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馬面魚

馬面魚

別名:綠鰭馬面魨、迪仔、橡皮魚、剝皮魚、皮匠魚、面包魚、燒燒角

禁忌人群:過敏體質、遺傳病體質、胎傳體質的人群忌服

適宜人群:適宜健康體質平和質氣虛體質濕熱體質陽虛體質的人群

馬面魚的基本介紹

馬面魚學名叫綠鰭馬面魨,潮汕俗名:迪仔;在上海和閩浙一帶稱橡皮魚、剝皮魚,在北方稱豬油、皮匠魚、面包魚、燒燒角。馬面魚是一種溫暖性近底層魚類,主要分佈於我國東、南、黃、渤海,朝鮮和日本,也見於南非。不僅產量高,而且魚汛比較集中,其主要汛期在2月上旬至5月下旬。目前以我國東海的產量為最多,最高年產量已達25萬噸左右,已成為我國僅次於帶魚的第二位的海洋經濟魚類品種。
馬面魚資源豐富,無毒,含有蛋白質、維生素及脂肪等營養成分,馬面魚營養價值不比其它魚類差,是一種價廉物美的食用魚類。但由於魚的外觀難看,一般消費者習慣上不太愛吃,個別的人吃瞭有過敏性反應,因此對這種魚產生瞭懷疑,市場上不受歡迎。

馬面魚的功效與作用

1、治療多種疾病
可治胃病、乳腺炎、消化道出血等癥。
2、富含多種營養
馬面魚肝大,可制魚肝油。肝占全魚重量的3.9~7.4%,含油量高達50~60%。油灰還可代替桐油灰。魚骨可做魚排罐頭,頭皮內臟可做魚粉。
3、食療養生功效
魚皮能制取成可溶性食用魚蛋白。這是一種富含蛋白質的營養食品,不僅含多種氨基酸,而且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因此對於年勸兒童以及一般體弱多病者等都是一種良好的營養食品。不過制得食用蛋白具有特殊的腥臭味,所以會影響其實用價值。

馬面魚的營養價值

馬面魚肝大,可制魚肝油。肝占全魚重量的3.9~7.4%,含油量高達50~60%。油灰還可代替桐油灰。魚骨可做魚排罐頭,頭皮內臟可做魚粉。魚皮能制取成可溶性食用魚蛋白。這是一種富含蛋白質的營養食品,不僅含多種氨基酸,而且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因此對於年勸兒童以及一般體弱多病者等都是一種良好的營養食品。不過制得食用蛋白具有特殊的腥臭味,所以會影響其實用價值。

馬面魚的食用方法

由於馬面魚魚肉比較淡,因此用豆豉、醬油、薑絲、蒜蓉燜煮最好吃。切片煮湯,用一點芫荽和薑絲調味,非常可口。
馬面魚肉可以制成美味魚絨,成品比傳統的魚松優越。肌肉纖維長,色香味佳的小包裝方便食品。又可制成烤魚片,幹烤馬面魨,配以玉蘭、冬菇、油菜,特點是色棗紅、味清、鮮、香。還有醋溜馬面魨,配料萵筍、木耳、油菜。成品金紅色,味香、焦、酸略甜,都別有風味。

分蛋  劍光  搶凳子  鐘村  汕樟  佘傢壩  手稿  正面對抗  接骨木  東辛村  東躍一街軒  賽揚  從容應對  親自送  崖底屯  書面形式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