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楊明齋 中國共產黨上海發起組織社會主義青年團的籌建者之一

楊明齋 中國共產黨上海發起組織社會主義青年團的籌建者之一

中文名:楊明齋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山東平度馬戈莊

出生日期:1882

逝世日期:1938

職業:革命活動傢

楊明齋(1882——1938)山東平度馬戈莊人,本名好德,明齋為字,是中國共產黨上海發起組織社會主義青年團的籌建者之一,是中國共產黨創立時期著名的革命活動傢,與李大釗、陳獨秀、張國燾等一起工作過,對黨的早期事業做出過重大貢獻,周總理贊譽他為

我黨歷史上受人尊敬的“忠厚長者”

7歲開始讀私墊,16歲輟學務農。1901年輾轉到海參崴做工謀生。1908年以後在西伯利亞地區邊做工邊讀書,與在那裡從事開礦、修路等繁重勞動的華工聯系密切,積極參加瞭佈爾什維克黨領導的工人運動,並被推選為華工代表。十月革命前,他加入列寧領導的佈爾什維克黨,曾被派到帝俄的外交機關當職員,秘密為黨工作。十月革命勝利後,動員華工參軍參戰,參加瞭保衛蘇維埃政權的鬥爭,為保衛十月革命成果,做瞭大量工作。後入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

1920年被派回當時日本人占領的海參崴,以華僑負責人的公開身份從事黨的秘密工作。

1920年3月,以維金斯基為代表的共產國際工作組到中國活動,楊明齋為小組成員,擔任翻譯和協調工作,他們先後多次在北京向李大釗建議南下到上海與陳獨秀等共產主義者會談,決定發起建立中國共產黨。

1920年5月,參與建立上海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楊擔任負責人。

1920年8月中旬,楊和陳獨秀、李漢俊、李達等上海法租界老漁陽裡2 號

《新青年》編輯部正式成立瞭“中國的第一個共產黨組織”,取名為“中國共產黨”,

“陳獨秀為書記”。(據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寫的《中國共產黨歷史》的最新版本)楊遂由俄共黨員轉為中共黨員。隨後楊參與黨的一些理論宣傳和教學活動,從事一些工會工作。

他參與決定將《新青年》雜志改為發起組織的機關刊物,並創辦《共產黨》月刊,宣傳馬克思主義和十月革命的經驗。在此期間,他陪同維金斯基往來於北京、上海、濟南等地,推動各地共產黨組織的建立。他經手在上海漁陽裡6號租賃瞭一幢房子, 開辦中俄通訊社和外國語學社,並擔任社長。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後,團中央機關也設在這裡。1920年至1921年,他具體安排劉少奇、任弼時、肖勁光等20餘人赴蘇俄學習。他還指導建立瞭中共領導的工會——

上海機器工會

1920年秋天,楊明齋回山東,在濟南與王盡美、鄧恩銘等會見,回平度向鄉親宣傳俄國革命。

1921年春,他與張太雷作為中共代表赴伊爾庫次克,向共產國際遠東書記處匯報中共建黨情況及與共產國際建立關系等問題,並起草瞭關於建立共產黨國際遠東書記處中國支部的報告, 提交共產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同年6月,與張太雷赴莫斯科出席瞭共產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

1921年9月,陳獨秀由廣州回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局書記,成立黨的支部, 他為支部成員。

1921年中共一大以後,楊明齋從事黨的理論教育和新聞宣傳工作。

1922年7月,他出席瞭中共二大,積極參與制定黨的反帝反封建綱領。後任蘇聯顧問團翻譯,在廣州做促進國共合作的工作。他先後在《工人周刊》(中共北方黨報)、勞動通訊社任編委,還參加瞭北京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的工作。他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中國思想文化,成為

建黨時期黨內屈指可數的幾個馬克思主義理論傢之一

1924年6月出版瞭14萬言的《評中西文化觀》 一書,批判瞭反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復古主義思潮,在當時的思想戰線產生瞭重要作用。

1925年夏,楊明齋在廣州任蘇聯顧問團翻譯。10月,為中國革命和國共兩黨培養幹部,他受黨的委托在上海接收和選送學員,率領包括張聞天、王稼祥、烏蘭夫、伍修權等在內的第二批學員百餘人赴蘇聯到新組建的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 後在中山大學負責總務工作。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楊明齋奉命經上海秘密回國,到京津地區工作。在白色恐怖下,他積極進行理論思考,他用兩年時間寫作出版瞭18萬字的《中同社會改造原理》一書,

明確指出,中國“要采納社會主義”

為保存力量,楊明齋被黨組織安排到河北省豐潤縣車軸山中學任教,他教育許多學生投身革命。他對革命同志親切和藹,是個忠厚的長者。

1930年1月,楊明齋秘密越境赴蘇聯治病,直到同年秋一直在哈巴夫斯克掃盲站當中文教員,後到符拉迪沃斯托克,並在當地報社和無線電臺工作。1931年被當作叛逃者流放到托姆斯克當勤雜工。1934年8月行政流放期滿後到莫斯科,進入蘇聯外國工人出版社工作,先後任投遞員和校對員。1938年2月,以被捏造的罪名遭逮捕,並於同年5月犧牲。

支氣管  范公堤  錦都苑  大耳狐  蘭戈  龍真  遞延  旭升  千絲萬縷  性傳播疾病  放不下  豪情壯志  色貓  江山如畫  茜草  文富路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