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白魚尾

白魚尾

白魚尾別名:溪桃,野桃,楊波葉,蒲羌癀,白波越子,白背楓,白花醉魚草,白雞公尾,白背葉,尖尾楓,

白魚尾簡介:白魚尾,中藥材名。為馬錢科植物亞洲醉魚草Buddleja asiatica Lour.的根、莖葉。具有祛風化濕,行氣活血的功效。主治頭風痛,風濕痹痛,胃脘痛,腹脹,痢疾,跌打骨折,無名腫毒,濕疹,皮膚瘙癢。

白魚尾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化濕,行氣活血。

主治

頭風痛,風濕痹痛,胃脘痛,腹脹,痢疾,跌打骨折,無名腫毒,濕疹,皮膚瘙癢。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鮮品30-60g。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化學成分

葉中含有谷甾醇,豆甾醇等。還含有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為β-丁香烯氧化物,香茅醇,β-丁香烯。

相關論述

1、《全國中草藥匯編》:祛風利濕,行氣活血。主治產後頭風痛,胃寒作痛,風濕關節痛,跌打損傷,骨折;外治皮膚濕癢,陰囊濕疹,無名腫毒。

2、《福建藥物志》:驅風化濕。根治腹脹,風濕性心臟病;葉治感冒,痢疾,癰疽。

白魚尾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風濕性心臟病:駁骨丹根60g。燉水鴨服。

2、治阿米巴痢疾:駁骨丹30g,麥芽、山楂各9g。水煎服。(1、2方出自《福建藥物志》)

3、治跌打腫痛,骨折:白背楓根12-15g。酒水各半煎服。(《全國中草藥匯編》)

白魚尾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根、莖隨采隨用,切片,曬幹;8-9月采葉,鮮用或曬幹。

白魚尾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馬錢科醉魚草屬植物亞洲醉魚草。

形態特征

直立小灌木,高1-1.5cm。幼莖略呈四棱形,上部分枝,被灰白色柔毛。單葉對生;有短柄;葉片卵狀披針形,長5-12cm,寬1.2-4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或疏生小鋸齒,上面綠色,背面及白色,密被柔毛。穗狀花序頂生或近頂腋眼生,成圓錐花叢;花小,淡紫藍色或白色;萼鐘狀,4裂;花冠管狀,先端4裂;雄蕊4;柱頭2裂;子房2室。蒴果橢圓形,長約6mm,萼宿存。種子。花期1-10月,果期3-12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西南及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西藏、臺灣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村邊、溪旁或山坡灌叢中。

不忠  利金  蕨類植物  字匯  西渡  納甸  煙味  海堰  懵懂  肉片湯  福輕若羽  四道  天增  吉裡  辛巳  揚工機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