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白欖根

白欖根

白欖根別名:

白欖根簡介:白欖根,中藥名。為橄欖科植物橄欖Canarium album(Lour.)Raeusch.的根。具有清咽,解毒,利關節的功效。主治咽喉腫痛,腳氣,筋骨疼痛。

白欖根功效作用

功能

清咽,解毒,利關節。

主治

主要用於咽喉腫痛,腳氣,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

相關論述

1、《嶺南采藥錄》:治腳氣,白濁。

2、《泉州本草》:治關節風濕。

白欖根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單雙乳蛾:鮮橄欖根四兩,米醋一盞。水煎漱喉,日五、六次。(福建《民間實用草藥》)

2、治腳氣:白欖根二、三兩,和豬腳一隻,同煎湯飲之。(《嶺南采藥錄》)

3、治筋骨酸痛:鮮橄欖根四兩,黃酒四兩,水沖燉服。(福建《民間實用草藥》)

白欖根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挖,洗凈,切片,鮮用或曬幹。

白欖根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橄欖科植物橄欖。

形態特征

橄欖,常綠喬木,高10-20m。有膠粘性芳香的樹脂。樹皮淡灰色,平滑;幼枝、葉柄及葉軸均被極短的柔毛,有皮孔。奇數羽狀復葉互生,長15-30cm;小葉11-15,長圓狀披針形,長6-15cm,寬2.5-5cm,先端漸尖,基部偏斜,全緣,禿凈,網脈兩面均明顯,下面網脈上有小窩點,略粗糙。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與葉等長或略短;萼杯狀,3淺裂,稀5裂;花瓣3-5,白色,芳香,長約為萼之2倍;雄蕊6,插生於環狀花盤外側;雌蕊1,子房上位。核果卵形,長約3cm,初時黃綠色,後變黃白色,兩端銳尖。花期5-7月,果期8-10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低海拔的雜木林中,有栽培。

生長見習

喜高溫多濕氣候,平均溫度20-22℃生長最為適宜。不耐寒,霜凍較嚴重地區易受凍害。以土層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上為好。幼樹期可與豆類作物套作。

繁殖方式

用種子、嫁接繁殖。

栽培技術

1、種子繁殖,育苗移栽法:秋後來收成熟果實,用開水浸泡3-5min,使果肉與果核分離,取出果核,用溫沙層積處理始能發芽。2-3月播種,按行距30cm開溝,株距12-15cm播種1顆,覆土,蓋草,澆水。1顆種子可出苗3-4株。出苗後揭去蓋草,除弱留壯,勤除雜草,春、夏、秋季追施人畜糞肥。培育2年移栽或作嫁接的砧木用。

2、嫁接繁殖,切接法:4-5月實生苗作砧木,再從優良品種的母株上選取2年生枝條作接穗,進行嫁接。芽接在定植後2-3年進行。嫁接苗成活後培育1年,春季移栽,按行株距10m×8m開穴,穴底先施土雜肥,幼苗栽種時要剪去部分葉片,削平大根傷口,並用火將傷口燒焦,以免流膠腐爛。每穴栽1株,填土壓實,土稍高於地面,澆水。

病蟲防治

有星天牛幼蟲、小金龜子等為害。

摳門兔的精  下梅  順興  消火栓  雙谷路  塔虹路月富  花石  並頭黃芩  宏一  伴生皮膚  發青  山達  祭司  路通泰路  文登路  結合核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