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醫療 > 疾病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子宮腺肌病

子宮腺肌病

子宮腺肌病

子宮腺肌病百科

子宮腺肌病是指子宮內膜向肌層良性浸潤並在其中彌漫性生長,其特征是在子宮肌層中出現瞭異位的內膜和腺體,伴有其周圍的肌層細胞肥大和增生.故有子宮內子宮內膜異位癥之稱,而盆腔內子宮內膜異位癥則稱為子宮外子宮內膜異位癥.許多學者都認為兩者並非同一疾病,其相同之處是二者均受卵巢激素的調節.

子宮腺肌病

子宮腺肌病

子宮腺肌病病因

生育狀況(25%):

子宮腺肌病在已生育過的婦女較未生育過的婦女多見,故多認為妊娠和分娩時導致子宮壁的創傷使子宮內膜和間質能向肌層內生長,是導致此病的主要原因,但也有報道子宮腺肌病也可存在年輕未生育的婦女及不孕婦女.

性激素的作用(20%):

(1)催乳素(PRL):動物實驗證明催乳素在腺肌病的發病機制中起重要作用,給同系小鼠移植垂體前葉誘導血中PRL升高導致移植小鼠的腺肌病發病率升高,Mori等給剛出生的小鼠及成年鼠註射催乳素可誘導腺肌病,而在出生後4周即開始給予麥角溴隱亭4周以上可使腺肌病的發病率明顯下降,但如果治療時間短於3周或治療時間晚於出生後11周則治療無效,他們同時發現這些小鼠的血中PRL升高,孕酮水平降低才能引起小鼠腺肌病的發病率增加,這種現象說明PRL誘發腺肌病的產生可能是間接的,可能是通過影響體內雌,孕激素水平發揮作用.

(2)雌,孕激素:動物實驗表明小鼠長期接受雌激素治療(至少8個月以上)可誘導腺肌病的產生,給小鼠皮下埋植孕酮可增加腺肌病的產生,但並非所有的實驗結果均支持以上的結論,而在人體又不可能行實驗證明.

(3)類固醇激素受體:多數研究報道腺肌病患者異位內膜組織中的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明顯低於在位內膜,雄激素受體也存在於腺肌病異位內膜中,也有作者報道腺肌病組織中雌激素受體下降而孕激素受體增加,對此尚無定論,最近張華,顧美皎等報道的78例子宮腺肌病在位內膜與異位內膜中ER,PR均為陽性,且陽性率差異無顯著性;但在位內膜ER,PR強陽性率顯著高於異位內膜,雄激素治療療效好的患者的異位內膜中ER強陽性率及PR陽性率,強陽性率明顯高於療效差的患者,因此得出結論ER,PR與腺肌病的發病有關.

免疫因素(15%):

有報道腺肌病患者體內自身抗體增高,腺肌病異位內膜組織中IgG,C3,C4沉積物也增高,腺肌病子宮肌層中巨噬細胞數量為子宮肌瘤患者的2倍,推測可能是因異位內膜產生某種物質作為抗原,由巨噬細胞識別並呈遞給T細胞,介導細胞產生抗體結合於腺上皮表面而結合補體誘導免疫反應.

發病機制(15%):

子宮腺肌病致病機制不詳,廣為接受的理論是子宮內膜從基底層直接向下生長進入子宮肌層,病理組織學已證實腺肌病的內膜島與子宮內膜之間有直接延續關系,不管異位內膜組織有多深,連續切片可證實其與宮腔內膜的連接.

對於子宮腺肌病的發病理論很多,但其病理學發生機制還不很清楚,有待於進行深入研究.

子宮腺肌病

子宮腺肌病

子宮腺肌病癥狀

1.癥狀

(1)痛經:30歲以上的婦女,出現繼發性,漸進性加劇的痛經為本病的主要癥狀,由於子宮肌層的子宮內膜異位灶隨著月經周期的變化也發生周期性的變化,使內膜異位灶發生周期性充血,水腫,出血,這些出血被肌層包裹,而肌層擴張受限,具有很大的張力,這種變化使子宮發生痙攣性收縮而發生嚴重的痛經,Bird認為痛經與內膜浸潤肌層的深度有關,Ⅲ級者83.3%有痛經,而Ⅱ級者僅4.3%有痛經,同時痛經也與肌層內內膜異位灶出血的程度有關,出血的病灶往往有痛經,而無出血者痛經一般較輕,在本院統計的病例中有痛經癥狀者占67.1%,其中繼發性痛經者占86.5%.

(2)月經失調:主要表現為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其發生原因多為:①由於肌層內有子宮內膜異位灶,不能使子宮肌層有效的收縮而致月經過多,②腺肌瘤患者一般處於高雌激素狀態,常伴子宮內膜增生過長,也可致月經過多或經期延長,文獻報道腺肌瘤合並子宮內膜增生過長的發生率為25%左右,③由於子宮增大,子宮腔面積也相應增大,因此出血量增多,據Bird報道,肌層受浸潤的范圍愈廣,經量增多的發生率愈高,輕度浸潤者經量增多占23.3%,而重度患者則為82.3%,如果腺肌瘤合並肌瘤月經量增多則更為明顯,在本院統計的病例中月經異常占73.4%.

2.體征

子宮增大,呈球形,質地變硬,子宮一般不超過孕12周子宮大小,近月經期檢查,子宮有觸痛,如果病灶為局限型,子宮則呈不規則增大,結節不平,常與子宮肌瘤合並存在,月經期,由於病灶充血,水腫及出血,子宮可增大,質地變軟,壓痛較平時更為明顯;月經期後再次婦檢發現子宮有縮小,這種周期性出現的體征改變為診斷本病的重要依據之一,若合並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癥時,子宮增大,後傾,固定,骶骨韌帶增粗,或子宮陷凹處有痛性結節等.

子宮腺肌病

子宮腺肌病

子宮腺肌病檢查

CA125檢測:CA125來源於子宮內膜,體外實驗發現內膜細胞可以釋放CA125,且在子宮內膜的浸出液內有高濃度的CA125,Kijima在子宮腺肌病的內膜腺體中測出CA125,且濃度高於正常的內膜腺上皮細胞,其診斷標準為35U/ml,Halila等以同樣的標準卻不能診斷子宮腺肌病,CA125在監測療效上有一定的價值.

1.B超檢查Buli等認為組織學變化與B超的聲像圖無關,B超診斷的敏感性為63%,特異性為97%,有報道用陰道B超診斷子宮腺肌病,結果73%與組織學診斷相符,其敏感性為95%,特異性為74%,腹部B超與陰道B超的準確性相近,B超的圖像特點為:①子宮呈均勻性增大,輪廓尚清晰,②子宮內膜線可無改變,或稍彎曲,③子宮切面回聲不均勻,有時可見有大小不等的無回聲區.

2.MRI常用T2重影像診斷子宮腺肌病,圖像表現為在正常的子宮內膜強回聲外,環繞一低強帶信號,>5mm厚度的不均勻的回聲帶為子宮腺肌病的典型影像,月經前後對比檢查,圖像發生變化,對診斷有重要意義,病灶內有出血時可見大小不等的強回聲信號,MRI可以區別子宮肌瘤和子宮腺肌病,並可診斷兩者同時並存,對決定處理方法有較大幫助,這也是MRI的主要價值.

3.子宮輸卵管造影由於子宮腺肌病很少引起宮腔變形,故子宮輸卵管造影的診斷意義不大,如病變涉及到子宮內膜的表面,可見充盈缺損.

4.肌層針刺活檢在宮腔鏡下用穿刺針取肌層活檢對診斷腺肌病特異性較高,但敏感性低,大多數學者認為肌層針刺活檢在診斷中無重要價值,除非為重度腺肌病,可以在陰道超聲或MRI的指導下進行,而對盆腔痛病人無一個常規活檢的地方.

子宮腺肌病預防

根據子宮內膜異位癥發生的原因,為瞭防止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生,可采取下列預防措施:

1.月經期間應避免不必要的婦科檢查,必須檢查時切忌過度用力擠壓子宮,以防將子宮內膜擠入輸卵管,引起腹腔子宮內膜種植.

2.月經期間避免做宮腔內手術,如輸卵管通暢試驗,一定要在月經幹凈後3~7天進行,如果經血未凈時手術,可將子宮內膜碎屑經輸卵管進入腹腔,造成異位種植.

3.盡量避免在接近月經期進行婦科手術,必須進行時應動作輕柔,避免用力擠壓.

4.堅持避孕,不做或少做人工流產術,由於采用負壓吸宮,如果在手術操作時使用的壓力及使用方法不適當時,也可造成血液倒流入腹腔,引起子宮內膜異位種植.

5.子宮極度後屈或宮頸,陰道狹窄,先天性無陰道(有子宮)等生殖道畸形,宮頸粘連都可造成經血排出不暢或者不能排出,經血逆流而造成子宮內膜異位癥,故應積極治療上述疾病,以防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生.

6.避免醫源性種植在行子宮肌瘤剔除術,尤其是手術時穿透子宮腔者,或剖宮產,剖宮取胎手術者,都應保護好手術切口,以免將子宮內膜碎屑種植於切口造成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或帶入盆腔種植造成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癥.

7.註意經期衛生,月經期禁止性生活.

公檢法  蘭通廠  食品店  晚上開車  禦史臺  拔絲山藥  東倫  李嘉源  陜柴  盈福  持續傷害  白木耳  比約克  嵐縣  當歸雞  好友組隊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