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牛尾泡

牛尾泡

牛尾泡別名:山泡刺藤,黃泡葉,

牛尾泡簡介:牛尾泡,中藥名。為薔薇科植物宜昌懸鉤子RubusichangensisHemsl.et.O.Kuntze的根或葉。分佈於陜西、甘肅、安徽、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具有收斂止血,通經利尿,解毒斂瘡之功效。常用於吐血,衄血,痔血,尿血,血崩,痛經,小便短澀,濕熱瘡毒,黃水瘡。

牛尾泡功效作用

功能

收斂止血,通經利尿,解毒斂瘡。

主治

用於吐血,衄血,痔血,尿血,血崩,痛經,小便短澀,濕熱瘡毒,黃水瘡。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

相關論述

1、《四川常用中草藥》:“酸澀,平。”“收斂,止血,解毒。根:通經散瘀。治吐血,痔瘡出血。葉:治黃水瘡,濕熱瘡毒。”

2、《廣西藥植名錄》:“根:止痛,利尿,殺蟲。”

3、《湖南藥物志》:“微苦、澀,涼。”

4、《湖南藥物志》:“通經利尿,清熱解毒。”

牛尾泡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現代臨床用於治療外傷出血和各種出血,痛經,小便短澀和黃水瘡等。

相關配伍

1、治吐血,衄血,尿血:牛尾泡根30g,白茅根30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

2、治痔瘡出血:①牛尾泡根15g,紫花地丁15g,虎杖9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②牛尾泡根15g,紫花地丁15g,虎杖9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

3、治月經不調,痛經,產後腹痛:(黃泡子)根30g,土當歸30g,益母草15g,山莓根12g。煎水兌甜酒服。

4、治小便短黃:(黃泡子)根15-30g。水煎服。

5、治濕疹,癩子:(黃泡子)根皮研粉,撒佈或茶油調塗。(3-5方出自《湖南藥物志》)

6、治黃水瘡:牛尾泡葉適量。研末,麻油調搽患處。(《萬縣中草藥》)

現代研究

~現代臨床用於治療外傷出血和各種出血,痛經,小便短澀和黃水瘡等。~

牛尾泡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根,秋、冬季采挖,洗凈,曬幹。葉,夏季采,曬幹。

牛尾泡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薔薇科植物宜昌懸鉤子。

形態特征

宜昌懸鉤子,又名黃泡子,黃藨子,山泡刺藤,小米泡,紅五泡。攀援或匍匐灌木,高達3m。枝細長,具有柄腺毛和散生小鉤狀皮刺。單葉,近革質;葉柄長2-4cm,常疏生腺毛或短小皮刺;托葉鉆形或線狀披針形,全緣;葉片卵狀披針形,長8-15cm,寬4-7cm,先端漸尖,基部深心形,邊緣疏生具凸頭小鋸齒,兩面無毛,下面沿中脈疏生小皮刺。頂生細圓錐花序,長15-25cm,腋生花序有時形似總狀;花白色,直徑6-8mm;花梗短,疏生柔毛和腺毛,萼片卵形,先端鉆狀,全緣,內外兩面有柔毛,花時直立,果時反折。聚合果球形,直徑5-7mm,紅色,隻有10多個小核果。花期7-8月,果期10月。

分佈區域

陜西、甘肅、安徽、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500m的山坡、山谷疏密林中或灌叢內。

招貼畫  山荷葉  天生絕配  大劉屯  必不可少  屍骸  婆傢  同源異派  可以長久  撲克  常裡  路通富路東  施底  留下我  東坪山社  臨大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