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小學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

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

作者:賈至

原文:銀燭熏天紫陌長,禁城春色曉蒼蒼。千條弱柳垂青瑣,百囀流鶯繞建章。劍佩聲隨玉墀步,衣冠身惹禦爐香。共沐恩波鳳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譯文

銀燭朝天光照京郊路長,禁城宮闕春色拂曉蒼蒼。
千條嫩柳枝條垂拂青瑣,百囀黃鶯鳴叫聲繞建章。
劍佩聲隨早朝登階趨步,衣裳冠帶身沾禦爐檀香。
共受皇恩同職風凰池上,日日執筆染墨侍候君王。

註釋

⑴早朝:臣子早上朝見皇上。大明宮:皇宮殿名。國傢大典,皇帝朝見百官多在此舉行。兩省:指分居大明宮宣政殿左右的門下省和中書省。僚(liáo)友:同僚,如唱和此詩的王維、岑參和杜甫等。
⑵銀燭:蠟燭,有銀飾的燭臺。此指百官早朝時擎的燈火。朝天:一作“熏天”。天,代表皇帝。朝見皇帝稱為“朝天”。紫陌:紫紅泥鋪的路,指京城長安的路。
⑶禁城:宮城。曉蒼蒼:拂曉時暗青色的天空。
⑷弱柳:嫩柳。青瑣(suǒ):皇宮門窗上的裝飾,代指宮門。
⑸百囀(zhuàn):鳴聲婉轉多樣。建章:漢代宮名,代指大明宮。
⑹劍佩:百官在朝見時必須佩帶的寶劍和玉佩。玉墀(chí):宮殿前的石階。亦借指朝廷。
⑺惹:沾染。禦爐:禦用的香爐。
⑻鳳池:即鳳凰池,在大明宮內,中書省所在地。上:一作“裡”。
⑼朝(zhāo)朝:天天;每天。染翰(hàn):寫文章。翰,筆。

賞析

這是描寫百官上朝場面的一首作品。這首詩的政治色彩很濃。皇宮豪華的氣派以及百官上早朝時嚴肅隆重的場面寫得活靈活現。
賈至的詩第一聯是描寫一個“早”字。進宮去朝見皇帝的時候,天還沒有亮,還得用蠟燭。到瞭宮城裡,才是黎明。第二聯寫大明宮的景色:千株嫩柳掛在宮門外,飛來飛去的黃鶯繞著宮殿鳴囀。第三聯寫百官上殿朝見的情況:穿著朝服的官員肅靜無聲,走上白玉的階陛,隻聽得身上懸掛的劍和佩帶物的聲音。衣冠端正的身上,沾染著兩旁香爐裡散發出來的香氣。第四聯就是感恩效忠的話瞭:我們大傢都在鳳池中享受皇帝的恩澤,應該天天寫文章侍候皇上。
這首作品的一個特點是全詩用比較貼切的文字描寫場面,雖說用到一些褒義的修辭,但是卻沒有出瞭早朝大明宮這個場面,用字很集中,並沒有用使讀者有更多題外思索的字眼,說白瞭就是意境上蒼白,雖然有詞藻的堆疊,可是還是落在俗套裡。不過或許是場面過於宏大,詩人作為一名官員,能如此下筆已是難能可貴瞭。
用紫陌形容甬道,前人的詩裡就有,不新鮮;對青瑣的描寫,也很平常;建章殿是漢代的宮殿,這裡因為避諱而代指唐朝的宮殿,走瞭一般的路子;大臣受皇恩而得以站於鳳凰池上,這更是封建社會千年的傳統;至於朝朝協助君主,古代三綱中臣以君為綱講瞭好幾千年瞭,寫出來沒有什麼出奇的地方。可也是因為這首詩記載的場面在那個時代日日重演,所以詩還是有瞭歷史見證一樣的作用。
政治色彩濃厚的詩通常因為要表達主觀上的尊重及客觀上的嚴肅,詩寫出來個性卻不突出在所難免。當然這不是說寫宮廷生活一定不能加入個人色彩,而是說封建社會裡的詩人寫宮廷生活就會免不瞭有如此的缺憾,在當時政治局面是不允許他們那樣的,和現在寫詩不一樣。現在講民主,批評起時事來可以酣暢淋漓得加進自己的感情。可是那個時代寫詩卻是不興這樣的,一旦如此,就會被人另眼相看,甚至避之唯恐不及。寫一個宮廷生活的場面,不是為瞭讓人躲著自己,在這裡詩人是想讓更多人瞭解這種場面,從而瞭解自己也是個本分的臣子,要不然這首詩不會寫得如此直白。
讀者如果能體諒賈至不能免俗的原因,那就會明白詩裡那些臣子為什麼亦步亦趨小心謹慎,就會較為容易得理解在那座華麗的宮殿上演出著一幕什麼樣的大戲。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肅宗乾元元年(758)。至德二載(757)九月,廣平王李傲率朔方、安西、回紇、南蠻、大食之兵二十萬人收復長安,平定瞭安祿山父子之亂。十月丁卯,唐肅宗還京,入居大明宮。至德三年(758)二月丁末,大赦天下,改元乾元。此時李唐政權,方才轉危為安,朝廷一切制度禮儀,正在恢復,表面上的中興局面已經形成。中書舍人賈至在上朝之後,寫下這首詩,描寫皇帝回朝後宮廷中早朝的氣象。

網友評論

條評論

人約巴黎  四宗  仰後  洋嶼山  黃公望  黃流  陳皮兔丁  頭板  山水圖  高橋瞳  中瓦  阿井  高蟾  情人結  老下陸  下張公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