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王敦 東晉將領

王敦 東晉將領

中文名:王敦

別名:王處仲

國籍:晉朝

民族:漢族

出生地:瑯邪臨沂

出生日期:266年

逝世日期:324年

職業:權臣、將領

主要成就:協助司馬睿建立東晉

妻子:襄城公主

立身亂局

王敦出身士族,娶晉武帝司馬炎女襄城公主為妻。早年任給事黃門侍郎,王衍薦為青州刺史,東海王司馬越掌權時,任為揚州刺史。司馬睿移鎮建業,召為軍咨祭酒,後又繼劉陶任揚州刺史、都督征討諸軍事。與王導共同扶植司馬氏的江東政權,消滅不從命的江州刺史華軼,鎮壓以杜弢為首的荊湘流民起義。東晉的經濟、軍事重心在於荊、揚二州,王敦進位鎮東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都督江、揚、荊、湘、交、廣六州諸軍事、江州刺史,封漢安侯,掌握長江中上遊的軍隊,統轄州郡,貢賦入己,將相官吏多出其門,專擅朝政,威脅晉室。晉元帝司馬睿既畏懼又嫌惡,重用劉隗、刁協等與之抗衡,並放免揚州地區的僮客組成軍隊,任命劉隗為鎮北將軍,戴淵為征西將軍,名義上北討石勒,實則防禦王敦。

永昌元年(322)正月,王敦以誅隗翦惡為名在武昌(今湖北鄂州)起兵,江南大族沈充也起兵響應,王敦攻入建康,殺戴淵、周顗、刁協,劉隗投奔石勒。朝廷以敦為丞相、江州牧,進爵武昌郡公,還屯武昌。當年元帝病死,明帝即位,在脅迫下手詔征敦入朝輔政。敦自武昌移鎮姑孰(今安徽當塗),以王導為司徒,自領揚州牧,不久病重。

太寧二年(324)明帝下令討伐。王敦以兄王含為元帥,使錢鳳等率兵三萬攻建康,明帝親率六軍抗拒。敦病卒,戮屍懸首南桁。有集十卷。(案:《祖納傳》,平北將軍王敦辟為從事。《華陽國志》、《大同志》又有王敦,皆非處仲,蓋同時同姓名有三。)立身亂局王敦娶晉武帝司馬炎之女襄城公主為妻,官拜駙馬都尉,後任太子舍人。元康九年(299年),皇後賈南風廢太子司馬遹,遷他於許昌,並不許東宮官屬送行,王敦則與太子洗馬江統、潘滔、太子舍人杜蕤、魯瑤等違命去送行,得到當時議論者的稱許。後王敦改任給事黃門侍郎。 

永寧元年(301年),趙王司馬倫篡奪帝位,並派王敦到兗州慰勞擔任兗州刺史的叔父王彥。三個月後,齊王司馬冏興兵討伐司馬倫,諸王都響應,此時王彥收到齊王的檄命,邀請一同起兵;王彥畏懼司馬倫兵力強盛,不敢應命。王敦此時勸王彥響應,最終齊王擊敗司馬倫,王彥亦獲功勛。司馬倫失敗後,晉惠帝復位,王敦遷任散騎常侍、左衛將軍、大鴻臚、侍中。永嘉元年(307年),司徒王衍推薦他做青州刺史,拜廣武將軍。不久又征命王敦為中書監,王敦將襄城公主的侍婢都分發給將士,又向人分發金銀財寶給部眾後才回到洛陽。此時在滎陽遙控政權的太傅司馬越來朝,王敦認為他此行一定時有誅殺處罰,後司馬越果然收捕中書令繆播等十餘人,並處死。司馬越後來任命王敦為揚州刺史;潘滔認為讓王敦到外偏遠地會令他肆意妄為,成為無法制約的地方豪強。但司馬越不聽。 

助建東晉

王敦到揚州後與堂弟王導一起輔助司馬睿在江南地區建立名望,為著中興晉朝;因司馬睿依靠王敦及王導才能建立力量,所以當時人有說:“王與馬,共天下。”及後被征拜尚書,但王敦堅持留在揚州不上任。司馬睿於是任命王敦為安東軍咨祭酒。此時揚州刺史劉陶逝世,司馬睿於是任命王敦為揚州刺史,加廣武將軍。後更升任左將軍、都督征討諸軍事、假節。永嘉之亂後,晉懷帝被擄,司空荀藩推司馬睿為盟主;但當時的江州刺史華軼不肯順從司馬睿的指揮,司馬睿於是派王敦與歷陽內史甘卓和揚烈將軍周訪一起進攻華軼,並將他擊敗,華軼敗走被殺。 

同時,不久以前杜弢在湘州作亂,後又攻破零陵,侵擾武昌、長沙、宜都、邵陵等郡,荊州刺史周顗因而退走。司馬睿於是又派王敦、陶侃等進攻,王敦讓陶侃等進討,而自在豫章作援。最終杜弢被擊破,王敦因功任鎮東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都督江揚荊湘交廣六州諸軍事、江州刺史,封漢安侯。

王敦自此開始自選官員,兼統屬下州郡。後來杜弢部將杜弘南走廣州,請求收降並願意討伐在桂林的盜賊,及後又與交州刺史王機圖謀叛變,但遭陶侃討平。杜弘最終向零降太守尹奉投降,尹奉將杜弘送給王敦,王敦於是收他為部將,甚為寵信。另南康人何欽當時據險聚眾數千人,王敦私下加任他四品將軍。王敦專擅的跡象漸見明顯。 

權重遭忌

建武元年(317年),因晉愍帝被擄,司馬睿改封晉王,統攝萬機。王敦此時獲進位征南大將軍。次年司馬睿因晉愍帝被殺而即位,是為晉元帝,東晉建立,王敦改拜侍中,升任大將軍、江州牧。王敦以他討伐杜曾失利而請求自貶,免任侍中並不拜州牧。後司馬睿又加任王敦為荊州牧,王敦又辭讓州牧,僅聽任刺史。 

及後司馬睿漸漸重用劉隗,同時疏遠一開始扶持他而名聲似乎比皇族更高的瑯琊王氏士族,王敦因而上疏為王導抱不平。而其實司馬睿重用劉隗、刁協等人就是為瞭減弱立下大功而又有極高名聲的瑯邪王氏勢力,而面對在外地專權而手握強兵,更有意圖專擅朝政的王敦就更為畏懼和厭惡。太興三年(320年),司馬睿任命湘州刺史甘卓改任梁州刺史,王敦要求以從事中郎陳頒代替甘卓擔任原本湘州刺史的位置,但遭拒絕,司馬睿更派譙王司馬承移鎮湘州。王敦見此,上表陳說古今被皇帝猜疑的忠臣和小人如何離間忠臣和皇帝的關系,想要感動司馬睿。司馬睿見奏表後更為忌憚王敦,表面上增加他的屬官和尊貴待遇,同時放免揚州地區的僮客組成軍隊,任命劉隗為鎮北將軍,戴淵為征西將軍 ,表面上是要抵抗北方胡族政權的入侵,實際上是要防備王敦。 

發動叛亂

永昌元年(322年)正月,王敦從荊州起兵,以誅劉隗為名進攻建康。司馬睿知道後大怒,命劉瑰等人回建康準備防守,司馬睿更親自披甲出鎮城郊。王敦率軍一路前進到石頭城(建康西邊的軍事要塞),王敦打算進攻劉隗鎮守的金城,但杜弢勸他攻石頭城,先攻破周紮。王敦聽從並進攻石頭城,守將周札開城門投降,王敦又擊敗瞭戴淵、劉隗、王導、周顗、郭逸和虞潭的進攻,劉隗和刁協北走。

王敦入石頭城後,並不立刻到建康朝見司馬睿,反而擁兵在石頭城,更放縱兵士四處劫掠。官眾因亂逃走,隻餘安東將軍劉超領兵與兩名侍中一同侍奉司馬睿,司馬睿亦隻得求和。王敦見王導時又怪責他當日司馬睿繼位前不聽他勸,改立幼主而讓他可以專擅朝政,才令內亂發生,幾乎令王氏覆滅。但王導仍秉正地與王敦議論,王敦無法爭辯。及後王敦自任丞相、江州牧,進封武昌郡公,又加羽葆鼓吹,讓太常荀嵩拜授,王敦曾假意辭讓。王敦又殺周顗、戴淵;更因太子司馬紹為人有勇略,意圖誣陷他不孝而廢掉他,但遭溫嶠大力反對而不能成事。王敦不久即回到武昌,遙控朝政。王敦得勢後,謀害易雄等忠良之士,又在朝中樹立黨羽,將相州牧都是王氏族人,而且又以沈充、錢鳳二人為謀主,縱容手下為非作歹,無法無天;有識之士都知道王敦很快會敗亡。堂弟王棱曾不斷勸諫王敦,但卻遭到王敦暗殺。王敦後又自領寧州和益州都督。同年,司馬睿因憂憤而死,由太子司馬紹繼位,是為晉明帝。 

太寧元年(323年),王敦謀求篡位,諷諫朝廷征召自己,司馬紹於是手詔征召王敦。又拜受加黃鉞、班劍武賁二十人,奏事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王敦到姑孰時,司馬紹派侍中阮孚設牛酒犒勞王敦,但王敦卻稱病不見,隻派主簿接受,不久王敦自任揚州牧。後王敦侄兒王允之聽到錢鳳與王敦討論奪權的計劃,王允之後即告訴父親王舒,而王舒及王導就告訴司馬紹,讓朝廷都準備應付王敦。

太寧二年(324年),王敦患病,部將錢鳳和沈充暗中籌劃一旦王敦死後如何是好,最終決定在王敦死後作亂,顛覆東晉,並勸王敦鏟除有名望的周札以及司馬睿腹心冉曾和公乘雄,王敦都一一照做。及至王敦病情轉壞,司馬紹一方面派侍中陳晷等人問候王敦病況,另一方面卻暗地裡打算討伐,並微服到蕪湖察看王敦軍的營壘,又派大臣查問王敦起居。 

王敦任命溫嶠為丹陽尹,意圖監察朝廷動靜。但溫嶠卻向司馬紹告發王敦奪位的圖謀,司馬紹於是下令討伐,並偽稱王敦己死,激厲起士氣並派兵討伐王敦的部眾。此時王敦病重,根本不能統率軍隊,於是以誅溫嶠等奸臣為名,以哥哥王含為元帥,命錢鳳、鄧嶽、周撫等率五萬兵,水陸並進地攻向建康。後中軍司馬曹渾在越城擊敗王含,王敦聽到後大怒,更意圖親自領兵作戰,但因病重乏力而無法下床。另一方面,錢鳳等人率軍到建康,屢遭司馬紹親率的軍隊擊敗。此時王敦逝世,終年五十九歲。王敦死前仍然和養子王應及羊鑒說他死後要先置文武百官,然後再處理葬事。但王應及後秘不發喪,用席包裹屍身後在外塗臘,再埋在屋中,即與諸葛瑤等人縱情酒色。不久王含、沈充、錢鳳等軍都被擊敗,王敦之亂得以平定。之後王敦即被起出屍身,燒毀衣冠,並擺成長跪的姿勢戮屍,頭顱被斬下後與沈充等人的頭顱一同被掛在城南朱雀桁上,向平民展示。及後王敦的屍首都沒有人敢收葬,最後在尚書令郗鑒的建議下才讓王敦傢屬收葬。 

王敦覆亡後,王敦各黨羽都被追捕,但瑯琊王氏並未被牽連,如王導等人更獲加官晉爵。朝廷論功行賞,封王導始興郡公,食邑三千戶,賜絹九千匹,進位太保。又加以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的特殊禮遇,王導推辭不接受。 

晴江  爛攤子  勿忘  南宮  村新八隊  洗手液  翰香府  數據處理  薛屯  單被  朱集  山越  這兩件  志趣  女工  廬山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