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天茄
来源:74U閱讀網
對生耳蕨別名:蜈蚣草,灰貫眾,
對生耳蕨簡介:對生耳蕨,中藥名。為鱗毛蕨科植物對生耳蕨Polystichumdeltodon(Bak.)Diels的全草。分佈於西南及安徽、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具有活血止痛,消腫,利尿,預防感冒之功效。常用於跌打損傷,蛇咬傷。
對生耳蕨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止痛,消腫,利尿,預防感冒。主治
外用治跌打損傷,蛇咬傷。用法用量
15-30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對生耳蕨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跌打損傷:對生耳蕨、馬鞭草搗碎敷患處。(《湖南藥物志》)
2、治蛇咬傷:先將患處污血吸出,後用對生耳蕨葉搗碎敷患處。如傷口潰爛,則將此葉研末,敷患處。如腫向上升,用對生耳蕨全草30g、大蒜3g、雄黃少許,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對生耳蕨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挖出後洗凈,鮮用或曬幹。對生耳蕨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鱗毛蕨科植物對生耳蕨。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20-90cm。根狀莖直立,連同葉柄基部密生披針形鱗片。葉簇生;葉柄長5-10cm,基部以上禾稈色,疏生鱗片;葉片披針形,紙質,長15-25cm,中部寬2.5-3.5cm,基部幾不變狹,近光滑,一回羽狀;中部羽片長1.2-1.8cm(基部一對略短),基部寬6-8mm,斜長方形或菱狀三角形,銳尖頭而具一凸尖,基部上側較寬,三角形凸起,下側平切,邊緣具三角狀尖鋸齒;葉脈羽狀分叉。孢子囊群生於小脈頂端,通常僅在主脈上側排成1行(有時下側上部有1-3枚);囊群蓋圓盾形,多少有鋸齒。分佈區域
分佈於西南及安徽、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700-1800m的山坡石灰質巖石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