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大艽
来源:74U閱讀網
沙棘豆別名:泡泡草,
沙棘豆簡介:沙棘豆,中藥名。為豆科植物砂珍棘豆OxytropispsammocharisHance的全草。分佈於東北、華北及陜西、寧夏等地。具有消食健脾之功效。常用於小兒消化不良。
沙棘豆功效作用
功能
消食健脾。主治
用於小兒消化不良。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相關論述
1、《內蒙古中草藥》:“味淡,性平。”
2、《內蒙古中草藥》:“消食健脾,治小兒消化不良。”
沙棘豆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集,曬幹。沙棘豆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皺縮成團,被灰白色長柔毛。根長圓柱形,直徑0.2-0.5cm,黃褐色。濕潤展平後,羽狀復葉叢生在根莖上,小葉線形或倒披針形,對生或4-6片輪生,長3-10mm,寬1-2mm,枯綠色。總狀花序近頭狀,花梗細長,花淡棕紅或棕紫色。莢果長約10mm,寬約6mm,很膨脹,呈桃狀,先端尖有微彎曲的短喙,被短柔毛,1室。氣微,味微苦、甘。沙棘豆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豆科植物砂珍棘豆。形態特征
砂珍棘豆多年生草本,高5-15cm。根長圓柱形,黃褐色。莖短縮或幾乎無地上莖。葉叢生,多數,葉為輪生小葉的復葉,葉軸密被長柔毛,每葉有6-12輪,每輪有4-6小葉,均密被長柔毛;托葉卵形,先端尖,密被長柔毛;小葉片線形、披針形或線狀長圓形,長3-10mm,寬1-2mm,先端銳尖,基部楔形,邊緣常內卷。總花梗多較葉長,總狀花序縮短近頭狀,生於花使頂端;苞片線形;萼鐘狀,長3-4mm,密被長柔毛;萼齒線形,與萼筒近等長或為萼筒長的1/3,密被長柔毛;花較小,長8-10mm,粉紅色或帶紫色,旗瓣倒卵形,先端圓或微凹,基部有短爪,翼瓣和龍骨瓣較旗瓣短;雄蕊10,二體;子房有短柔毛,花柱先端稍內彎。莢果寬卵形,膨脹,長約1cm,先端具短喙,表面密被短柔毛。花期5-7月,果期7-9月。分佈區域
分佈於東北、華北及陜西、寧夏等地。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00-1400m的沙質坡地、河岸沙灘、山腳等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