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杜佑 唐代政治傢史學傢

杜佑 唐代政治傢史學傢

本 名:杜佑

字 號:字君卿

所處時代:唐朝

民族族群:漢人

出生地:京兆萬年

主要作品:《通典》

主要成就:編撰《通典》二百卷

官 職:司徒、同平章事

爵 位:岐國公

謚 號:安簡

杜佑早年以門蔭入仕,補任濟南參軍、剡縣縣丞,後投奔潤州刺史韋元甫。韋元甫因其父對自己有恩,遂以故人之子對待杜佑。一次,韋元甫辦公時遇到難以決斷的案件,恰見杜佑在側,便隨口征詢杜佑的意見。杜佑應答如流,所言都切中要害。韋元甫大喜,當即表奏他為司法參軍。後來,杜佑隨韋元甫到浙西、淮南任職,深受信任,累遷至檢校主客員外郎。

大歷六年(765年),韋元甫病逝。杜佑由淮南入朝,擔任工部郎中,充任江西青苗使,後歷任撫州刺史、禦史中丞、容管經略使。大歷十四年(779年),唐德宗繼位,楊炎拜相。杜佑也被征召回朝,歷任工部郎中、金部郎中、江淮水陸轉運使、度支郎中兼和糴等使、戶部侍郎、判度支,並負責河北戰事的糧草轉運事務。建中三年(782年),杜佑得罪權相盧杞,被趕出朝廷,外放蘇州刺史。他因老母在堂,不願赴任,改任饒州刺史。興元元年(784年),唐德宗因涇原兵變逃往興元。杜佑被任命為嶺南節度使,兼任禦史大夫。

貞元三年(787年),杜佑回朝,擔任尚書左丞,後出任陜州觀察使。貞元五年(789年),杜佑升任檢校禮部尚書、揚州大都督府長史,並充任淮南節度使。他在揚州設置營壘三十餘所,整飭兵馬,後因母喪丁憂。唐德宗卻將他奪情起復,改授為刑部尚書、檢校右仆射。貞元十六年(800年),徐州節度使張建封病逝,士卒擁立其子張愔為主。唐德宗遂任命杜佑為淮南節制檢校左仆射、同平章事,兼徐泗節度使,讓他討伐張愔。杜佑調集大批戰船,命部將孟準為前鋒,但因孟準兵敗,不敢進兵。朝廷無奈,隻得將徐州劃給張愔,又將濠州、泗州劃歸淮南,並命杜佑兼任濠泗等州觀察使。

貞元十九年(803年),杜佑拜相,擔任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並充任太清宮使。永貞元年(805年),唐德宗病逝,唐順宗繼位。杜佑進位檢校司徒,並兼任度支鹽鐵使。當時,王叔文任度支鹽鐵副使,銳意進行革新,希望得到杜佑的幫助,但杜佑沒有答應。不久,王叔文失敗,杜佑又舉薦李巽為副使。元和元年(806年),唐順宗病逝,唐憲宗繼位。杜佑再次攝塚宰,並把度支鹽鐵事務全部讓給李巽。當時,度支使事務繁雜,沒有條理。杜佑把營繕事務劃歸將作監、木炭事務劃歸司農寺、湅染事務劃歸少府,減輕度支使的工作。不久,杜佑進拜司徒,封岐國公。後來,河西黨項部落暗中勾結吐蕃,入侵唐朝。邊將貪功,請求出兵討伐。杜佑反對用兵,上疏歷述前代開邊黷武、兵連禍結的教訓,並指出黨項寇邊是因邊將貪暴所造成,建議慎選良將,加固邊防。

元和二年(807年),杜佑請求致仕。唐憲宗不準,允許他每隔三五日到中書省一次,仍舊參與朝政。杜佑每次入宮奏事,唐憲宗都加以優待,尊稱司徒,而不直呼其名。元和七年(812年),杜佑患病,四次上表皇帝,請求致仕。唐憲宗無奈,隻得讓他以光祿大夫、太保之職致仕,但仍讓他在每月初一十五上朝面君。同年十一月,杜佑病逝,終年七十八歲,追贈太傅,謚號安簡。

遠慚荀奉倩  龍力  維也納咖啡  南蔭東  好事成雙  竹節蟲  白薇  月登閣路田  穗成  漢車  覆轍  神經核  金玫  祥倫街民安  魔笛  禦醫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