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獨活

獨活

獨活別名:胡王使者,獨搖草,獨滑,長生草,川獨活,肉獨活,資邱獨活,巴東獨活,香獨活,績獨活,大活,山大活,玉活,

獨活簡介:獨活,中藥名。為傘形科當歸屬植物重齒當歸Angelica pubescens Maxim.f.biserrata Shan et Yuan的幹燥根。具有祛風濕,止痛,解表的功效。主治風寒濕痹,風寒挾濕表證,少陰頭痛,皮膚瘙癢。

獨活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濕,止痛,解表。

主治

1、主要用於風寒濕痹,風寒挾濕表證,少陰頭痛,皮膚瘙癢。

2、西醫診為風濕、類風濕關節炎、坐骨神經痛、肩周炎、腰椎間盤脫岀癥、頸椎病、肥大性脊柱炎屬於風寒濕邪痹阻型。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煎湯洗。

不良反應

內服過量時對胃腸道有刺激作用。中毒癥狀可見舌體發麻、惡心、嘔吐及胃部不適等。輕者停藥後上述癥狀可消失,重者應對癥治療。

禁忌

中西藥配伍禁忌:獨活與阿托品不宜同用阿托品可以部分或全部抑制獨活的降壓作用。

註意事項

內服量不宜過大,陰虛血燥者慎服。

化學成分

本品含二氫山芹醇及其乙酸酯,歐芹酚甲醚,異歐前胡內酯,香柑內酯,花椒毒素,二氫山芹醇當歸酸酯,二氫山芹醇葡萄糖苷,毛當歸醇,當歸醇D、G、B,γ-氨基丁酸及揮發油等。

藥理作用

1、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有鎮靜、催眠、鎮痛作用。

2、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能擴血管及降壓、抗心律失常、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抗血栓。

3、對呼吸系統的影響:能興奮呼吸中樞,使呼吸加深加快。

4、對免疫系統的影響:能使胸腺、脾臟重量增加,抑制遲發性過敏反應。

5、對消化系統的影響:有解痙、抗潰瘍作用。

6、此外,獨活還有一定的抗炎、抗菌、抗腫瘤、抗驚厥作用,所含香柑內酯、花椒毒素等有光敏作用。

毒理作用

大鼠肌內註射花椒毒素、香柑內酯的LD50分別為160mg/kg、945mg/kg。

相關論述

1、《名醫別錄》:療諸賊風,百節痛風無久新者。

2、《本草正》:專理下焦風濕,兩足痛痹,濕癢拘攣。

獨活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感受風寒濕邪的風寒濕痹,肌肉、腰背、手足疼痛,常與當歸、白術、牛膝等同用,如獨活湯(《活幼新書》)。

2、治痹證日久正虛,腰膝酸軟,關節屈伸不利者,與桑寄生、杜仲、人參等配伍,如獨活寄生湯(《千金方》)。

3、治外感風寒挾濕所致的頭痛頭重,一身盡痛,多配羌活、藁本、防風等,如羌活勝濕湯(《內外傷辨惑論》)。

4、治風擾腎經,伏而不出之少陰頭痛,與細辛、川芎等相配,如獨活細辛湯(《癥因脈治》)。

相關配伍

1、獨活配麻黃:獨活祛風勝濕止痛;麻黃解表發汗。相配有祛風解表,除濕止痛之功。適用於治外感風寒,表實無汗,身痛等。取獨活通絡除痹,麻黃宣痹散寒止痛,適用於痹證疼痛。

2、獨活配防風:獨活辛香走竄,能除伏風,勝濕氣,通經絡,止疼痛;防風升發疏散,善開腠理,通血脈,祛風濕。獨活長於勝濕,防風長於祛風。兩藥相須為用,功效益著。適用於風濕外感所致的頭痛、腰痛、關節痛等。

3、獨活配羌活:羌活行上焦而理上,長於祛風寒,能直上巔頂,橫行肢臂;獨活行下焦而理下,長於祛風濕,能通行氣血,疏導腰膝,下行腿足。二藥配伍,一上一下,直通足太陽膀胱經,共奏疏風散寒、活絡止痛之功。適用於風濕痹痛,外感風寒,歷節病等。

4、獨活配細辛:獨活祛腎經伏風而除濕,通絡止痛走氣分;細辛散腎經風寒而使之外達。兩藥相配有散寒、祛濕邪,通痹止痛的功效。適用於風寒外邪伏於少陰之頭痛,痛連齒頰,遇風更甚,頑而不愈;風寒濕痹腰痛,脊強而冷,下肢痹痛。

5、獨活配藁本:二藥均有散風祛寒,除濕止痛之功。但獨活偏於溫散伏風,藁本偏於升散達巔,二者相配,散風祛寒,除濕止痛的效果較好。適用於風寒濕邪所致的頭痛,巔頂痛等。

6、獨活配蒼術:兩藥皆有祛風勝濕除痹之功。獨活長於祛伏風,通經絡,止痹痛蒼術長於開腠理,祛濕濁,燥脾濕。兩藥相合,有發汘祛風,除濕止痛之功。適用於風濕外感所致的頭疼、身痛及痹證關節腫脹疼痛等。

7、獨活配桑枝:獨活散寒止痛而通痹;桑枝祛風濕而通經絡,橫行四肢。二者合用,適用於風寒濕痹、上肢疼痛、肩關節周圍炎等8、獨活配桑寄生:獨活搜風祛濕而通痹,尤善除腎經伏風;桑寄生補益肝腎,祛風通絡,養血潤筋。二藥合用,有祛風除濕、通痹止痛之功,並入足少陰腎經,益腎而壯筋骨。適用於肝腎不足或風濕侵襲經絡之腰膝酸痛,關節屈伸不利,足軟麻木,步履維艱等。

鑒別用藥

羌活與獨活:二者均能祛風濕,止痛,解表,以治風寒濕痹,風寒挾濕表證,頭痛。若風寒濕痹,一身盡痛,兩者常相須為用。但獨活性較緩和,發散力較羌活為弱,多用於下半身的風寒濕痹者及頭痛屬少陰者。獨活還可搜剔少陰腎經在裡伏風,用治頭痛目眩,痛連齒頰,見風即痛的伏風頭痛;取其辛散之力,發散鬱火,治療風火牙齦腫痛等。羌活性較燥烈,發散力強,常用於風寒濕痹,痛在上半身者,治頭痛屬風寒者。

相關藥品

獨活寄生合劑、骨筋丸片、骨刺平片、風濕藥酒料、活血解痛膏。

相關方劑

獨活寄生湯(《備急千金要方》)、荊防敗毒散(《攝生眾妙方》)、三痹湯(《婦人良方》)、獨活細辛湯(《癥因脈治》)。

藥膳食療

兩皮獨活酒:

1、功效:強腰壯骨。主治腰膝軟弱疼痛、四肢麻木、關節不利、不得屈伸。

2、原材料:海桐皮30g,五加皮30g,獨活30g,制附子10g,石斛30g,桂心30g,防風30g,當歸30g,杜仲30g,仙靈脾30g,萆蘚30g,牛膝30g,薏苡仁30g,生地黃30g,白酒1.5L。

3、做法:上述藥材共搗碎,用白紗佈袋盛之置於凈器中,入白酒浸泡密封。春夏7日,秋冬14日後開啟,去掉藥袋,過濾後裝瓶備用。

4、用法:每次溫飲10-20ml,日飲1-2次。

獨活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育苗移栽的在當年10-11月,直播的在生長2年後收獲,挖出根部,去除枯萎莖、葉、抖去泥土,攤晾幹水氣後,堆放炕樓上,用柴火熏炕,炕幹至五成幹時,將每枝順直捍攏,紮成小捆,炕至全幹即成。

炮制方法

1、獨活: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走油變黑者,大小個分開,搶水洗凈,潤透,切薄片,曬幹或低溫幹燥。

2、炒獨活:取凈獨活片,用文火炒至微焦,取出放涼。

獨活保存方法

貯幹燥容器內,置陰涼幹燥處。防黴、防蛀。

獨活藥材鑒別

鑒別

1、本品橫切面:木栓細胞數列。栓內層窄,有少數油室。韌皮部寬廣,約占根的1/2;油室較多,排成數輪,切向徑約至153μm,周圍分泌細胞6-10個。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射線寬1-2列細胞;導管稀少,直徑約至84μm,常單個徑向排列。薄壁細胞含淀粉粒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超聲處理15分鐘,濾過,取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獨活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二氫歐山芹醇當歸酸酯對照品、蛇床子素對照品,加甲醇分別制成每1ml含0.4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和對照藥材溶液各8μl、對照品溶液各4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7∶3)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藥材性狀

根頭及主根粗短略呈圓柱形,長1.5-4cm,直徑1.5-3.5cm,下部有數條彎曲的支根,長12-30cm,直徑0.5-1.5cm。表面粗糙,灰棕色,具不規則縱皺紋及橫裂紋,並有多數橫長皮孔及細根痕;根頭部有環紋,具多列環狀葉枘痕,中央為凹陷的莖痕。質堅硬斷面灰黃白色,形成層環棕色,皮部有棕色油點(油管),木部黃棕色;根頭橫斷面有大吒髓部,爾有油點。香氣特異,味苦辛,微麻舌。以條粗壯、油潤、香氣濃者為佳。

飲片性狀

參見藥材性狀。

獨活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傘形科當歸屬植物重齒當歸。

形態特征

多年生高大草本。根類圓柱形,棕褐色,長至15cm,直徑1-2.5cm,有特殊香氣。莖高1-2m,粗至1.5cm,中空,常帶紫色,光滑或稍有淺縱溝紋,上部有短糙毛。葉二回三出式羽狀全裂,寬卵形,長20-30(-40)cm,寬15-25cm;莖生葉葉柄長達30-50cm,基部膨大成長管狀、半抱莖的厚膜質葉鞘。開展,背面無毛或稍被短柔毛;末回裂片膜質,卵圓形至長橢圓形,長5.5-18cm,寬3-3.6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不整齊的尖鋸齒或重鋸齒,齒端有內曲的短尖頭,頂生的末回裂片多3深裂,基部常沿葉軸下延成翅狀,側生的具短柄或無柄,兩面沿葉脈及邊緣有短柔毛;序托葉簡化成囊狀膨大的葉鞘,無毛,偶被疏短毛。復傘形花序頂生和側生,花序梗長5-16(-20)cm,密被短糙毛;總苞片1,長鉆形,有緣毛,早落;傘輻10-25,長1.5-5cm,密被短糙毛;傘形花序有花17-28(-36)朵;小總苞片5-10cm,闊披針形,比花柄短,先端有長尖,背面及邊緣被短毛;花白色;無萼齒;花瓣倒卵形,先端內凹;花柱基扁圓盤狀。果實橢圓形,長6-8mm,寬3-5mm,側翅與果體等寬或略狹,背棱線形,隆起,棱槽間有油管(1-)2-3,合生面有油管2-4(-6)。花期8-9月,果期9-10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等地。四川、湖北及陜西等地的高山地區已有栽培。

道地產區

主產於四川、湖北、安徽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陰濕山坡、林下草叢中或稀疏灌叢間。

生長見習

喜陰涼潮濕氣候,耐寒,宜生長在海拔1200-2000m的高寒山區。以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的黑色灰泡土、黃沙土栽培,不宜在土層淺、積水地和粘性土壤上種植。

繁殖方式

用種子繁殖,育苗移栽或直播。

栽培技術

10-11月采收果序,曬幹脫粒,貯藏備用。育苗移栽:撒播,開1.3m寬的高畦,每1h㎡用種子60-75kg,與火灰、人畜糞水拌成種子灰撒播畦面,薄蓋火灰或腐殖質土,後覆草,保持土壤濕潤。待苗出齊後,揭去覆草,於冬季倒苗後或第2年3-4月解凍後進行移栽,按行穴距各33cm挖穴,每穴栽1-2株,壓緊泥土。冬季栽種,蓋土宜厚,每1h㎡需種苗9000-150000株。直播,冬播在10-11月采收種子後立即進行,春播在3月,按穴距33cm挖穴,每1h㎡用種子約15kg,與火灰、人畜糞水拌成種子灰,勻撒穴內,蓋細土約2cm。亦可用根芽繁殖。

病蟲防治

1、根腐病,高溫多雨季節易發生,用5%石灰水或50%多菌靈1000倍液灌病區。

2、褐斑病,發病前與初期,噴1:1:150波爾多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1000倍液。

3、胡蘿卜微管蚜,5-7月發生,在越冬卵完全孵化或幼葉尚未卷曲時進行防治。

王小虎  南芋  急性脊髓灰  蠟膜  俠傳  錢的戰爭  投資額  萬伏  小腸經  乾沂莊  熱誠  沈仲昌  橫舍圩  技能培訓  神秀禪師  萊澤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