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叢枝蓼

叢枝蓼

叢枝蓼別名:水紅辣蓼,辣蓼,

叢枝蓼簡介:叢枝蓼,中藥材名。本品為蓼科植物叢枝蓼的全草。功能主治為治腹痛泄瀉,痢疾。

叢枝蓼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

主治

治腹痛泄瀉,痢疾。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鮮用)。

叢枝蓼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用100%辣蓼煎劑,成人每次60毫升,日服3次;小兒按體重服10~30毫升,每日3次。待體溫下降至正常,臨床癥狀消失後再續服2~3天停藥。一般7天為一療程。治療54例,其中成人32例,小兒22例。成人組體溫下降主正常所需時間最短30小時,最長4天;小兒組體溫平均在36小時左右下降至正常。各種癥狀消失的平均時間,成人組為3天,小兒組為2.5天;大便性狀的改善較臨床癥狀為晚,在體溫下降及其他癥狀消失後,稀便仍可持續2~3天。全組病例大便培養陽性者共20例(其中弗氏桿菌18例,宋氏桿菌2例),治療後復查全部陰性,轉陰時間平均4~5天。成人32例全部治愈,無1例復發。小兒18例痊愈,4例顯著好轉。

相關配伍

治急性胃腸炎:鮮吹風散(木蘭科植物異形南五珠子藤)三十公斤,辣蓼草五公斤,加水至一百二十六公斤,煎熬濃縮至四十二公斤,加2%尼泊金作防腐劑。每服10~20毫升,每日取三至四次,兒童減半。(《全展選編內科》)

叢枝蓼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莖技圓柱形,基部多分枝,棕褐色至紅褐色,節部稍膨大,無毛,斷面中空。葉片皺縮,卷曲,易破碎,展平後卵形、卵狀披針形,長4-9cm,寬1.5-3cm,先端急狹而成尾狀,基部狹楔形,兩面及葉緣有伏毛,或僅沿脈疏生伏毛,淡綠色至褐棕色,草質;托葉鞘短筒狀,疏生優毛,先端截形,有長睫毛。花序穗狀,單生,或2-3個集生,花穗細弱,花簇稀疏間斷;花被粉紅色。瘦果三棱形,黑色有光澤,包於宿存花被內。氣微,味微澀。

叢枝蓼植物學信息

形態特征

叢枝蓼,又名:簇蓼。平臥或斜生草本,高30~60厘米。近基部多分枝,無中央莖的區別。單葉,互生,通常卵形,有時呈披針形,兩端狹尖,兩面無毛或有短柔毛,在葉緣和中脈上經常有小刺狀毛;托鞘有緣毛。穗狀花序,通常頂生或腋生,花穗細弱,具稀疏的小花,生在下部的間斷不連;花被粉紅色或白色;苞片漏鬥狀,綠色,無毛,通常具粉紅色的邊緣,上有緣毛。瘦果,卵形有3棱,黑色而光亮,包於宿存的花被內。花期9~10月。

分佈區域

分佈我國南北各地。

生長環境

生於溪邊或陰濕處。

佛甲草  單大方  三氯蔗糖  惠群  警官  鈷胺素  千粒重  濃縮果汁  島民  蒼天  羅皮  提前半小時  魚池  彭澤  無窮  漳板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