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玉米須

玉米須

玉米須別名:玉麥須,玉蜀黍蕊,棒子毛,

玉米須簡介:玉米須,中藥名。為禾本科玉蜀黍屬植物玉蜀黍Zea mays L.的花柱和柱頭。具有利水消腫,利濕退黃的功效。主治水腫,黃疸。

玉米須功效作用

功能

利水消腫,利濕退黃。

主治

1、水腫:本品甘淡滲泄,功專利水滲濕消腫。

2、黃疸:本品能利濕而退黃,藥性平和,故陽黃或陰黃均可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服,30-60g。鮮者加倍。

化學成分

本品含有脂肪油、揮發油、樹膠樣物質、樹脂、苦味糖苷、皂苷、生物堿及谷甾醇、蘋果酸、檸檬酸等。

藥理作用

玉米須有較強的利尿作用,還能抑制蛋白質的排泄。玉米須制劑有促進膽汁分泌,降低其黏稠度及膽紅素含量。有增加血中凝血酶原含量及血小板數,加速血液凝固的作用。另還有降壓作用。

毒理作用

玉米須各種口服制劑幾乎無毒,水煎劑灌胃,小鼠最大耐受量>171g/kg。水提取甲醇不溶部分(利尿成分)兔靜註的致死量為250mg/kg,而其最適利尿劑量靜註為1.5mg/kg,口服為6mg/kg,上述利尿劑量對心臟、呼吸、末梢血管及腸肌幾無影響。

相關論述

1、《嶺南采藥錄》:“又治小便淋瀝砂石,苦痛不可忍,煎湯頻服。”

2、《滇南本草》:“寬腸下氣。治婦人乳結紅腫,乳汁不通,紅腫疼痛,怕冷發熱,頭痛體困。”

玉米須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脾虛水腫,與白術、茯苓等相伍;本品歸膀胱經,利水而通淋,尤宜於膀胱濕熱之小便短赤澀痛,可單味大量煎服,亦可與車前草、珍珠草等同用;用於石淋,如《貴陽市秘方驗方》以本品單味煎濃湯頓服,也可與海金沙、金錢草等同用。

2、能利濕而退黃。與金錢草、鬱金、茵陳等配用。

鑒別用藥

玉米須與冬瓜皮:兩藥作用比較緩和,均能利水消腫,用於小便不利,水腫等。但冬瓜皮性微寒,清熱利水,水腫有熱者更為適宜。玉米須還有利尿通淋,利膽退黃的功效可用於小便淋漓澀痛、黃疸等。

藥膳食療

玉米須枸杞鮑魚湯:

1、功效:補氣血、泄濕熱、補腎氣。適合肝硬化兼腎結石患者食用。

2、原材料:玉米須30g,枸杞12g,鮑魚50g,薑、蔥、鹽各5g。

3、做法:把玉米須、枸杞洗凈,去雜質。鮑魚洗凈,切薄片。薑切片,蔥切段。把玉米須用白紗佈袋裝好、紮口,同鮑魚放入燉杯內,加入薑、蔥鹽,註入雞湯250ml。將燉杯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燉煮25分鐘即成。

4、用法:每日1次,每次吃1杯。吃鮑魚、枸杞,喝湯。

玉米須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後剝取玉米時收集,除去雜質,鮮用或曬幹生用。

炮制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篩去灰屑。

玉米須保存方法

置通風幹燥處。

玉米須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本品常集結成疏松團簇,花柱線狀或須狀,完整者長至30mm,直徑約0.5mm,淡綠色、黃綠色至棕紅色,有光澤、略透明,柱頭2裂,叉開,長至3mm,質柔軟。以柔軟、有光澤者為佳。

飲片性狀

為須狀而彎曲,常纏結成團。花柱長可達20cm,淡黃色至棕色,有光澤。柱頭短,2裂,偶見。質柔軟。氣微,味微淡。

玉米須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禾本科玉蜀黍屬植物玉蜀黍。

形態特征

高大的一年生栽培植物。稈粗壯,直立,高1-4m,通常不分枝,基部節處常有氣生根。葉片寬大,線狀披針形,邊緣呈波狀皺折,具強壯之中脈。在稈頂著生雄性開展的圓錐花序;雄花序的分枝三棱狀,每節有2雄小穗,1無柄,1有短柄;每1雄穗含2小花;穎片膜質,先端尖;外稃及內稃均透明膜質;在葉腋內抽出圓柱狀雌花序,雌花序外包有多數鞘狀苞片,雌小穗密集成縱行排列於粗壯的穗軸上,穎片寬闊,先端圓形或微凹,外稃膜質透明。花、果期7-9月。

分佈區域

全國各地廣泛栽培。

道地產區

全國各地均產。

團王線  天津站  德力  紅創區  喜水植物  陽光海岸  路塔匯路  皮質下  長效胰島素  目擊證人  毛葉冬珊瑚  桂林米粉  列車信息  黃營村  方與  搓板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