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貝母蘭

貝母蘭

貝母蘭別名:石巴蕉,對葉果,果上葉,止血果,小綠芨,石串蓮,

貝母蘭簡介:貝母蘭,中藥名。為蘭科貝母蘭屬植物傘房貝母蘭Coelogyne corymbosa Lindl.C.punctulata Lindl.的假鱗莖或全草。具有止血定痛,清熱止咳的功效。主治軟組織挫傷,感冒,支氣管炎,骨折,外傷出血。

貝母蘭功效作用

功能

止血定痛,清熱止咳。

主治

軟組織挫傷,感冒,支氣管炎,骨折,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浸酒。外用:鮮品搗敷;或千品研末調敷。

相關論述

《雲南中藥志》:“止血,定痛。(治)外傷出血,軟組織挫傷,感冒,支氣管炎。”

貝母蘭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軟組織挫傷:(貝母蘭)假鱗莖的幹粉調敷或鮮品適量搗爛外敷。(《雲南中草藥選》)

2、治骨折:小綠芨100g,風尾草1g。兩藥全草搗爛,先行骨折復位,小夾板固定,然後將上藥敷於骨折處。如系開放性骨折,加滿山香根粉撒於傷口,再敷藥,每日或隔日換藥1次。(《全國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會資料選編》)

3、治外傷出血:止血果鮮品適量。搗爛,敷於創面;或用幹粉撒於創面包紮。(《文山中草藥》)

貝母蘭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蒸後曬幹或鮮用。

貝母蘭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蘭科貝母蘭屬植物傘房貝母蘭。

形態特征

多年生附生草本,高20-30cm。氣生根須狀,淺黃褐色。莖橫走,分節,呈竹鞭狀,節上生球狀假鱗莖,肉質,卵形,有棱,直徑15-30mm,綠色,光滑無毛。每假鱗莖頂端生葉兩片,革質,厚而脆,長橢圓形至披針形,長815cm,寬2-3cm,全緣,兩面平滑無毛。總狀花序頂生;花梗上有數枚鞘狀苞片;花白色,直徑約3cm,左右對稱,唇瓣上有黃斑。蒴果長橢圓形,長約2cm,具三棱。種子細小,黃色,鋸屑狀。花期3-5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廣西、貴州、雲南、西藏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雜木林中陰濕的巖石上或附生於樹幹上。

沿流溯源  真興  盛名之下  南徐莊  佳安  濱東柳溪  藻類  金線魚  廣記  樞椎  鞠莊  梁啟超  葛羊山  鹽川  很傻  溫少卿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