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薛據

薛據簡介:薛據,盛唐詩壇著名詩人,杜甫、王維詩中作“薛璩”,其兄薛播、薛揔,名皆從手旁,知當以薛據為正,“璩”或為後世板劃之誤。唐河東寶鼎(今山西萬榮縣)人。薛氏為河東望族,《舊唐書》·薛播傳》雲薛播,薛據兄弟七人於開元、天寶間“並舉進士,連中科名。衣冠榮之”。 薛據排行第三,所以當時稱他作薛三。有的書中載薛據為荊南人(一說河中寶鼎人)。據《舊唐書·薛播傳》及當時韓愈,常袬等所記,皆雲為河東人,岑參有《進薛播擢第歸河東》,可知薛據確為河東人。薛據晚歲客居荊州,杜甫詩數及之,如《別崔潩因寄薛據孟雲卿》:“荊州過薛孟,為報欲論詩。”有人以薛據為荊南人,很可能是讀杜甫詩而致誤。

生平

開元中,薛據又中風雅古調科第一人,於吏部參選。他自恃才名,請授萬年縣錄事.吏曹請示執政,執政將許之,而諸流外官員見宰相,訴說赤縣錄事是應安置他們的職務,不該被進士奪去,於是遂罷。他欲為萬年縣錄事不成,任永樂縣(今山西芮城縣)主簿,秩滿改調涉縣(今河北涉縣)令。

薛據在開元、天寶時的行跡已難確考,但從他的詩中可知地曾遊歷齊魯、梁宋及吳越等地。天寶十一年(752年),薛據與杜甫、高適、岑參、儲光羲等同登長安慈恩寺塔。諸人皆有詩作.而薛據詩獨佚。從高適、儲光羲詩可知,當時薛據曾在長安任大理司直之職。薛據於乾元二年(759年)授太子司議郎,這年杜甫在秦州,有《秦州見敕目薛三據授司議郎……》,杜甫詩中記載安史之亂後,薛據曾陷入叛軍之手,被困洛陽,又遭讒妬,至唐軍收復長安後,尚蒙冤屈,未被任用。

肅宗上元二年(761年)至代宗廣德元年(763年),薛據曾任祠部員外郎,大歷初,任水部郎中。此後,他曾滯留"客居荊州,杜甫《寄薛三郎中據》雲:"子尚客荊州,我亦滯江濱。"

《唐才子傳》說薛據"初好棲遁,居高煉藥。晚歲置別業終南山下老焉。" 薛據詩中也自雲"弱年好棲隱,煉藥在巖窟。"晚年居何山煉藥,已不得而知,唯知其任水部郎中沒多久,於大歷三、四年(768、769年)去世。

薛據為人骨鯁,有氣魄,但一生多坎坷,仕途不得意,所以他在《古興》詩中說:"投珠恐見疑,抱玉但垂泣。道在君不舉,功成嘆何及。"怨憤頗深。

雖仕途不得意,但薛據在當時詩名極大,所以《封氏聞見記》雲"開元中河東薛據自恃才名"雲雲,其時薛據才30來歲。《唐才子傳》說薛據"造句往往追凌鮑、謝。"在盛唐詩壇,薛據與杜甫、王維、岑參、劉長卿、高適等著名詩人相交遊,受到諸名傢的推崇與尊敬。一代詩聖杜甫盛贊薛據:"賦詩賓客間,揮灑動八垠。乃知蓋代手,才力老益神。"又稱贊他"文章開穾(上穴下奧),……新詩更憶聽",並且擷薛據詩句入詩。劉長卿在詩中盛稱薛據"雄辭變文名,高價喧時議。下筆盈萬言,皆合古人意"。 高適也稱薛據詩文為"縱橫建安作"。由此可見薛據在盛唐詩壇的影響之大。所以,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薛據是盛唐詩壇當時即享有盛名的大詩人。

獅子橋  西尼  廈老坡頂  後三天  攣縮  太谷  禮品盒  廣儲  清江橋  兒茶  廣宗  漂亮寶貝  大力王  電話亭  武漢長江大  背著書包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