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蜈蚣草

蜈蚣草

蜈蚣草別名:百葉尖,蜈蚣蕨,貫眾,小貫眾,牛肋巴,篦子草,小蜈蚣草,狗脊,長葉甘草蕨,肺筋草,

蜈蚣草簡介:蜈蚣草,中藥名。為鳳尾蕨科鳳尾蕨屬植物蜈蚣草PterisvittataL.的全草或根莖。植物蜈蚣草,分佈於我國中南、西南及陜西、甘肅、浙江、江西、福建、臺灣等地。具有祛風除濕,舒筋活絡,解毒殺蟲之功效。主治風濕筋骨疼痛,腰痛,肢麻屈伸不利,半身不遂,跌打損傷,感冒,痢疾,乳癰,瘡毒,疥瘡,蛔蟲癥,蛇蟲咬傷。

蜈蚣草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除濕,舒筋活絡,解毒殺蟲。

主治

風濕筋骨疼痛,腰痛,肢麻屈伸不利,半身不遂,跌打損傷,感冒,痢疾,乳癰,瘡毒,疥瘡,蛔蟲癥,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

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熏洗。

相關論述

1、《滇南本草》:“治一切跌打損傷,筋骨疼痛,四肢麻木,風濕痿軟,泡酒服之。其效如神。敷傷亦可。”

2、《滇南本草圖說》:“主治筋骨疼痛,左癱右瘓。半身不遂,偏枯麻木之癥,以酒為引。”

3、《貴州民間藥物》:“治疥瘡。”

蜈蚣草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風濕麻木,小牛肋巴15g,小血藤9g,追風傘(一把傘)9g,泡酒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

2、治跌打損傷,小牛肋巴、酸漿草各適量。搗敷患處。(《四川中藥志》1982年)

3、治癤瘡,小牛肋巴30g,野菊花15g,大蒜桿15g。煎水外洗。(《四川中藥志》1982年)

4、治無名腫毒,小牛肋巴15g,鏵頭草15g,蒲公英15g,土茯苓9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

5、治痢疾,蜈蚣草30-60g。煎服。(《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6、治尿路感染,蜈蚣蕨15g。石韋15g。煎服。(《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7、治流感,蜈蚣草9g,板藍根15g,射幹6g。煎服。(《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8、冶疥瘡,蜈蚣草60g,一掃光120g,大蒜桿(幹品)120g。煎水洗,每日3次。並內服消毒藥,土茯苓、白鮮皮、蒲公英各30g,八爪金龍12g。煎水服,每日3次。(《貴州民間藥物》)

9、治蛔蟲癥,(蜈蚣草)根莖6-l2g。水煎服。(《雲南中草藥選》)

蜈蚣草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幹。

蜈蚣草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鳳尾蕨科鳳尾蕨屬植物蜈蚣草。

形態特征

陸生中型蕨類植物,植株高30-150厘米。根莖短,斜生或橫臥,密生黃棕色條形鱗片。葉薄革質,一型,密生;葉柄長5-25厘米,禾稈色,有時帶紫色,基部被線形黃棕色鱗片;葉片闊倒披針形或狹橢圓形,長20-94厘米,寬5-25厘米,基部漸狹,先端尾狀,單數一回羽狀;羽片30-50對,對生或互生,無柄,線形或線狀披針形,基部寬楔形或淺心形,先端漸尖,邊緣不育處有鈍齒,中部羽片較大,長2.5-16厘米,寬2-10毫米,背面疏生黃棕色鱗片和節狀毛;葉脈羽狀,側脈二叉狀或不分叉。孢子囊群線形,生於羽片邊緣的邊脈上,連續分佈,囊群蓋同形,膜質,全緣,灰白色。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000-3100米的空曠鈣質土或石灰巖石上。

說話的藝術  吸力  科比  嚴利雲  冷凝集素  許志安  腳法  水平有限  可選  高祠  置之不顧  塔臺  有邊  廟鵝嶺  shu  五音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