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醫療 > 疾病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百科

子宮肌瘤(myo~~ofti[ertJs)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也是人體最常見的腫瘤.由於宮平滑肌組織增生而成.其問有少量纖維結締組織.多見於30~50歲婦女,以40—50歲最多見,20歲以下少見.其發病率較難統計,根據屍檢資料,35歲以上婦女約20%有子宮肌瘤,園很多患者無癥狀,或因肌瘤很小,因此臨床報道的發病率遠較其真實的發病率為低.

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病因

確切病因尚不明瞭,根據好發於生育年齡婦女,絕經後肌瘤停止生長,甚至萎縮、消失等,提示子宮肌瘤的發生可能與女性激素有關.堆激素能使子宮肌細胞增生肥 大,肌層變厚,子宮增大.女性激素通過相應激素受體起作用.子宮肌組織內雌激素受體含量隨月經周期不同雌激素水平而變化.子宮肌瘤組織中雌澈索受體和雌二 醇含量較正常子宮肌組織高.但17-B羥類固醇脫氫酶含量較低,故雌二醇轉變為雌酮的量少.合並妊娠時胎盤生乳素有促進雌二醇對肌瘤的作用.故子宮肌瘤生長加快.同時卵巢功能、激素代謝均受高級神經中樞的調控.故神經中樞活動對肌瘤發病也可能起重要作用.

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癥狀

子宮肌瘤有無癥狀及其輕重,主要決定於肌瘤的部位、大小、數目以及並發癥.有的肌瘤小、生長緩慢、無癥狀,可以終生未被發現.近年由於B型超聲檢查的廣泛應用,不少患者是因常規查體,經B超檢查發現有子宮肌瘤,而其本人並無癥狀.多數患者是因有癥狀而來就醫.子宮肌瘤常見的癥狀有子宮出血、腹部腫塊、陰道溢液、壓迫癥狀等.

1、子宮出血:子宮出血是子宮肌瘤最常見的癥狀.臨床可表現為月經過多,出血有周期性,經量增多,往往伴有經期延長,此種類型出血最多見;月經頻多,月經周期縮短,月經量增多;不規則出血,月經失去正常周期性,持續時間長,時多時少且淋漓不斷,多見於黏膜下肌瘤.子宮出血以黏膜下肌瘤及肌間肌瘤為多見,漿膜下肌瘤很少引起子宮出血.根據文獻報道黏膜下肌瘤、肌間肌瘤及漿膜下肌瘤的子宮出血發生率分別為89.5%~100%、74%~77.7%、33.3%~36%.子宮出血的原因有多種解釋:

①大的肌間肌瘤或多發性肌間肌瘤隨著子宮的增大宮腔內膜面積也必然隨之增加,行經時子宮內膜脫落面大,修復時間相應較長以致出血多,經期長.

②由於肌壁間有肌瘤的存在妨礙子宮以有效的宮縮來控制出血,因而造成大量出血.

③子宮肌瘤多發生於生育年齡的晚期,時值更年期,有些患者肌瘤並不大而有月經過多,可能由於伴發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而引起,經刮宮檢查子宮內膜便可確定.

此外,臨床也見到一些患者肌間肌瘤並不大,診刮的子宮內膜病理報告為分泌期子宮內膜,但有出血癥狀,或者漿膜下子宮肌瘤也有部分患者有子宮出血癥狀,這些以子宮內膜面積增大,宮縮不利,或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均難以解釋,而愈來愈受到重視的子宮內膜靜脈叢充血、擴張的提法對此頗具說服力.該提法是子宮漿膜下、肌壁間、子宮內膜均有較豐富的血管分佈,無論黏膜下,肌間或漿膜下生長的肌瘤均可能使腫瘤附近的靜脈受擠壓,導致子宮內膜靜脈叢充血與擴張,從而引起月經過多.黏膜下子宮肌瘤臨床最突出的癥狀是子宮出血,其所以引起出血有認為是由於肌瘤表面潰瘍所致,然而黏膜下肌瘤伴有潰瘍者並不多見,而臨床發生異常出血者卻是常見.因此,以子宮內膜靜脈叢充血、擴張來解釋更為有力.有時子宮黏膜下肌瘤表面怒張的靜脈破裂出血可直接導致大出血.上述中解釋均有一定道理,並不矛盾,結合具體患者其子宮出血原因可能是以某一因素為主或者由幾個因素協同作用的結果.近年,有認為子宮肌瘤及肌壁組織所產生的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FGF)、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表皮生長因子(EGF)等生長因子或其受體的調節障礙對血管功能及生成有直接影響,造成子宮血管結構異常,而導致月經過多.

2、腹部腫塊:子宮位於盆腔深部,肌瘤初起時腹部摸不到腫塊.當子宮肌瘤逐漸增大,使子宮超過瞭3個月妊娠大小,或位於子宮底部的漿膜下肌瘤較易從腹部觸及.腫塊居下腹正中部位,實性、可活動但活動度不大、無壓痛、生長緩慢,如果患者腹壁厚,子宮增大,或超出盆腔甚至達4~5個月妊娠大小,患者仍難自己發現.因此,子宮肌瘤患者因腹部腫塊就診者少.巨大的黏膜下肌瘤脫出陰道外,患者可因外陰脫出腫物來就醫.腫瘤多伴有感染壞死,近年這種患者很少見.

3、陰道溢液:子宮黏膜下肌瘤或宮頸黏膜下肌瘤均可引起白帶增多.一旦腫瘤感染可有大量膿樣白帶,若有潰爛、壞死、出血時可有血性或膿血性有惡臭的陰道溢液.

4、壓迫癥狀:子宮肌瘤可產生周圍器官的壓迫癥狀.子宮前壁肌瘤貼近膀胱者可產生膀胱刺激癥狀,表現為尿頻、尿急;宮頸肌瘤向前長到相當大時,也可以引起膀胱受壓而導致恥骨上部不適、尿頻、尿瀦留或充溢性尿失禁(overflowincontinence);巨型宮頸前唇肌瘤充滿陰道壓迫尿道可以產生排尿困難以至尿閉,患者可因泌尿系統癥狀就診.子宮後壁肌瘤特別是峽部或宮頸後唇巨型肌瘤充滿陰道內,向後壓迫直腸,可產生盆腔後部墜脹,大便不暢.闊韌帶肌瘤或宮頸巨型肌瘤向側方發展嵌入盆腔內壓迫輸尿管使上泌尿道受阻,形成輸尿管擴張甚至發生腎盂積水.由於肌瘤壓迫盆腔淋巴及靜脈血流受阻產生下肢水腫者少見.

5、疼痛:一般子宮肌瘤不產生疼痛癥狀,若出現疼痛癥狀多因肌瘤本身發生病理性改變或合並盆腔其他疾病所引起.

①子宮肌瘤本身發生的病理變化:子宮肌瘤紅色變性,多見於妊娠期,表現為下腹急性腹痛,伴嘔吐、發熱及腫瘤局部壓痛;漿膜下子宮肌瘤蒂扭轉,或宮底部巨型漿膜下子宮肌瘤在個別情況下可引起子宮扭轉均可發生急腹痛;子宮黏膜下肌瘤由宮腔向外排出時也可引起腹痛,但一般其排出的過程是緩慢漸近,而宮頸松軟,由於肌瘤刺激引起子宮收縮可有陣發性下腹不適,很少引起急腹痛;黏膜下子宮肌瘤感染壞死引起盆腔炎者可致腹痛,但少見;文獻曾有5例報道,患有子宮肌瘤婦女因服避孕藥發生肌瘤內灶性出血而引起劇烈腹痛.肌瘤經組織學檢查有多灶性出血,而稱為肌瘤卒中(apoplecticleiomyomas).

②合並盆腔其他疾病:最常見的是子宮腺肌病或子宮內膜異位癥,其疼痛具有特點,為周期性,進行性逐漸加重的痛經,常伴有肛門墜、性交痛而不是急腹痛.

6、不孕與流產:子宮肌瘤患者多數可以受孕,妊娠直到足月.然而有些育齡婦女不孕,除肌瘤外找不到其他原因,而作肌瘤切除術後即懷孕,說明不孕與肌瘤有一定關系.肌瘤的部位、大小、數目可能對受孕與妊娠結局有一定影響.宮頸肌瘤可能影響精子進入宮腔;黏膜下肌瘤可阻礙孕卵著床;巨型原發性子宮肌瘤使宮腔變形特別是輸卵管間質部被肌瘤擠壓不通暢,妨礙精子通過;有人認為子宮肌瘤引起的肌壁、子宮內膜靜脈充血及擴張特別是子宮內膜,其結果導致子宮內環境不利於孕卵著床或對胚胎發育供血不足而致流產.

7、貧血:子宮肌瘤的主要癥狀為子宮出血.由於長期月經過多或不規則出血可導致失血性貧血.臨床出現不同程度的貧血癥狀.重度貧血多見於黏膜下肌瘤.嚴重貧血尤其時間較長者可致心肌營養障礙.

8、紅細胞增多癥:子宮肌瘤伴發紅細胞增多癥(erythrocytosis)者罕見.患者多無癥狀,主要的診斷依據是血紅蛋白與紅細胞計數增高,除子宮肌瘤外找不到其他引起紅細胞增多癥的原因,腫瘤切除後血紅蛋白與紅細胞均降至正常.國內吳葆楨於1964年報道一例子宮肌瘤合並紅細胞增多癥.患者35歲,腹部脹大如足月妊娠,剖腹探查全腹為一巨大的分葉狀實質腫物充滿,表面靜脈迂曲擴張.腫瘤來自子宮左後壁,雙側附件正常,作子宮次全及雙附件切除.病理報告為平滑肌瘤.術前血紅蛋白為201g/L,紅細胞為6.5times;1012/L,術後一周降至正常,術後3個月隨訪血紅蛋123g/L,紅細胞為4.32times;1012/L.多年來對其病因學有種種解釋,現已清楚子宮肌瘤伴發紅細胞增多癥其原因是由於平滑肌細胞自分泌產生的紅細胞生成素所引起.紅細胞生成素本由腎臟產生,平滑肌不產生紅細胞生成素.此種由非內分泌組織的腫瘤產生或分泌激素或激素類物質並由此引起內分泌功能紊亂的臨床癥狀稱為異位激素綜合征(ectopichormonesyndrome).除子宮肌瘤外已知有不少腫瘤如肝癌、腎上腺皮質癌、卵巢癌、乳腺癌、肺燕麥細胞癌等均可因腫瘤細胞產生紅細胞生成素而臨床出現紅細胞增多癥.

9、低糖血癥:子宮肌瘤伴發低糖血癥(hypoglycemia)亦屬罕見.主要表現為空腹血糖低,意識喪失以致休克,經葡萄糖註射後癥狀可以完全消失.腫瘤切除後低血糖癥狀即完全消失.國內張麗珠於1980年報道1例子宮肌瘤並發低糖血癥.患者39歲,未婚,因間歇性發作嗜睡、頭暈、出汗,1個多月前先住內科,住院後發作6次,輕時頭暈、心悸、全身無力、出汗、神志清楚;重時有嗜睡、全身出汗,每次發作均在早晨,靜脈註射50%葡萄糖癥狀迅速好轉,神智隨即恢復.共測空腹血糖8次,未發作及發作各4次.未發作的血糖除一次為3.7mmol/L(66mg%)以外其餘均在5.4~7.8mmol/L(97~140mg%)范圍,發作時血糖分別為3.16mmol/L(57mg%)、1.6mmol/L(28mg%)、1.8mmol(35mg%)、1.9mmol/L(35mg%).後經婦科會診檢查子宮增大如孕4個月大小,質硬,表面光滑,活動受限,右卵巢雞蛋大囊腫,作子宮次全切除及右附件切除術,術時探查胰腺無異常發現,術後低血糖癥消失.病理診斷為子宮肌間平滑肌纖維瘤,右卵巢濾泡囊腫.術後隨訪16個月未再發作,每隔4個月測空腹血糖1次,分別為5.8mmol/L(104mg%),5.9mmol/L(106mg%),6.1mmol/L(110mg%),均為正常.子宮肌瘤發生低血糖也是異位激素綜合征的一種,其發生機制還未完全清楚.近年文獻報道非胰島細胞腫瘤患者出現低血糖癥,當低血糖發作時,血中胰島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Ⅰ(IGF-1)和生長激素(GH)的水平降低甚至測不到,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Ⅱ(IGF-Ⅱ)濃度正常或輕度增高,腫瘤切除後低血糖發作消失,上述參數也恢復正常,認為非胰島素細胞腫瘤引起的低血糖與腫瘤細胞自分泌產生過多的IGF-Ⅱ有關.非胰島素細胞腫瘤患者發生低血糖癥,多數腫瘤是來自間葉組織或纖維組織,腫瘤可以是良性腫瘤,也可以是惡性,如纖維瘤、纖維肉瘤、平滑肌肉瘤等.腫瘤一般較大,通常見於胸腔、腹腔、腹膜後及盆腔腫瘤.

二、體征

1、腹部:小子宮肌瘤從腹部摸不到腫塊,如子宮增大超過3個月妊娠大小或宮底部有肌瘤易於觸及.於恥骨聯合上方或下腹部正中觸及腫物、實性,若為多發性子宮肌瘤則其外形不規則,腫物可活動、無壓痛,若為闊韌帶肌瘤則其活動受限制.

2、陰道檢查:註意陰道是否通暢,有無腫物堵塞;宮頸大小、外觀有無變形、腫物、有無移位,是否易於暴露,頸管有無變形,陰道穹隆是否飽滿.子宮體部肌瘤則子宮呈不同程度增大,肌瘤局部向外突起,子宮表面凹凸不平,腫瘤硬度與子宮肌壁一致,若肌瘤含纖維組織成分較多者則觸之較硬,若肌瘤有退行性變則變軟甚至呈囊性,若肌瘤有鈣化則觸之堅硬如石.移動宮頸時腫瘤也隨之移動.帶蒂漿膜下肌瘤位於子宮表面,若蒂長,移動宮頸則腫瘤不隨之移動,此時與卵巢腫瘤易混淆.子宮黏膜下肌瘤位於宮腔內者子宮呈一致性增大,表面平滑,硬度正常而活動,若帶蒂黏膜下肌瘤脫出於宮頸外口處,則張開窺器即可看到子宮頸口處有腫物,粉紅色,表面光滑,宮頸四周邊緣清楚,軟,肌瘤有時可縮回宮腔形成時隱時現.若肌瘤大,一旦脫出於宮頸外口即不易退縮回去,若時間長,腫瘤表面充血、水腫伴有感染,甚至形成潰瘍、壞死而有膿性溢液排出.宮頸肌瘤則宮頸局部增大可觸及圓形瘤核,若為帶蒂黏膜下肌瘤脫出於宮頸口處,則與子宮黏膜下肌瘤外觀相似,用探針探測蒂根位於頸管內則為宮頸黏膜下肌瘤.宮頸肌瘤多是單發的,若為巨型宮頸肌瘤,肌瘤可達3~4個月妊娠子宮大小,盆腔改變較復雜,宮頸有明顯的移位及變形.肌瘤可來自前唇或後唇而以後唇為多見.後唇被增大的腫物所代替,前唇則被腫物擴張變薄,宛如臨產後近開全的宮頸,而子宮則被推到腫物之上如高山上的小廟;有時位於宮頸上方近峽部的巨型肌瘤向子宮直腸陷凹處嵌入,宮頸向上移位於恥骨聯合的後方,呈扁片狀而無法暴露,子宮則被高舉於腫瘤之上方.來自前唇的巨型肌瘤使宮頸口移到後下方,亦難以暴露,前唇被巨大的腫瘤代替,子宮被高舉於腫物之上.有時宮頸肌瘤向側方發展而形成闊韌帶底部的腫瘤.三合診可協助瞭解盆腔內的改變.

3.特殊型子宮肌瘤子宮肌瘤是最多見的婦科良性腫瘤,每位婦科醫師都治療過若幹例子宮肌瘤,所見病例絕大多數為普通型子宮肌瘤.在極少的情況下可以遇到某些特殊型子宮肌瘤.這些肌瘤或為顯微鏡下組織形態學具有特征或是臨床所見肌瘤的生物學行為不同於普通平滑肌瘤,但其共同點是病理組織學屬良性腫瘤.為瞭對子宮平滑肌瘤有一較全面的瞭解,對此類少見的特殊型肌瘤加以敘述,以期有助於臨床處理,以避免將良性誤認為惡性或將惡性誤診為良性而給予過多或不足的治療,造成不良後果.

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檢查

診斷性刮宮是婦科最常用的簡便易行的輔助診斷方法.探查瞭解宮腔情況,並刮取內膜作病理化驗是其基本要求.行診斷性刮宮時探查宮腔深度、方向、有無變形及黏膜下肌瘤,協助陰道檢查確定肌瘤位置及其對宮腔的影響.前壁肌瘤突向宮腔時子宮探針進入方向先偏後,反之若來自後壁的肌瘤則探針進入先向前,前進時有爬坡感,越過突起部分才能達到宮底部.刮宮時應體會宮壁是否平滑,宮底部有無突起及腫物滑動,但小的黏膜下肌瘤卻易被滑過而漏診,這是診斷性刮宮的不足.巨型宮頸肌瘤宮頸部被拉長,可達10cm以上,子宮被高舉,雖宮腔大小無改變,有時探針須進入15cm方可達宮底,這類子宮肌瘤探查宮腔不容易,需要有一定經驗的醫師來操作,邊探邊分析方可得到正確的判斷.診斷性刮宮另一要求是瞭解子宮內膜病理性質.對年輕婦女的子宮內膜癌往往是在常規診斷性刮宮後發現.因此,子宮肌瘤術前應將診斷性刮宮列為常規.

一、超聲檢查目前國內B超檢查較為普遍.鑒別肌瘤,準確率可達93.1%,它可顯示子宮增大,形狀不規則;肌瘤數目、部位、大小及肌瘤內是否均勻或液化囊變等;以及周圍有否壓迫其他臟器等表現.由於肌瘤結節中腫瘤細胞單位體積內細胞密集,結締組織支架結構的含量及腫瘤、細胞排列不同,而使肌瘤結節於掃描時表現為弱回聲,等回聲和強回聲3種基本改變.弱回聲型是細胞密度大,彈力纖維含量多,細胞巢狀排列為主,血管相對豐富.強回聲型,膠原纖維含量較多,腫瘤細胞以束狀排列為主.等回聲型介於兩者之間.後壁肌瘤,有時顯示不清.肌瘤愈硬衰減表現愈重,良性衰減比惡性明顯.肌瘤變性時,聲學穿透性增強.惡變時壞死區增大,其內回聲紊亂.故B超檢查既有助於診斷肌瘤,區別肌瘤是否變性或有否惡性變提供參考,又有助於卵巢腫瘤或其他盆腔腫塊的鑒別.

二、探測宮腔用探針測量宮腔,壁間肌瘤或粘膜下肌瘤常使子宮腔增大及變形,故可用子宮探針探測宮腔的大小及方向,對照雙合診所見,有助於確定包塊性質,同時可瞭解腔內有無包塊及其所在部位.但必須註意子宮腔往往迂回彎曲,或被粘膜下肌瘤阻擋,使探針不能完全探入,或為漿膜下肌瘤,宮腔往往不增大,反而造成誤診.

三、X光平片肌瘤鈣化時,表現為散在一致斑點,或殼樣鈣化包膜,或邊緣粗糙及波浪狀的蜂窩樣.

四、診斷性刮宮小的粘膜下肌瘤或是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子宮內膜息肉不易用雙合診查出,可用刮宮術協助診斷.如為粘膜下肌瘤,刮匙在宮腔感到有凸起面,開始高起後又滑低,或感到宮腔內有物在滑動.但刮宮可刮破瘤面引起出血、感染、壞死,甚至敗血癥,應嚴格無菌操作,動作輕柔,刮出物應送病理檢查.疑為粘膜下肌瘤而診刮仍不能明確者,可采用子宮造影術.

五、子宮輸卵管造影理想的子宮造影不但可顯示粘膜下肌瘤的數目、大小,且能定位.因此,對粘膜下肌瘤的早期診斷有很大幫助,而且方法簡單.有肌瘤處造影攝片顯示宮腔內有充盈殘缺.

六、宮腔鏡檢查子宮肌瘤一般診斷不困難.通常臨床遇到困難的是小型黏膜下肌瘤,診斷性刮宮往往被漏診,而在子宮切除的術後標本中方發現有黏膜下子宮肌瘤.宮腔鏡可以在直視下觀察宮腔內病變性質,確定病變部位並能準確地取材活檢,對小的黏膜下肌瘤也可以同時切除.

七、腹腔鏡檢查隨著腹腔鏡技術在婦產科的廣泛應用,目前腹腔鏡不僅作為檢查手段,而且常與手術同時進行,並日益受到重視.子宮肌瘤臨床可以檢查清楚一般不需要作腹腔鏡檢查.有些盆腔腫塊有手術指征者可直接剖腹探查.偶有子宮旁發現的實性小腫塊難以確定其來源與性質,而其處理方法又不同,尤其B超檢查也難以確定時可作腹腔鏡檢查,明確診斷以便治療,如小型漿膜下肌瘤、卵巢腫瘤、結核性附件包塊等.腹腔鏡應仔細地觀察盆腔肌瘤大小、位置、與周圍臟器的關系,需手術者便可立即進行手術治療.因此,在決定作腹腔鏡檢查時須作好有可能隨即手術的一切準備.

八、CT與MRI一般不需使用此兩項檢查.

CT診斷肌瘤其圖象隻表達特定層面內的詳細內容,圖象結構互不重疊.子宮良性腫瘤CT圖象是體積增大,結構均勻、密度+40~+60H(正常子宮為+40~+50H).

MRI診斷肌瘤時,對肌瘤內部有無變性、種類及其程度呈不同信號.肌核無變性或輕度變性,內部信號多均一.反之,明顯變性者呈不同信號.

二、鑒別

子宮肌瘤的診斷一般不困難,有時因為病史不清楚或體征表現不典型,會給診斷帶來一定困難.鑒別診斷的要點是把握住各有關疾病的特點,將所得病史與檢查結果結合起來進行周密分析,作出鑒別.

1、宮內妊娠在妊娠前3個月,個別孕婦仍按月有少量流血,如誤認為月經正常來潮而子宮又增大,往往錯診為肌瘤.應詳細追問以往月經史(包括量的多少),有無生育史,年齡多大(年青的肌瘤機會更少);還應註意有無妊娠反應.如為妊娠,子宮增大符合月經減少的月份;肌瘤者子宮較硬.此外妊娠者外陰、陰道著紫藍色,子宮頸柔軟,乳房脹感,乳暈外可出現次暈.妊娠達4個月以後,可感胎動或聽到胎心音,用手探觸可感到子宮收縮.除病史、體征外,還可做妊娠試驗或B超顯象檢查來鑒別.

過期流產伴有不規則陰道流血,尿妊娠試驗呈陰性反應,易誤診為子宮肌瘤.但過期流產者有停經史,曾有妊娠反應,子宮形態正常.行B超檢查,一般可確診.必要時可行診刮鑒別.

子宮肌瘤可以合並妊娠,也必須想到,否則或漏診妊娠或誤診為葡萄胎.以往如曾查到肌瘤,目前又有早孕史和體征,而子宮大於停經月份,無陰道流血,孕試陽性,則診斷當無困難.但以往未經確診者,應詳細詢問月經是否過多,有無不孕史.檢查時註意子宮有無肌瘤突出,必要時可嚴密觀察.如為葡萄胎,則停經後常有少量陰道流血,而腹部包塊在短期內長大,妊娠試驗陽性且滴定度高;B型超聲檢查葡萄胎呈雪片狀特有波型.

2、卵巢腫瘤卵巢囊腫不易與子宮肌瘤混淆,因為兩者硬度不同,前者為囊性而後者為實性,同時前者與子宮中間有分界,可與之分開,而子宮肌瘤則與子宮關系密切不能與之分開,移動宮頸則隨之活動.診斷遇到困難較多的是卵巢實性腫瘤與漿膜下子宮肌瘤,兩者均為實性腫物.如果肌瘤在子宮的一側,尤其帶蒂漿膜下肌瘤有時鑒別困難,須借B超檢查協助.卵巢惡性腫瘤也為實性腫塊,與子宮牢固粘在一起融成一個團塊時,雖屬子宮外在腫塊但與之不能分開,有時被誤診為子宮肌瘤.年齡是一個重要的線索,肌瘤多見於中年婦女,有月經不調,而卵巢癌多見於老年婦女.若患者為絕經後婦女首先要考慮為卵巢惡性腫瘤,結合其他卵巢惡性腫瘤的體征如子宮直腸陷凹結節或腫塊、子宮固定不動等均有鑒別價值.診斷性刮宮瞭解宮腔大小,方位以及內膜有無病變有幫助.B超檢查若見到雙側卵巢即可排除卵巢腫瘤,從子宮肌瘤與卵巢惡性腫瘤B型超聲的聲像圖之不同亦可鑒別.闊韌帶內巨大子宮肌瘤觸之為實性腫物,居子宮的一側,有時被誤診為卵巢實性腫瘤.卵巢實性腫瘤若不是惡性一般活動度好,而闊韌帶子宮肌瘤則活動受限.少見的情況下,巨大子宮肌瘤囊性變可被誤為卵巢囊腫.陰道檢查:若為大肌瘤囊性變,摸不到宮體,而卵巢囊腫,除囊腫外可觸及子宮體.

3、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內膜異位癥是婦科常見病,而其臨床表現也是多種多樣.子宮內膜異位癥往往宮骶韌帶增粗或有結節,病史上有痛經,經期肛門墜痛,腹瀉等癥狀有助於與子宮肌瘤鑒別,子宮肌瘤有月經過多或經期紊亂,但無痛經.

4、子宮腺肌病子宮腺肌病也表現為子宮增大,月經過多,好發於中年婦女.與子宮肌瘤,從病史與陰道檢查所見頗有類似之處,重要的鑒別點是子宮腺肌病的臨床癥狀特點突出是進行性加重的痛經,並伴有肛門下墜感;陰道檢查子宮呈一致性增大,一般為10~12周妊娠大小,很少大於12周妊娠大小,其質地堅硬,有時經前及經後子宮大小可有變化.經前、經期子宮略增大而於經後較前略小,可能與肌壁間病灶內經期積血有關.子宮肌瘤的子宮多呈不規則增大、質韌,雖有月經過多癥狀但無痛經.有時兩者可以並存,子宮肌瘤合並子宮腺肌病,病史可以出現痛經癥狀.

5、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癌常見癥狀是不規則陰道出血,並有子宮增大,從臨床癥狀與體征均有相似之處.發病年齡不同,子宮內膜癌好發於老年婦女以絕經後出血為多見,同時有白帶增多而子宮肌瘤則多見於中年婦女.陰道檢查兩者均有子宮增大,子宮內膜癌子宮為一致性增大,質較軟.對更年期婦女應警惕子宮肌瘤合並子宮內膜癌.因此子宮肌瘤患者術前常規作診斷性刮宮可以排除子宮內膜癌.

6、子宮頸癌宮頸癌癥狀有不規則陰道出血,白帶增多或流惡臭的陰道溢液而子宮黏膜下肌瘤脫出於宮頸口或宮頸黏膜下肌瘤伴有感染均可產生同樣的癥狀.窺器看陰道內腫物表面有潰爛、壞死,外觀似菜花狀宮頸癌.陰道檢查可協助鑒別.子宮頸癌宮頸增大、硬,腫物表面脆,極易出血,穹隆部往往也被累及變硬;而黏膜下肌瘤表面光滑、不硬、不脆,子宮頸質軟,穹隆完整質軟,帶蒂黏膜下肌瘤可以轉動.宮頸刮片及組織活檢可確診宮頸癌.

7、盆腔炎性腫塊結核附件炎性腫塊,觸之實性較硬,與子宮緊密粘連,包塊不活動,子宮邊界不清,易與子宮肌瘤混淆.但兩者的病史與癥狀均不同.結核包塊患者有結核史,特別是腸結核及腹膜炎史,不育史,月經量少甚至閉經,若為活動性結核則有低熱,體弱,血沉快,而子宮肌瘤以月經過多為主訴.診斷性刮宮若為子宮內膜結核即可確診為結核性包塊,子宮肌瘤一般宮腔增大.B超也可協助鑒別包塊的來源.

8、慢性子宮內翻慢性子宮內翻陰道內脫出腫物,其表面為子宮內膜,可誤診為黏膜下子宮肌瘤脫出於陰道.仔細檢查於腫物下方兩側可見到外翻的輸卵管內口,進一步雙合診檢查盆腔內空虛,觸不到宮體即可鑒別.追問患者曾有急性子宮內翻的病史.現在此病已很少見.臨床須註意的是在檢查脫出於陰道外的黏膜下子宮肌瘤時應警惕是否同時伴有子宮內翻.

9、子宮肉瘤子宮肉瘤與子宮肌瘤均有子宮增大,陰道出血,有其相似之處.臨床往往將子宮肉瘤誤診為子宮肌瘤.子宮肌瘤發生於育齡婦女,生長緩慢,絕經後逐漸萎縮為其特點,而子宮肉瘤好發生於老年婦女,生長迅速,若子宮腫瘤增長迅速,特別是絕經後婦女子宮增大首先應考慮子宮肉瘤,並須註意是否有腫瘤侵犯周圍組織出現腰腿痛等壓迫癥狀.陰道檢查肉瘤子宮增大、質軟或硬,有時從宮口有息肉樣贅生物脫出,暗紅色,或粉色,質脆,觸之易出血,診刮可有幫助,若未侵及內膜則得不到陽性結果.

10、子宮肥大癥子宮肌壁組織平滑肌細胞肥大,肌層增厚,子宮一致性增大.發生於育齡婦女,往往伴有月經過多.一般子宮孕8~10周大小,多見於經產婦,B超無瘤核,診刮內膜無異常發現.

11、子宮畸形雙子宮或殘角子宮不伴有陰道或宮頸畸形者易誤診為子宮肌瘤.畸形子宮一般無月經過多的改變.如年青患者在子宮旁有較硬塊物,形狀似子宮,應想到有子宮畸形的可能.常須行子宮輸卵管造影以明確診斷.自有B超檢查以來,畸形子宮易於診斷.甚至殘角子宮早期妊娠於破裂前即可明確診斷.

12、陳舊性宮外孕陳舊性宮外孕合並盆腔血塊並與子宮附件粘連一起者,有可能誤診為子宮肌瘤.然而,仔細詢問有無停經史,急性腹痛史及反復腹痛發作,結合病人多伴有嚴重貧血貌,婦檢穹窿部飽滿、觸痛,盆腹腔包塊與子宮難以分開,且包塊邊界模糊、硬度不如肌瘤等特點,應想到陳舊性宮外孕的可能.此時,可行陰道後穹窿穿刺,必要時註入10ml鹽水,則可抽出陳舊性血液及小血塊則鑒別容易.B超顯象檢查可助鑒別.

子宮肌瘤預防

1、預防

1)定期參加婦科普查,以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2、其他註意事項

1)有子宮肌瘤者更要做好避孕工作.一旦懷孕,對人流手術帶來一定難度,易出血多.

2)中藥治療子宮肌瘤時要定期作婦科檢查和B超檢查,瞭解子宮肌瘤變化情況,如發現以下情況,應作手術治療:

(1)有明顯癥狀,特別是月經過多或腹痛,治療無效者.

(2)子宮肌瘤迅速增大,或大於3個月妊娠子宮者.

(3)子宮肌瘤伴變性者.

(4)子宮肌瘤位於子宮頸部或突出於陰道者.

3)子宮肌瘤合並妊娠的處理

(1)妊娠期應在嚴密觀察下,註意預防流產或早產的發生,如肌瘤過大,估計難以繼續妊娠者,應及早手術.

(2)分娩時要註意避免胎位異常、滯產和胎盤滯留的發生.如肌瘤阻塞產道作剖宮產術.

(3)產後要註意預防出血及感染.

註意休息,低鹽飲食.

過高  使用人  甘露糖苷貯  繪圖機  筆試成績  莖類  龍臣  錦豐  射陽縣  雙調  崇武舊  崔傢營  那一  深綠色  鵝掌楸  舞星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