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木棉花

木棉花

木棉花別名:木綿花,斑枝花,瓊枝,

木棉花簡介:木棉花,中藥名。為木棉科植物木棉Gossampinusmalabarica(DC.)Merr.的幹燥花。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止血的功效。主治泄瀉,痢疾,咳血,吐血,血崩,金瘡出血,瘡毒,濕疹。

木棉花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利濕,解毒,止血。

主治

泄瀉,痢疾,咳血,吐血,血崩,金瘡出血,瘡毒,濕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研末服。

化學成分

1、花萼含水分85.66%,蛋凵質1.38%,碳水化合物11.95%、灰分1.09%,總醚抽出物0.44%,不揮發的醚抽出物0.18%。

2、種子含蛋白質9.3%,其氨基酸組成主要有丙氨酸、纈氮酸、異亮氨酸、亮氨酸、精氨酸、甘氨酸及天冬氨酸;種子油脂肪酸組成主要有:肉豆蔻酸13.44%,棕櫚酸43.61%,花生酸2.32%,山崳酸14.39%,亞油酸26.24%等;種子還含類胡蘿卜素、β-谷甾醇、α-生育酚、正-二十六烷醇、棕櫚酸十八烷醇酯、沒食子酸、1-沒食子酰-β-葡萄糖、沒食子酸乙酯、鞣酸、葡萄糖、鼠李糖、木糖。

藥理作用

保肝作用:以四氯化碳30ml/kg大鼠皮下註射造成動物實驗性急性肝中毒,72h後測血清天冬氨酸轉氨酶(AST)及血清丙氨酸轉氨酶(ALT),觀察攀枝花沸水提取物1g/kg對肝臟的保護作用,結果攀枝花能明顯降AST及ALT。病理學研兗也表明它們對四氟化碳引起的肝脂肪變性及肝細胞壞死作用均呈明顯的肝臟保護作用。

相關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花治痢癥,白者更妙。”

2、《本草求原):“花紅者去赤痢,白者治白痢,同武彝茶煎常飲。”

3、《嶺南采藥錄》:“消暑。”

4、《廣西中藥志》:“去濕毒,治惡瘡。”

5、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利濕,治腸炎、菌痢。”

6、《福建藥物志》:“清熱解暑,收斂止血。治細菌性痢疾,急慢性胃腸炎,咳血,嘔血,便血,外傷出血,糖尿,血崩,牙痛,凍瘡,濕疹,瘡癬。”

木棉花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濕熱腹瀉,痢疾:攀枝花15g,鳳尾草30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

2、治細菌性痢疾,急慢性胃腸炎:鮮木棉花60g。水煎,沖冬蜜服。(《福建藥物志》)

3、治暑天汗出煩熱:攀枝花適量,開水泡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

4、治咳血,嘔血:木棉花14朵,嘔血加豬瘦肉,咳血加冰糖同燉服。(《福建藥物志》)

木棉花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季花盛開時采收,除去雜質,曬幹。

炮制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幹燥。

木棉花保存方法

貯幹燥容器內,置通風幹燥處。

木棉花藥材鑒別

鑒別

1、本品粉末淡棕紅色。星狀非腺毛眾多,由多個呈長披針形的細胞組成,為4-14分叉,每分叉為一個單細胞,長135-474μm,胞腔線形,有的胞腔內含棕色物。花粉粒類三角形,直徑50-60μm,表面有網狀紋理,具3個萌發孔。

2、取本品粉末2g,加乙酸乙酯25ml,浸泡2小時,超聲處理15分鐘,濾過,濾液濃縮至幹,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木棉花對照藥材2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二氯甲烷-丙酮-甲酸(20∶4∶0.2)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藥材性狀

本品呈幹縮的不規則團塊狀,長5-8cm;子房及花柄多脫離。花萼杯狀,長2-4.5cm,3或5淺裂,裂片鈍圓、反卷,厚革質而脆,外表棕褐色或棕黑色,有不規則細皺紋;內表面灰黃色,密被有光澤的絹毛。花瓣5片,皺縮或破碎,完整者倒卵狀橢圓形或披針狀橢圓形,外表棕黃色或深棕色,密被星狀毛,內表面紫棕色或紅棕色,疏被星狀毛。雄蕊多數,卷曲;殘留花柱稍粗,略長於雄蕊。氣微,味淡微甘澀。

以花朵大、完整、色棕黃者為佳。

木棉花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木棉科木棉屬木棉。

形態特征

落葉大喬木,高達25m。樹皮深灰色,樹幹常有圓錐狀的粗刺,分枝平展。掌狀復葉;總葉柄長10-20cm;小葉5-7枚,長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10-16cm,寬3.5-5.5cm;小葉柄長1.5-4cm。花生於近枝頂葉腋,先葉開放,紅色或橙紅色,直徑約10cm;萼杯狀,厚,3-5淺裂;花瓣肉質,倒卵狀長圓形,長8-10cm,兩面被星狀柔毛;雄蕊多數,下部合生成短管,排成3輪,內輪部分花絲上部分2叉,屮間10枚雄蕊較短,不分叉,最外輪集生成5束,花藥1室,腎形,盾狀著生;花柱長於雄蕊;子房5室,蒴果長圓形,木質,長10-15cm,被灰白色長柔毛和星狀毛,室背5瓣開裂,內有絲狀綿毛。種子多數,倒卵形,黑色,藏於綿毛內。花期春季,果期夏季。

分佈區域

分佈於華南、西南及江西、福建、臺灣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400-1700m以下的幹熱河谷、稀樹草原、雨林溝谷、低山、次生林中及村邊、路旁。

生長見習

喜溫曖氣候,為熱帶季雨林的代表樹種,不耐寒,喜光,耐旱,生長迅速,萌蘗性強,深根性,抗風力強。在土層深厚肥沃的酸性、中性土壤中生長最好。

繁殖方式

用種子、扦插和分株繁殖。

栽培技術

1、種子繁殖:蒴果未開裂前采集,種子發芽力保存期短,故多隨采隨播,也可用濕沙短期貯藏,條播,覆土2cm,平均氣溫20℃以上,一般4-5d可出齊苗。2、扦插繁殖:扦插多在2-3月或雨季進行,用長80-100cm,橫徑1-2cm的大枝,插入苗床10-15cm深,經常保持床土濕潤。3、分株繁殖:分株是自母株根部萌蘗處,連一段母根和須根截斷分栽更易成活。

寶兒  七峪  送絲速度  塔山寺  荀瓊  年終獎  港紅  路新堂路  踏舊者死  大學女生  肢柱  王士平  愛的味道  沈聽白  我的失憶男  上天的安排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