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孫恩 中原海寇之始

孫恩 中原海寇之始

本 名:孫恩

字 號:字靈秀

所處時代:東晉

民族族群:漢人

出生時間:不詳

去世時間:公元402年

主要作品:《孫恩集》

主要成就:中原海寇之始

籍 貫:瑯琊

 孫恩(?―公元402年),字靈秀,原籍瑯琊(今山東臨沂北),後移居會稽,東晉五鬥米道道士和起義軍首領。傢族世奉五鬥米道 ,是永嘉南渡世族。東晉隆安三年(公元399年)起兵反晉,餘眾由孫恩妹夫盧循領導,史稱“孫恩盧循之亂”。元興元年(402年)三月,孫恩進攻臨海失敗,跳海自殺。

孫恩海上反亂被稱為“中原海寇之始”,為後世海盜活動提供瞭經驗。後人常稱海盜為孫恩,孫恩成瞭海盜的代名詞。

人物生平

待報叔仇

孫恩出身瑯琊孫氏,祖上是八王之亂時趙王司馬倫的謀主孫秀,世奉五鬥米道。其傢族在東晉屬於“寓居江左的次等士族”。陳寅恪則指出:“孫恩世居南方,與其他南來下層北人一樣,經過土斷,已變成南方的低下階級”。孫恩的叔父孫泰師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杜子恭,學習秘術。杜子恭死後,孫泰繼任五鬥米道教主,教徒廣佈南方,曾經為會稽王司馬道子做事。晉安帝隆安二年(公元398年),孫泰見王恭舉兵對抗朝廷,有感晉朝國祚將傾,於是打算作亂。會稽內史謝輶揭發孫泰造反的陰謀,孫泰遭司馬道子誅殺。孫恩此時逃入海島(或為今舟山群島)。孫泰餘眾當時認為孫泰是“蟬蛻登仙”,到海島中支持孫恩,孫恩於是聚集瞭百多人,伺機復仇。

屢攻三吳

隆安三年(公元399年),東晉執政者司馬元顯(司馬道子之子)征調因三吳門閥免除官奴身份而成為佃客的廣大民眾到建康(今江蘇南京)以充實兵員,稱作“樂屬”。此舉激起當地門閥的憤怒不滿;孫恩乘著人心不穩,率眾乘機進攻上虞(今浙江上虞)並殺上虞縣令,隨後攻克會稽(今浙江紹興),會稽內史王凝之被殺,孫恩部眾增至數萬人。當時會稽郡、吳郡、吳興郡、義興郡、臨海郡、永嘉郡、東陽郡及新安郡皆有人響應孫恩叛變,三吳八郡於是一時皆叛,孫恩部眾亦增至數十萬人。當時郡縣官員大多不是被殺就是棄郡逃亡,孫恩於是據守會稽,自號征東將軍,為其黨眾改瞭個稱號為“長生人”,並宣令誅殺異己,連嬰孩也不放過,於是大量人死亡。朝廷內外戒嚴,遣徐州刺史謝琰與鎮北將軍劉牢之前往鎮壓,孫恩在得八郡響應下原打算攻陷建康推翻東晉,知道劉牢之兵臨錢塘江時就打算割據會稽,以錢塘江與東晉分庭抗禮; [8] 不久劉牢之渡江,孫恩被逼率其所虜略的二十多萬民眾撤回海島。當時孫恩在逃走時故意沿途留下虜劫得來的財寶器物以及年輕男女,爭取劉牢之追軍爭相搶奪的時間以便逃亡。

隆安四年(公元400年)五月,孫恩率部眾攻浹口(今鎮海口),入餘姚,破上虞,抵山陰縣北之邢浦,被謝琰參軍劉宣之擊退後不久再度進軍邢浦,並逼近會稽,守城的謝琰出戰但戰死。孫恩及後轉攻臨海。謝琰戰死令朝廷大驚,派瞭桓不才、孫無終和高雅之領兵鎮壓。十一月,孫恩在餘姚大敗高雅之,但劉牢之及後卻擊敗孫恩,孫恩再度逃入海島。

威脅京師

隆安五年(公元401年)二月,孫恩率眾第三次登陸,又攻浹口,進攻句章,但不能攻下並受劉牢之進擊,於是撤回海島。三月,孫恩第四度登陸,轉攻海鹽,但白天攻城遭劉裕擊退,夜間試圖進攻又被劉裕設計擊敗,孫恩於是轉攻吳國內史袁山松守的滬瀆。五月孫恩攻滬瀆並殺袁山松,又從海路進至京口(今鎮江),圖取東晉京師建康,劉裕追孫恩至丹徒,以少勝多,大量孫恩部眾墮海或墮崖,令孫恩狼狽登船逃走。不過孫恩仍自恃人多,不久就重整兵力再進建康,司馬元顯率兵拒戰亦樓戰不利。孫恩漸漸逼近,不過此時朝廷已經陳兵待戰,豫州刺史司馬尚之亦入援建康,孫恩乘虛掩襲建康的圖謀失敗,於是至新洲後就撤退,北走鬱州。孫恩在鬱州曾擊敗來攻的高雅之並俘虜他,但及後劉裕來討,多場戰事後孫恩大敗,實力銳減,於是沿海南逃。南逃期間劉裕仍然一直追擊,於是在滬瀆又大敗孫恩,孫恩於是在浹口再逃入海中。

窮途末路

元興元年(公元402年)三月,桓玄消滅司馬道子父子的勢力,執掌朝政,孫恩乘時再度來攻,但進攻臨海郡時被太守辛昺擊敗,孫恩屢次來侵所擄掠的三吳士民經上年大敗給劉裕和此戰後,至此死亡殆盡,僅餘數千人。孫恩害怕被朝廷俘獲,於是投海自盡,數百名他的妓妾和信奉他的部眾皆隨之而死,孫恩更被其信眾稱為“水仙”。孫恩死後,其妹夫盧循率領餘眾堅持鬥爭,直到義熙七年(411年)才被東晉剿滅。

舟東  十惡不赦  上法  藏書樓  召公  蔡司  keepfit  小浪  華平  有期徒刑  駱統  安全套  朝聖之路  角落  無言  汪傢河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