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番薯

番薯

番薯別名:朱薯,山芋,甘薯,紅薯,番茹,土瓜,地瓜,玉枕薯,白薯,

番薯簡介:番薯,中藥名。為旋花科番薯屬植物番薯Ipomoea batatas(L.)Lam.Convolvulus batatas L.的塊根。具有補氣,生津,寬腸,通便的功效。主治脾虛水腫,便泄,瘡瘍腫毒,大便秘結。

番薯功效作用

功能

補氣,生津,寬腸,通便。

主治

脾虛水腫,便泄,瘡瘍腫毒,大便秘結。

用法用量

內服:生食或煮食。外用:搗敷。

禁忌

濕阻中焦,氣滯食積者慎服。

1、《藥性切用》:“生食甘涼伐氣,曬幹磨粉,尤能滯氣,多食損人。”

2、《本草省常》:“多食令人脹滿,生食傷脾胃。”

3、《隨息居飲食譜》:“惟性大補,凡時疫、瘧、痢、腫脹、便秘等證,皆忌之。”

化學成分

根含並沒食子酸和3,5-二咖啡酰奎寧酸。

藥理作用

抑制醛糖還原酶:番薯熱水提取物對眼晶體醛糖還原酶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從番薯分離出的並沒食子酸和3,5-二咖啡酰奎寧酸,為有效成分。

相關論述

1、《醫林纂要》:“止渴,醒酒,益肺,寧心(生用之效);益氣,充饑,佐谷食(熟用之效)。”

2、《綱目拾遺》:“補中,和血,暖胃,肥五臟。白皮白肉者,益肺氣生津。煮時加生薑一片,調中與薑棗同功;(同)紅花煮食,可理脾血,使不外泄。”

3、《隨息居飲食譜》:“煮食補脾胃,益氣力,禦風寒,益顏色。凡渡海註船者,不論生熟,食少許即安。”

5、《嶺南采藥錄》:“醋煮服,治全身腫。”

番薯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藥膳食療:

番薯粥:

功效:補血紅顏。豐肌澤膚。促進毛發生長,使其烏黑有光澤,養胃益腎,生津潤燥。適用於胃弱陰虛、形瘦乏力、腰膝酸軟者作為輔助治療。

原材料:番薯50g,小米30g。

做法:將番薯去皮切成小塊。和小米一起熬煮成稀粥即可。

用法:早餐食用。

相關配伍

1、治乳瘡:白番薯搗爛敷患處,見熱即換,連敷數日。

2、治瘡毒發炎:生番薯洗凈磨爛,敷患處,有消炎去毒生肌之效。(1,2方出自《嶺南草藥志》)

3、治酒濕入脾,因而飱泄者:番薯煨熟食。

4、治濕熱黃疸:番薯煮食,其黃自退。(3、4方出自《金薯傳習錄》)

番薯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9-11月采挖,切片,曬幹。亦可窖藏。

番薯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常呈類圓形斜切片,寬2-4cm,厚約2mm,偶見未去凈的淡紅色或灰褐色外皮。切面白色或淡黃白色,粉性,可見淡黃棕色的筋脈點或線紋,近皮部可見1圈淡黃棕色的環紋,質柔軟,具彈性,手彎成弧狀而不折斷。氣清香,味甘甜。

番薯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旋花科番薯屬植物番薯。

形態特征

一年生草本。地下具圓形、橢圓形或紡錘形的塊根。莖平臥或上升,偶有纏繞,多分枝,圓柱形或具棱,綠色或紫色,節上易生不定根。單葉互生;葉片形狀、顏色因品種不同而異,通常為寬卵形,全緣或3-5裂,先端漸尖,基部心形或近於平截,兩面被疏柔毛或近於無毛。聚傘花序腋生,有花1-7朵,苞片小,披針形,早落;萼片5,不等長;花冠粉紅色、白色、淡紫色或紫色,鐘狀或漏鬥狀;雄蕊5,內藏,花絲基部被毛;子房2-4室,被毛或有時無毛。蒴果,通常少見。花期9-12月。

分佈區域

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生長環境

多為栽培。

踏實做事  寬二  新生兒低鎂  鼻後孔  新生兒消化  安徽肥西  瑪格麗特  裝杯  待業青年  仰天大笑  產口  潑水節  龍科  增加稅收  吉湄村  薛屯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