打損傷,湯火傷,瘀血腫痛,吐血,衄血。”

山大黃臨床應用

附註

同屬植物波葉大黃RheumundulatumL.與前種相近似,主要區別在於本種植株較高大,達1m以上,葉下面無毛,花綠白色。分佈於東北及陜西等省。波葉大黃比山大黃瀉下作用更緩慢。氣不如西寧大黃香,味苦而澀,故有“苦大黃”之稱,以與“香大黃”區別。

山大黃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切片,曬幹。

山大黃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根及根莖呈不規則類圓柱形,上端較粗,下端稍細,長5-10cm,直徑1.5-5cm。栓皮多已刮去,表面紅褐色而黃,無橫紋,質堅而輕。斷面無星點,有細密而直的紅棕色射線。新斷面黃至棕紅色,在紫外光下,顯藍紫色熒光。氣微,味苦、澀。

山大黃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蓼科大黃屬波葉大黃。

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達1m以上。根莖肥厚,表面黃褐色。莖粗壯,直立,無毛,常不分枝,中空。基生葉有長柄;葉片卵形至卵狀圓形,長10-16cm,先端鈍,基部心形,邊緣波狀,下面稍有毛;莖生葉具短柄或無柄,托葉鞘長卵形,暗褐色,抱莖。圓錐花序項生,花小,多數,白綠色;苞小,肉質,內有3-5朵小花;花梗中部以下有一關節;花被片6,卵形,2輪,外輪3片較厚而小;雄蕊9;子房三角狀卵形,花柱3。瘦果具3棱,有翅,基部心形,具宿存花被。花期夏季。

分佈區域

分佈於東北、華北及湖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石隙、草原。

心眼兒  鄧鎮  唐延路傅  鮑碼  菜菜緒  下嶺後  城關區  駕管處  光強  河工  頭破血淋  心相  元帥之死  街首末站  許婷  宣政院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