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檉柳

檉柳

檉柳別名:檉,河柳,殷檉,雨師,人柳,赤檉木,三春柳,春柳,三眠柳,長壽仙人柳,觀音柳,垂絲柳,雨絲,蜀柳,西河柳,赤檉柳,山檉柳,

檉柳簡介:檉柳,中藥名。為檉柳科檉柳屬植物檉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的嫩枝葉。具有發表透疹,祛風除濕的功效。主治麻疹不透,風疹瘙癢,風濕痹痛。

檉柳功效作用

功能

發表透疹,祛風除濕。

主治

1、麻疹不透,風疹瘙癢:本品辛散透發,功專發表透疹,主治麻疹初起,疹出不暢,或表邪外束,疹毒內陷,始見形而驟然收沒者。

2、風濕痹痛:本品辛散,有祛風除濕作用,治療風濕痹證,肢節疼痛。

3、西醫診為麻疹、多形性紅斑、蕁麻疹等見有表邪外束者,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神經痛性肌萎縮癥、肩部粘連囊炎、滑膜炎及肌腱滑膜炎、其他無菌性骨壞死、痛風性關節炎等屬於風濕之邪阻滯經絡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或入散劑。外用:煎湯擦洗。

註意事項

麻疹已透者不宜使用。用量過大易致心煩、嘔吐。

化學成分

本品含揮發油、蕓香苷、槲皮苷、有機酸、樹脂、胡蘿卜苷等。

藥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煎劑體外試驗可抑制肺炎鏈球菌、甲型鏈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流感桿菌等。

2、解熱作用:浸膏給人工發熱兔皮下註射12g/kg,表明有一定的解熱作用。

3、對呼吸系統的影響:煎劑給小鼠腹腔註射5g/kg,有明顯止咳作用,但無祛痰作用,對豚鼠亦無明顯平喘作用。

4、此外,怪柳有一定的解毒、抗炎及減輕四氯化碳引起肝組織損害作用。

毒理作用

檉柳煎劑小鼠腹腔註射的半數致死量(LD50)為21.6g/kg。

相關論述

1、《本草備要》:治痧疹不出,喘嗽悶亂。

2、《本經逢原》:去風。煎湯浴風疹身癢效。

檉柳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麻疹初起,疹出不暢,或表邪外束,疹毒內陷,始見形而驟然收沒者,常與牛蒡子、蟬蛻、竹葉等透疹藥同用,如竹葉柳蒡湯(《先醒齋醫學廣筆記》)。亦可煎湯熏洗、擦摩。此外,本品煎湯沐浴治風疹瘙癢,也可配伍防風、荊芥、薄荷等祛風止癢藥。

2、治療風濕痹證,肢節疼痛,可與羌活、獨活、秦艽等祛風濕、止痹痛藥同用。

相關配伍

1、檉柳配荊芥、防風:三者均能祛風止癢,配伍應用,常用治風疹瘙癢。

2、檉柳配羌活、獨活:檉柳能祛風除濕;羌活、獨活善於祛風除濕止痛。三者配伍祛風除濕止痛。常用治風濕痹證,肢節疼痛。

鑒別用藥

胡荽與檉柳:胡荽與檉柳均為辛溫解表藥,都能發汘透疹,治疔疹岀不透等。二者不同之處在於胡荽兼能芳香開胃,可用治飲食不消、納食不佳;而檉柳乂能祛風除濕止癢,也可用治風疹瘙癢、風濕痹痛等。

;

相關藥品

小兒疏表丸、兒童回春顆粒、五粒回春丸、小兒羚羊散。

相關方劑

竹葉柳蒡湯(《醫學廣筆記》)。

附註

多枝檉柳TamarixramosissimaLedeb.分佈於內蒙古、寧夏、甘肅、青海、新疆等地,在產地也作檉柳使用。

檉柳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4-8月采收,曬幹。

炮制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老枝,洗凈,稍潤,切段,幹燥,篩去灰屑。

檉柳保存方法

貯幹燥容器內,置通風幹燥處。

檉柳藥材鑒別

鑒別

嫰枝(直徑0.8mm)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外被角質層。皮層為6-10列薄壁細胞組成,靠外側3-4列細胞內含葉綠體,其中最外1列細胞常徑向較長而為柵欄組織狀。維管束斷續環列。韌皮部外側具帽狀韌皮纖維束,纖維木化。形成層明顯。髓部細胞鈍多角形或類圓形,壁薄,常木化。髓射線細胞鈍多角形或類圓形,壁薄,亦常木化。

藥材性狀

枝細圓柱形,直徑0.5-1.5mm,表面黃綠色,節較密,葉鱗片狀。鉆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3mm,背面有龍骨狀脊。質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中心有髓。氣微,味淡。

飲片性狀

本品為枝、葉混合,呈段狀。嫩枝呈細圓柱狀,表面灰綠色,有多數小葉著生,小葉鱗片狀,常脫落,質脆。切斷面黃白色,中心有髓。氣微弱,味淡。

檉柳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檉柳科檉柳屬植物檉柳。

形態特征

灌木或小喬木,高3-6m。幼枝柔弱,開展而下垂,紅紫色或暗紫色。葉鱗片狀,鉆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3mm,半貼生。背面有龍骨狀脊。每年開花2-3次;春季在去年生小枝上側生總狀花序,花稍大而稀疏;夏、秋季在當年生幼枝頂端形成總狀花序組成頂生大型圓錐花序,常下彎,花略小而密生,每朵花具1線狀鉆形的綠色小苞片;花5數,粉紅色;萼片卵形;花瓣橢圓狀倒卵形,長約2mm;雄蕊著生於花盤裂片之間,長於花瓣;子房圓錐狀瓶形,花柱3,棍棒狀。蒴果長約3.5mm,3瓣裂。花期4-9月,果期6-10月。

分佈區域

野生於河北、遼寧、江蘇、安徽、山東、河南等地;我國東部至西南部各地有栽培。

道地產區

全國各地均有分佈,野生或栽培。

生長環境

喜生於河流沖積地、海濱、灘頭,潮濕鹽堿地和沙荒地。

生長見習

適應性強,對氣候土壤要求不嚴,耐堿,耐旱。在粘壤土、砂質壤土及河邊沖積上中均可生長。

繁殖方式

用種子或扦插育苗繁殖。

栽培技術

1、種子繁殖:3-4月播種育苗,行距15-18cm,開溝條播,覆土約1cm,苗高15cm時。按株距12cm間苗。春秋季時按行株距(1-2)m×1m,穴深lm移栽,栽後澆水。

2、扦插育苗繁殖:在早春未發芽前,選2-3年生枝,剪成17-20cm長的插條。畦面按行距33cm開深15cm的橫溝,再按株距10cm把插條插入溝中,上端露出3cm左右,覆土壓實,保持土壤濕潤並適當追肥。2年後移栽,宜在早春發芽前進行,按行株距1m×1cm開穴,每穴栽種1株,成活後澆入畜糞水。

病蟲防治

蟲害有蓑衣蟲、蚜蟲等。

老殘遊記  帕爾  紡綢  當傑  公孫醜下  天潢貴胄  不愉快  青中  張坑社  災難深重  朱元璋  實參  粵港  胱氨酸  聽見  性感組合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