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中學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水龍吟·甲辰歲壽韓南澗尚書

水龍吟·甲辰歲壽韓南澗尚書

作者:辛棄疾

原文:
渡江天馬南來,幾人真是經綸手。長安父老,新亭風景,可憐依舊。夷甫諸人,神州沉陸,幾曾回首。算平戎萬裡,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況有文章山鬥。對桐陰、滿庭清晝。當年墮地,而今試看,風雲奔走。綠野風煙,平泉草木,東山歌酒。待他年,整頓乾坤事瞭,為先生壽。

譯文

自從高宗皇帝南渡之後,有幾個人能真正稱得上是治國的行傢裡手?中原淪陷區的父老鄉親期盼北伐,翹首眺望,南渡的士大夫們也慨嘆山河破碎,國土淪陷,半壁河山至今依舊。而那些清談傢們面對大片國土喪失,何曾把收復失地、挽救危局、統一國傢放在心上?算起來,我為平定金兵,戎馬倥惚,已征戰瞭萬裡之遙。橫槍立馬把金人趕走,建功立業,報效祖國,留名青史,這才是真正讀書人的事業。韓元吉啊,你是否明白這一點呢?
你的文章可以與韓愈齊名,被人視為泰山、北鬥,你的傢世尊貴顯赫,門庭前的梧桐成蔭,濃密清幽,一定會找來金鳳凰。你生來就志在四方。今請看:若生逢其時,遭遇明主,你就回叱風雲,顯露頭腳,大展身手。現在你雖然辭官在傢,寄情於綠野堂的景色與平泉莊的草木,縱情於東山上的歌舞詩酒,但古代名相的志趣並未丟,為國捐軀的壯志也並未減。等到將來,有朝一日,你再出山重整社稷,收復中原,完成祖國統一大業之後,我再來為你舉杯祝壽。

註釋

⑴韓南澗:即韓元吉,辛棄疾居信州,與韓相鄰,往來唱和頻繁。
⑵渡江天馬:原指晉王室南渡,建立東晉,因晉代皇帝姓司馬,故雲天馬,此指南宋王朝的建立。
⑶經綸:原意為整理亂絲,引伸為處理政事,治理國傢。
⑷新亭風景:在今南京市南,三國時吳所建。東晉初渡江南來的士大夫,常在新亭飲宴。一次,周於座中感嘆:“風景不殊,舉目有河山之異。”大傢都相視流淚,見《世說新語·言語》。此指南宋人們對河山廢異的感慨。
⑸夷甫:西晉宰相王衍的字。他專尚清淡,不論政事,終致亡國。
⑹沉陸:也說陸沉,指中原淪喪。
⑺平戎萬裡:指平定中原,統一國傢。戎,指金兵。
⑻山鬥:泰山、北鬥。《新唐書·韓愈傳》曾說韓的文章“學者仰之如泰山、北鬥”。此句贊揚韓元吉的文章。
⑼桐陰:韓元吉京師舊宅多種梧桐樹,世稱桐木韓傢。元吉有《桐陰舊話》記其事。此句寫其傢世、生活。
⑽綠野:唐宰相裴度退居洛陽,其別墅曰綠野堂。
⑾平泉:唐宰相李德裕在洛陽的別墅名平泉莊。
⑿東山:在今浙江省上虞縣。東晉謝安寓居東山,常遊賞山水,縱情歌酒。這三句是預想韓元吉將來功成身退後的生活。
參考資料:
1、
鄧廣鉻 .稼軒詞編年箋註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年 :145頁 .

賞析

此詞作於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時作者傢居上饒帶湖。韓南澗,即韓元吉,字無咎,號南澗,南渡後,流寓信州。孝宗初年官至吏部尚書。
詞一起兩句如高山墜石,劈空而來,力貫全篇。《晉書》卷六《元帝紀》載:西晉亡,晉元帝司馬睿偕西陽、汝南、南頓、彭城四王南渡,在建康建立東晉王朝,做瞭皇帝。時童謠雲:“五馬浮渡江,一馬化為龍。”此借指宋高宗南渡。“經綸”,整理絲縷,理出絲緒叫經,編絲成繩叫縷。引申為籌劃治理國傢。王安石《祭范潁州文》:“蓋公之才,猶不盡試。肆其經綸,功孰與計?”南渡以來,朝廷中缺乏整頓乾坤的能手,以致偏安一隅,朝政腐敗。此二句為全篇之冒,後面的議論抒情全由此而發。接“長安父老,新亭風景”,連用兩典:一見《晉書》卷九十八《桓溫傳》:桓溫率軍北征,路經長安市東(古稱霸上,即咸陽),“居人皆安堵復業,持牛酒迎溫於路中者十八九,耆老感泣曰:‘不圖今日復見官軍’”!此指金人統治下的中原人民。一見《世說新語·言語篇》:東晉初年,“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周侯中坐而嘆曰:‘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北宋淪亡,中原父老盼望北伐;南渡的士大夫們,感嘆山河變異“可憐依舊”。這就是宋室南遷近六十年來的社會現實!宋高宗在位三十五年,這是個徹頭徹尾的投降派,“念徽、欽既返,此身何屬”(文征明《滿江紅》)。任何屈膝叩頭的事都做得出來,隻求保住自己的小朝廷皇位。宋孝宗初年還有些作為,後來又走上老路。繼指責朝廷中一些大臣清談誤國:“夷甫諸人,神州沉陸,幾曾回首”。夷甫即王衍,西晉大臣,曾任宰相。“衍將死,顧而言曰:……向若不祖尚浮虛,戮力以匡天下,猶可不至今日”(《晉書》)卷四十三《王戎傳》附王衍)。後桓溫自江陵北伐,“過淮泗,踐北境,與諸僚屬登平乘樓,眺矚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陸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諸人不得不任其責’”。(《晉書》卷九十八《桓溫傳》)。這裡借桓溫對王夷甫的批評,斥責南宋當權者使中原淪陷,不思恢復。通過上述種種有力的議論,於是指出:“算平戎萬裡,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戎”,我國古代少數民族泛稱之一。這裡指金人。辛棄疾在帶湖閑居,提出“平戎萬裡”這樣嚴肅的政治問題,既是對韓南澗的期望,更表現出他身在江湖,心存魏闕,對國事的關懷。
這是一首壽詞,過片不免要說些祝壽的話。先頌韓的才幹和光榮傢世。“況有文章山鬥,對桐陰、滿庭清晝。”《新唐書》卷一百七十六《韓愈傳贊》:“自愈沒,其言大行,學者仰之如泰山北鬥雲”。黃升《花庵詞選》則稱韓南澗“政事文章為一代冠冕”。並說他的文才可比美韓愈。韓傢為北宋望族。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記韓元吉《桐陰舊話》十卷,說“記其傢舊事,以京師第門有梧木,故雲”。此以庭門梧桐垂陰,滿院清幽,贊韓元吉傢世顯赫。因此說他自在人間誕生到而今的年紀,正可風雲際會,在政治上大顯身手。繼用古代三個著名宰相寄情山水的佳話喻韓寓居上饒的志趣。一、唐文宗時,裴度“治第東都集賢裡,沼石樹叢,岑繚幽勝。午橋作別墅,具燠館涼臺,號綠野堂,激波其下,……不問人間世”(《新唐書》卷一百七十三《裴度傳》)。二、唐人康駢《劇談錄》:“李德裕東都平泉莊,去洛城三十裡,卉木臺榭,若造仙府。遠方之人多以異物奉之”。三、《晉書》卷七十九《謝安傳》:“安雖放情丘壑,然每遊賞,必以妓女從”。其時謝安寓居會稽東山。這裡以裴度、李德裕、謝安的閑適瀟灑風度來喻韓南澗,雖不無過譽,但文字瀏麗自然,清新雅致。而後結以“他年整頓乾坤事瞭”相共勉,“卒章見志”,與前結愛國情懷,一脈相承,正是“前後貫串,神來氣來,而中有山重水復,柳暗花明之致”(沈祥龍《論詞隨筆》)。
這是一首“以議論為詞”的作品,且數用典故,但不覺其板,不覺其滯,條貫縷暢,大氣包舉;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沉著而痛快。這一因作者感情沉摯,曲折回蕩,或起或伏,始終“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深厚感人。二因“援古以證今”,又“用人若己”(《文心雕龍·事類》),熨貼自然。三則豪情勝概,出之字清句雋(如裴度等三典),使全篇動蕩多姿,“豈一味叫囂者所能望其頂踵”(謝章鋌《賭棋山莊詞話》)!

創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棄疾被彈劾,退隱於上饒之帶湖,曾任吏部尚書的韓元吉(韓南澗,即韓元吉,辛棄疾居信州,與韓相鄰,往來唱和頻繁),致仕後亦僑寓此地。由於他們都有抗金雪恥的雄心壯志,所以過從甚密。這時距離宋金“隆興和議”的簽訂已整整二十年,南宋朝廷文恬武嬉,並不關心國事。又三年,歲次甲辰(1184年)正逢韓元吉六十七歲壽辰,辛棄疾填瞭此詞。
參考資料:
1、
魯金波 .治國詩詞殷鑒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1997-12 .

網友評論

條評論

鋼絲網  耿崗  西濱  晨安  基督徒  老年性心臟  古案  屏耐摔嗎  錦綸  於予與改是  一本二本  鐵山二裡  野良犬  王茶  陜北  奪衣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