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烏豆根

烏豆根

烏豆根別名:山豆根,矮砣砣,打鑼不響,野松皮,矮槐,野建芪,糙皮黃根,

烏豆根簡介:烏豆根,中藥名。為豆科槐屬植物西南苦參SophoraprazeriPrainvar.maieri(Pamp.)Tsoong的根。植物西南苦參,分佈於我國廣西、雲南、貴州、四川等地。具有利濕止瀉,散瘀止痛之功效。主治水瀉,風濕腰腿痛,勞傷疼痛,跌打損傷。

烏豆根功效作用

功能

利濕止瀉,散瘀止痛。

主治

水瀉,風濕腰腿痛,勞傷疼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浸酒;或磨水。

相關論述

1、《貴州民間藥物》:“清熱除濕。治勞傷,水瀉。”

2、《貴州草藥》:“活血化瘀。”

3、《四川中藥志》1979年版:“活血祛瘀,止痛,燥濕。用於風濕筋骨疼痛、骨折、跌打損傷、水瀉等癥。”

烏豆根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勞傷,烏豆根30g,泡酒服。(《貴州民間藥物》)

2、治水瀉,烏豆根0.15g,磨水服。(《貴州民間藥物》)

3、治跌打損傷,矮砣砣l5g,香巴戟15g,金腰帶12g,連錢草l0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79年)

附註

莖與根同等入藥。功效截瘧,用量9-12g,水煎服。

烏豆根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豆科槐屬植物西南苦參。

形態特征

植物西南苦參,別名西南槐《中國植物志》,西南槐樹《植物分類學報》。為灌木,高1-2m。小枝細弱,被棕色短軟毛。奇數羽狀復葉,小葉11-17枚,長圓形或橢圓形,被柔毛,先端急尖至微缺或具短漸尖,近革質;托葉鉆形,宿存。總狀花序腋外生,常與葉近於對生,長7-14cm;萼鐘狀,5淺裂,密生棕色平貼絹毛;花冠蝶形,黃棕色或灰黃色,旗瓣具寬爪,翼瓣有耳,龍骨瓣稍短於旗瓣,具耳。莢果長2-5cm,具圓錐狀的喙和果頸,密生棕色柔毛。具1-3顆種子。花期5月,果期7-8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我國廣西、雲南、貴州、四川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林下、河谷濕潤的灌叢中或石壁上。

廟東灣  放辟邪侈  一世好命  情同一傢  亦不  黃宿村  凌青  田二  出門在外  基礎油  需要退款  得到批準  路勤業路  傳統技術  平門塘  戚谷疃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