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粽粑葉

粽粑葉

粽粑葉別名:

粽粑葉簡介:粽粑葉,中藥名。為竹芋科植物柊葉PhryniumcapitatumWilld.的全草。分佈於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效。常用於感冒發熱,痢疾,吐血,衄血,血崩,口腔潰爛,音啞,小便不利。

粽粑葉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主治

感冒發熱,痢疾,吐血,衄血,血崩,口腔潰爛,音啞,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鮮草搗爛取汁。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匯編》:“感冒發熱,痢疾,吐血,衄血,血崩,口腔潰爛,酒醉,小便不利,音啞。”

粽粑葉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感冒高熱,痢疾:粽粑根莖15g。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匯編》)

2、治口腔潰爛,酒醉:粽粑葉柄15g,水煎服;或鮮全草搗爛取汁含漱或飲服。(《全國中草藥匯編》)

3、治吐血,衄血,血崩:粽粑根莖15g。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匯編》)

4、治小便不利,音啞:粽粑葉9-15g。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匯編》)

粽粑葉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夏季采收,鮮用或切段曬幹。

粽粑葉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竹芋科植物柊葉。

形態特征

株高1米,根莖塊狀。葉基生,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25-50厘米,寬10-22厘米,頂端短漸尖,基部急尖,兩面均無毛;葉柄長達60厘米;葉枕長3-7厘米,無毛。頭狀花序直徑5厘米,無柄,自葉鞘內生出;苞片長圓狀披針形,長2-3厘米,紫紅色,頂端初急尖,後呈纖維狀;每一苞片內有花3對,無柄;萼片線形,長近1厘米,被絹毛;花冠管較萼為短,紫堇色;裂片長圓狀倒卵形,深紅色;外輪退化雄蕊倒卵形,稍皺褶,淡紅色,內輪較短,淡黃色;子房被絹毛。果梨形,具3棱,長1厘米,栗色,光亮,外果皮質硬;種子3-2顆,具淺槽痕及小疣凸。花期:5-7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密林中陰濕處。

開這種玩笑  冰上  職分  髓室  自動關閉  絳縣  普賢  一個月餅  軍中  鉑金  明地  高圍村  對物  朱橋塢  得道多助失  佈歇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