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香桂皮

香桂皮

香桂皮別名:

香桂皮簡介:香桂皮,中藥名。為樟科植物香桂CinnamomumsubaveniumMiq.的樹皮、根或根皮。分佈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活血通脈之功效。用於胃寒疼痛,胸滿腹痛,嘔吐泄瀉,疝氣疼痛,跌打損傷,風濕痹痛,血痢腸風。

香桂皮功效作用

功能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活血通脈。

主治

用於胃寒疼痛,胸滿腹痛,嘔吐泄瀉,疝氣疼痛,跌打損傷,風濕痹痛,血痢腸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爛,或研末,外敷。

註意事項

陰虛有火者忌服。

相關論述

《湖南藥物志》:“溫胃散寒,寬中下氣。”

香桂皮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胃寒氣痛:秦氏桂樹根15g,香附子6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2、治寒性胃痛,腹痛,疝氣痛:香桂皮研粉,每次0.9-1.5g,吞服。(《恩施中草藥手冊》)

3、治風濕痹痛:香桂皮或根、豨薟草、虎刺各15g。水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4、治創傷出血:香桂根皮曬幹,研粉,外敷傷處。(《全國中草藥匯編》)

附註

該種的果實、葉亦入藥。果實秋季采收,曬幹。葉全年可采,鮮用。常用處方:樹皮、果實3-9g,研末吞服;外用鮮葉搗爛外敷。

香桂皮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立夏前後,在近樹根處及樹幹分枝處,上下各橫截半周,剝取半周樹皮,保留半周,讓其繼續生長。全年均可采,洗凈,曬至7-8成幹,層疊作圓筒狀,再曬幹,捆紮成件。

香桂皮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樹皮呈不規則板片狀,邊緣常翹起,長短寬窄不一,厚1-4mm。外表面灰棕色,散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地衣斑及不明顯的皮孔;內表面紅棕色,光滑,具細縱紋。質堅硬,較易折斷,斷面較平坦,可見細縱紋。有特異芳香氣,味辛而微苦。

香桂皮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樟科植物香桂

形態特征

香桂又名:細葉香桂,細葉月桂,上肉桂,假桂皮,菖桂,秦氏桂樹,桂香子樹,山椒子。喬木,高達20米,胸徑50厘米;樹皮灰色,平滑。小枝纖細,密被黃色平伏絹狀短柔毛。葉在幼枝上近對生,在老枝上互生,橢圓形、卵狀橢圓形至披針形,長4-13.5厘米,寬2-6厘米,先端漸尖或短尖,基部楔形至圓形,上面深綠色,光亮,幼時被黃色平伏絹狀短柔毛,老時毛被漸脫落至無毛,下面黃綠色,晦暗,密被黃色平伏絹狀短柔毛,老時毛被漸脫落但仍明顯可見,革質,三出脈或近離基三出脈,中脈及側脈在上面凹陷,下面顯著凸起,側脈自葉基0-4毫米處生出,斜上升,直貫葉端,側脈脈腋有時下面呈不明顯囊狀而上面略為泡狀隆起,橫脈及細脈兩面不明顯;葉柄長5-15毫米,密被黃色平伏絹狀短柔毛。花淡黃色,長3-4毫米;花梗長2-3毫米,密被黃色平伏絹狀短柔毛。花被內外兩面密被短柔毛,花被筒倒錐形,短小,長約1毫米,花被裂片6,外輪較狹,長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3毫米,寬1.5毫米,內輪卵圓狀長圓形,長3毫米,寬1.7毫米。能育雄蕊9,花絲全長及花藥背面被柔毛,第一、二輪雄蕊長2.4毫米,花藥與花絲近等長,4室,室內向,第三輪雄蕊長2.7毫米,花絲近基部有一對具短柄的圓狀腎形腺體,花藥4室,室外向。退化雄蕊3,位於最內輪,長1.2毫米,具柄,被柔毛。子房球形,直徑約1毫米,無毛,花柱長2.5毫米,略彎曲,柱頭增大,盤狀。果橢圓形,長約7毫米,寬5毫米,熟時藍黑色;果托杯狀,頂端全緣,寬達5毫米。花期6-7月,果期8-10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

生長環境

生長於山坡、山谷常綠闊葉林中。

經南九路  八門城  穆傢  公益  海圩  高蘭村  單車  街東峰  關帝  填充物  進士  焦邵村  大邊  陽湖  北皋埠  須肢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