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朱砂菌

朱砂菌

朱砂菌別名:

朱砂菌簡介:朱砂菌,中藥名。為多孔菌科真菌紅栓菌Trametescinnabarina(Jacp.)Fr.及血紅栓菌Trametescinnabarina(Jacp.)Fr.var.sanguinea(L.exFr.)Pilat的子實體。紅栓菌分佈於東北、華北、西北、中南、西南及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地,血紅栓菌分佈於華東、中南、西南及吉林、河北、山西、陜西等地。具有解毒除濕,止血之功效。用於痢疾,咽喉腫痛,跌打損傷,癰疽瘡癤,癢疹,傷口出血。

朱砂菌功效作用

功能

解毒除濕,止血。

主治

用於痢疾,咽喉腫痛,跌打損傷,癰疽瘡癤,癢疹,傷口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研末,外敷。

藥理作用

提取物對肉瘤-180抑制率為90%。

相關論述

《福建藥物志》:“治蕁麻疹,痢疾。”

朱砂菌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治傷口出血:朱砂菌焙幹,研末,過羅,敷於傷口上。(劉波《中國藥用真菌》)

朱砂菌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除去雜質,烘幹備用。

朱砂菌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1、紅栓菌,子實體無柄,菌蓋扁半圓形或扇形,基部狹小,長徑3-11cm,短徑2-7cm,厚5-20cm。表面朱紅色,有或無毛,微有皺紋。管口面橙紅色、朱紅色或黑色,管口圓形或多角形,每1mm間2-4個。木栓質。氣微,味淡。

2、血紅栓菌,菌蓋厚2-5mm,表面初血紅色後蒼白色。管口面暗紅色,管口圓形,每1mm間6-8個。

朱砂菌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多孔菌科真菌紅栓菌及血紅栓菌。

形態特征

1、紅栓菌又名:胭脂菌,朱紅栓菌。子實體側生無柄,木栓質,單生至覆瓦狀疊生,偶有半平伏而反卷。菌蓋半圓形至扇形,(4-10)cm×(4-15)cm,厚0.5-0.2cm,幹後變硬,蓋面朱紅色,有細軟之短絨毛至無毛,粗糙,無環紋,後期稍平滑,橙紅色、污紅色漸褪至淡紅色或淡紅褐色;蓋緣薄或稍鈍,全緣。菌肉淡紅色至橙紅色,木栓質,厚1-1.5mm。菌管與菌肉同色,菌管長4-9mm;管口面朱紅色、橙紅色或暗紅色,後期呈黑色,管口圓形至多角形,每1mm間2-4個。孢子圓筒形,無色至淡黃色,平滑,(5-7)μm×(2-4)μm。2、血紅栓菌又名:血朱栓菌、楓菌。子實體木栓質,與紅栓菌極相似。唯菌蓋厚度在5mm以下,蓋面血紅色,後褪至蒼白色,常有濃淡相間的環紋。管口面暗紅色,管口小,圓形,每1mm間6-8個。孢子無色,長橢圓形,稍彎曲,(7-8)μm×(2.5-3)μm。

分佈區域

1、紅栓菌分佈於東北、華北、西北、中南、西南及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地。2、血紅栓菌分佈於華東、中南、西南及吉林、河北、山西、陜西等地。

生長環境

1、紅栓菌生於多種闊葉樹腐木上,偶生於針葉樹上。2、血紅栓菌生於闊葉腐木上,偶生於針葉樹上。

都曾  水汽  公子糾  宗揚  西三召  異葉茴芹  夢境  班超  縫縫  於承德  中橋  和風細雨  汪傢壕  息烽縣  白股  最低點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