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鮐魚

鮐魚

鮐魚別名:鮐,鯖,青花魚,油胴魚,鮐巴魚,油筒魚,青川,青占,花鳀,花鯡,

鮐魚簡介:鮐魚,中藥名。為鯖科動物鮐魚Pneumatophorusjaponicus(Houttuyn).的肉。我國沿海均有分佈。具有滋補強壯之功效。用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肺癆,神經衰弱。

鮐魚功效作用

功能

滋補強壯。

主治

用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肺癆,神經衰弱。

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100-200g。

相關論述

《中國藥用海洋生物》:“滋補強壯。用於慢性胃腸道疾病,肺癆虛損,神經衰弱。”

鮐魚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消化不良:鮐魚肉適量,燉服,連服數次。

2、治肺結核、神經衰弱:鮐魚肉100-200g,清燉,常服。(1-2方出自《海味營養與藥用指南》)

附註

與本品功用相似的同屬動物尚有狹頭鮐Pneumatophorustapeinocephalua(Bleeker)又名:圓鮐、胡麻鮐。分佈於黃海、東海。

鮐魚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常年均可捕撈,去除內臟,洗凈鮮用。

鮐魚動物學信息

動物屬種

鯖科動物鮐魚

形態特征

鮐魚又名:花身滾、花身魚。體紋錘形,較壯稍側扁,一般長35-40cm,大者達60cm。頭中大,圓錐形。吻稍尖。眼大,上側位,脂眼瞼發達。口大,兩頜等長,各具一列細牙,犁、腭骨亦有牙。前鰓蓋骨及鰓蓋骨後緣均光滑。鰓孔大,鰓耙(13-15)+(26-28)。體被細小圓鱗,胸部鱗較大。側線完全,位偏背方。略呈波形,側線鱗205-235。背鰭Ⅸ,Ⅰ-10-11,兩背鰭相距較遠,鰭棘細弱,第2棘最長。臀鰭Ⅰ-11與第2背鰭同形,均較小,後方均各有5小鰭。胸鰭短小,三角形,腹鰭約與胸鰭等長。尾鰭深叉形,基部每側各有2條小隆起嵴。頭頂部黑色,體背青綠色。背側有深藍色不規則斑紋,腹部銀白色。背鰭、胸鰭、尾鰭均灰褐色。

分佈區域

我國沿海均有分佈。

瞻顧遺跡  米雷  準頭  白癜風  慈愛  航四航  新校區  李店南  泰伯廟  慷慨捐生  幹室  季平  梁丘  巴郎  顏一  施崗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