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黃元禦 清代醫學傢

黃元禦 清代醫學傢

中文名:黃元禦

外文名:黃藥師

國 籍:中國

民 族:漢族

出生地:昌邑市黃傢辛戈村

出生日期:1705年

逝世日期:1758年

職 業:醫學傢

信 仰:道傢思想

主要成就:著述《黃元禦著作十三種》、《四聖心源》、

黃元禦,名玉璐,字元禦,一字坤載,號研農,別號玉楸子。清代著名醫學傢;尊經派的代表人物;乾隆皇帝的禦醫,乾隆皇帝親書“妙悟岐黃”褒獎其學識,親書“仁道藥濟”概括其一生。他繼承和發展瞭博大精深的祖國醫學理論,對後世醫傢影響深遠,被譽為“黃藥師”、“一代宗師”,清軍四川軍醫館——久真堂的祖師爺。

黃元禦為明代名臣黃福十一世孫。祖運貞,廩貢生,侯選訓導;叔祖運啟,順治戊戌科進士,官至兵科給事中;父鐘,邑庠生;兄德潤,增生;德淳,監生。黃元禦出身於這樣一個世代簪纓的書香門第,自幼深受傢學影響。少年時代,其父為之延請僑寓昌邑的名儒於子遽先生為師,學習舉業制藝,遍覽經史著作,希望他能夠登科入仕,光耀門庭。黃元禦也“常欲奮志青雲,以功名高天下”,效其先祖黃福,做出轟轟烈烈的勛業。

雍正二年(1724),甫近弱冠之齡的黃元禦考中邑庠生。雍正十二年(1734),黃元禦三十歲,因用功過勤,突患眼疾,左目紅澀,白睛如血,不得已延醫就診。而庸醫誤用大黃、黃連等寒泄之劑,致脾陽大虧,數年之內,屢犯中虛,左目完全失明。

科舉時代,五官不正,不準入仕,遭此劫難,黃元禦的仕進之路被徹底斷送。在哀痛之餘,當地名醫、好友劉太吉勸他學醫,他發憤立志:“生不為名相濟世,亦當為名醫濟人”,走上瞭棄儒從醫的道路。苦讀歷代中醫典籍。

黃元禦憑著深厚的文化功底,又得到劉太吉認真傳授,苦讀歷代中醫典籍,數年奮鬥,浸淫有成,開始懸壺濟世。在行醫過程中他又不斷總結經驗,醫術精進,醫名大盛,時人將之與諸城名醫臧枚吉並稱“南臧北黃”。

黃元禦從醫伊始,是從研讀張仲景的《傷寒論》入手的,然後逐及《金匱玉函要略》,黃帝、岐伯《內經》,扁鵲《難經》等中醫根本典籍。他奉仲景等四人為“醫門四聖”。他認為“四聖”之外,歷代名醫持論多有偏失,以至誤診死人,其根本原因是因為”四聖“之書錯簡零亂,兼之歷代傳註謬誤所致。因此發願致畢生精力,對“四聖”之書,從源到流,重加考訂,還其本來面目,以憑後世遵循。

乾隆二年(1737),黃元禦開始醞釀《傷寒懸解》一書的編著,並著手撰寫《素靈微蘊》,乾隆五年(1740)九月完稿,四卷二十六篇,在該書中黃元禦首次提出瞭“培植中氣,扶陽抑陰”的診病理論。對於中氣他給予瞭形象的比喻:“精如果中之仁,氣如果中之生意,仁得土氣,生意為芽,芽生而仁腐,故精不能生,所以生人者,精中之氣也。”有本於此,在施治中他始終貫徹瞭重視脾土、扶陽抑陰、厚培中氣的施治原則,這是他對祖國醫學理論的進一步發展。

乾隆十三年(1748),黃元禦遊幕至清江陽邱,陽邱風景秀美,黃元禦亦心清氣廓。期間,他南遊會稽山,拜謁禹陵,自謂:“身登會稽,親探禹穴,目睹越國江山……乃有著作斐然之志。”同年四月,他開始撰著《傷寒懸解》,七月三日草成,計十五卷。八月下旬又撰成《金匱懸解》二十二卷,時年四十四歲。

乾隆十四年春(1749),黃元禦初草《四聖懸樞》一書,辨析溫疫痘疹之義。二月作《四聖心源》,解內外百病原始要終,僅草創大略篇目,因事輟筆。乾隆十五年(1750)四月,黃元禦北遊至京,適乾隆帝有疾,眾太醫萎思無策,經舉薦,黃元禦入宮視疾,藥到病除,以精湛的醫術得到瞭乾隆帝的特別青睞,親書 “妙悟岐黃”以為褒賞,並恩賜禦醫。從此,黃元禦開始瞭供職太醫院的生涯。

乾隆十六年(1751)二月,乾隆帝首次南巡,黃元禦伴駕至杭州,期間著方調藥皆有神效,深得乾隆帝及內外臣工贊譽。四月間,黃元禦乘閑便道至清江舊寓,繼續編寫《四聖心源》一書,“十得其九,厥功未竟”。“六月刪改《四聖懸樞》,謄清定稿。八月十五日開舟北上,回到京城。直至乾隆十七年(1752)十月,黃元禦寫畢《天人解》一章,經過四年時間,《四聖心源》終於脫稿。在《天人解》中,他極力闡發《內經》:“善言天者,必有驗於人”的觀點,高度重視陰陽五行學說的運用,並善與四時相聯系,從陰陽變化、五行生克、臟腑生成、氣血原本以及精神化生等方面闡述氣化自然的妙義,影響巨大。

事君幾年中,黃元禦並不得意,這種心情在《四聖心源·序》中說得非常明白:“顧自己巳以至壬申,歷年多矣,元草未就,則天既長與以窮愁之境,而不頻假以蕭閑之日,帝眷之隆,何可恃也?良時非多,勖之而已。”繁庶之務使他沒更多的時間完成著述,黃元禦為荒廢瞭這許多寶貴時光而深自惋惜。此後的日子裡,他更是惜時如金,全身心地投入到著述中去。

乾隆十七年(1752年)雜谷土司蒼旺為亂,四川總督策楞、提督嶽鐘琪乘機調兵遣將,奏請平亂。鑒於第一次金川之戰大批清軍水土不服、疾病纏身,致使戰鬥力低下、傷亡慘重的情景,據說乾隆皇帝認為軍士病癥皆是經絡不通,氣血不循,正氣不足造成,所以著尊經派的太醫院禦醫——黃元禦署理川軍軍醫館——久真堂,提供解決將士水土不服之癥的方略。

臨危受命的黃元禦仔細瞭解瞭藏區的氣候,官兵高原缺氧和高寒以及流行的傷寒、咳嗽等形象,予以將宮廷的秘方、宮廷中禦藥房中治療肺病、咳嗽最好的藥材和藏區的蟲草、貝母、紅景天等等名貴藥材為伍,又使用名貴滋補藥材作為強勁官兵體魄的藥引子,還把宮廷禦藥房銀質藥具和部分宮廷禦藥房作人一同前往成都,秘制出各類強勁體魄,提高免疫力,抗高原低氧環境的膏、丹、丸、散用於清軍攜帶服用,以克各類低氧、傷寒、咳嗽、倦怠、疲憊等病癥。

乾隆十八年(1753),黃元禦四十九歲,春二月,取張仲景著作中的方藥加以箋解疏證,著《長沙藥解》四卷,載藥一百六十一種,方二百四十二首。乾隆十九年(1754)三月又撰成《傷寒說意》十卷。該書以傳經入說,辯論分析,多啟迪後學門徑。同年六月八日,撰成《玉楸藥解》八卷,以補《長沙藥解》之未備,他在該書中首創瞭用浮萍治療瘟疫的療法。至此,黃元禦已完成醫書八部,即後世所稱《黃氏八種》,時年五十歲。因過度勞神,此時的黃元禦已是身疲神怠,門人畢武陵請箋註《素問》、《靈樞》,“自唯老矣,謝曰不能”。

乾隆二十年(1756)初春,在門人畢武陵的再次推請下,黃元禦著手箋釋《素問》,至十一月書成,計十三卷,定名為《素問懸解》。此書中的“五運六氣,南政北政”之說,大為發前人之未及。乾隆二十一年五月二日,黃元禦完成《靈樞懸解》九卷,五月十六日至二十二日,用七日時間撰畢《難經懸解》二卷,此即所謂黃氏醫書三種,合前八種,共計十一種。另尚有《玉楸子堂稿》一書,為黃氏醫案、雜著。

黃元禦不但深於醫學,道學、經學造詣亦相當深厚。乾隆二十一年(1757)二月,他在從事醫著之餘還應友人澹明居士之請寫瞭《道德經解》一書,詮釋其哲理,發揮其奧義。1757年六月又在精研易理十餘年的基礎上完成《周易懸象》一書,闡發陰陽八卦爻辭變化之理。四庫館臣評其《周易懸象》謂“近人說《易》中,獨可謂學有根據。”給予瞭很高的評價。

乾隆二十二年(1758),黃元禦在行醫、著述生活中因過度勞累,身體中虛,漸成重癥,抱病回到故裡,居於昌邑城南隅書齋,至乾隆二十三年(1758)九月十七日戌時,溘然長逝,時年五十四歲,歸葬新郭祖塋。乾隆皇帝得知黃元禦過世的消息後深感痛惜,親書“仁道藥濟”四個字緬懷其一生的醫術與醫德。“仁道藥濟”意為“行仁道,以藥濟”,黃氏門生尊其為習醫祖訓。

肥大細胞  德勒  波士頓派  北龍  皮影  我們一傢三  刷到後去  天民  再創作  延津縣  馮張宅村  高埔崗  膠泡  洪灣  先父  崗咀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