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棕竹根

棕竹根

棕竹根別名:

棕竹根簡介:棕竹根,中藥名。為棕櫚科植物棕竹Rhapisexcelsa(Thunb.)HenryexRehd.的根。分佈於我國東南部至西南部。具有祛風除濕,收斂止血之功效。常用於風濕痹痛,鼻衄,咯血,跌打勞傷。

棕竹根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除濕,收斂止血。

主治

風濕痹痛,鼻衄,咯血,跌打勞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20g,鮮品可用至90g。

相關論述

《廣西民族藥簡編》:“治風濕,跌打內傷,咯血,鼻衄。”

棕竹根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治尿瀦留:鮮棕竹根30-90g,豬尾或豬腳爪30-60g。水煎,分2-3次服,連服9-16日。(《福建藥物志》)

棕竹根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洗凈,切段,鮮用或曬幹。

棕竹根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棕櫚科植物棕竹。

形態特征

棕竹,又名筋頭竹、觀音竹、虎散竹、竹葉棕。叢生灌木,高2-3米,莖圓柱形,有節,直徑1.5-3厘米,上部被葉鞘,但分解成稍松散的馬尾狀淡黑色粗糙而硬的網狀纖維。葉掌狀深裂,裂片4-10片,不均等,具2-5條肋脈,在基部(即葉柄頂端)1-4厘米處連合,長20-32厘米或更長,寬1.5-5厘米,寬線形或線狀橢圓形,先端寬,截狀而具多對稍深裂的小裂片,邊緣及肋脈上具稍銳利的鋸齒,橫小脈多而明顯;葉柄兩面凸起或上面稍平坦,邊緣微粗糙,寬約4毫米,頂端的小戟突略呈半圓形或鈍三角形,被毛。花序長約30厘米,總花序梗及分枝花序基部各有1枚佛焰苞包著,密被褐色彎卷絨毛;2-3個分枝花序,其上有1-2次分枝小花穗,花枝近無毛,花螺旋狀著生於小花枝上。雄花在花蕾時為卵狀長圓形,具頂尖,在成熟時花冠管伸長,在開花時為棍棒狀長圓形,長5-6毫米,花萼杯狀,深3裂,裂片半卵形,花冠3裂,裂片三角形,花絲粗,上部膨大具龍骨突起,花藥心形或心狀長圓形,頂端鈍或微缺;雌花短而粗,長4毫米。果實球狀倒卵形,直徑8-10毫米。種子球形,胚位於種脊對面近基部。花期6-7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我國東南部至西南部。

息肉病  天性使然  強農  下溪村  山奢  六級  榮馨園  漿水  當鋪  韓祥  陸棚  少林與武當  短角果  碎瞭一地  神經炎  證券投資基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