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醫療 > 疾病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糖尿病和高血壓

糖尿病和高血壓

糖尿病和高血壓

糖尿病和高血壓百科

糖尿病與高血壓均為常見疾病,二者關系密切.糖尿病病人中高血壓的患病率明顯增高,約為非糖尿病人群的2倍,並隨年齡增長、體重增加及病程延長而上升,女性高於男性,國外有關資料顯示,糖尿病病人中高血壓患病率為40%~80%;我國的報道低於國外,為28.4%~48.1%,此外,糖尿病人群中高血壓發生早,其患病率高峰較非糖尿病人群提前10年.

糖尿病和高血壓

糖尿病和高血壓

糖尿病和高血壓病因

高胰島素血癥(20%)

2型糖尿病由於胰島素抵抗而存在高胰島素血癥,1型糖尿病由於長期大量外源胰島素也可導致高胰島素血癥,高胰島素血癥可通過下列因素而導致高血壓:①增加腎鈉,水重吸收;②增加血壓對攝入鹽的敏感性;③增加加壓物質及醛固酮對血管緊張素Ⅱ的敏感性;④改變電解質跨膜轉運,表現為細胞內鈉轉運增加,Na -K -ATP酶活性降低,Na -H -ATP酶活性增加;⑤增加細胞內鈣;⑥刺激生長因子(特別血管平滑肌的生長因子)表達;⑦刺激交感神經活性;⑧降低擴血管物質前列腺素的合成;⑨增加內皮素的分泌;⑩損害心房利鈉肽的利鈉作用,上述作用結果導致鈉,水瀦留及血管張力增加,最終產生高血壓,另外,有人發現細胞內遊離鎂水平與血漿胰島素水平呈負相關,即高胰島素血癥時伴細胞內低鎂,而細胞內鎂水平又與血壓呈負相關.

水鈉瀦留(20%)

高胰島素血癥,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活性增加,腎臟病變等均可導致水鈉瀦留,水鈉瀦留後又可增加血管對兒茶酚胺和交感神經的敏感性,有研究顯示,即使在代謝穩定且無氮質血癥的糖尿病伴高血壓病人,不論是1型或2型糖尿病,不論有無視網膜病變或糖尿病腎病,體內可交換鈉平均增加10%,且與血壓呈顯著正相關,給病人用利尿劑6周後,可使交換鈉降至正常,使心血管系統對去甲腎上腺素的加壓反應從增強狀態恢復正常,引起水鈉瀦留的原因還包括血生長激素增加,血清白蛋白濃度下降使膠體滲透壓降低,腎舒血管因子如前列腺素E減少等因素.

兒茶酚胺濃度上升(15%)

高胰島素血癥,血糖控制不佳(特別是發生酮癥酸中毒時),機體內兒茶酚胺濃度顯著增高,交感神經活性明顯增加,誘發高血壓.

血管壁病變(15%)

糖尿病病人常合並脂代謝紊亂,長期血糖控制不良導致糖基化蛋白終產物(AGEs)增加,均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此外,糖尿病病人常伴高胰島素血癥,同時一些生長因子(如轉化生長因子β1,胰島素樣生長因子,血小板源生長因子等)表達增加,可導致血管平滑肌增生,動脈粥樣硬化及血管平滑肌細胞增生則導致周圍血管阻力增加.

遊離鈣增加(10%)

高胰島素血癥可導致細胞內遊離鈣增加,另一方面,有人發現糖尿病病人血循環中遊離的1,25-(OH)2D3水平增高,上述均可引起細胞內遊離鈣增加,從而導致動脈血管阻力增加,引起高血壓.

糖尿病和高血壓

糖尿病和高血壓

糖尿病和高血壓癥狀

1.糖尿病本身的臨床表現:可癥狀不典型或具有多飲,多尿,多食,乏力,困倦,消瘦等特征性改變以及糖尿病合並其他並發癥時的相應表現.

2.高血壓的臨床表現:早期可無癥狀或有頭痛,頭暈,視物模糊,眼花,食欲不振,耳鳴,失眠等,癥狀與血壓水平可不一致,體檢可有主動脈瓣第二心音亢進,長期高血壓可出現左心室肥厚的體征.

3.糖尿病合並高血壓的特有表現①臥位高血壓伴直立性低血壓:伴有自主神經病變的糖尿病患者易出現臥位血壓正常或升高伴直立體位的血壓降低,維持直立血壓需要心排出量,有效循環容量,壓力感受器反射激活各種血管活性激素等的共同作用,此機制中的任一環節異常都將發生直立性低血壓的可能,糖尿病時可出現上述一種或多種環節障礙,無法有效代償以致發生直立性低血壓;②低腎素或腎素正常的高血壓:糖尿病無腎病者血漿腎素活性多正常或一小部分屬低腎素活性,合並較嚴重程度的腎病時多出現低腎素,低血管緊張素,低醛固酮的改變.

糖尿病和高血壓

糖尿病和高血壓

糖尿病和高血壓檢查

依據情況考慮以下檢查:

1.空腹血糖的測定: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

2.糖化血紅蛋白測定:糖化紅細胞膜測定.

3.糖尿病血液流變學測定.

4.肝,腎功能檢查.

5.血總膽固醇,血脂的測定,血肌酐的測定.

6.尿常規檢查.

7.動態血壓水平檢查觀察血壓變化.

8.胸部X線檢查,心電圖,超聲心動圖檢查瞭解心室結構變化.

9.眼底檢查眼底動脈狹窄.

10.糖尿病微循環觀測.

糖尿病和高血壓預防

糖尿病高血壓是糖尿病多發的常見並發癥之一,首先應該特別重視人群中一級綜合預防,尤其是對於具有遺傳傾向的個體,要消除和控制與本病有關的危險因素,養成良好飲食和衛生習慣,提倡“二高三低’飲食,即低鹽,低熱量,低脂肪和高鉀,高纖維素飲食,對糖尿病臨界高血壓和有高血壓傢族史的子女應采取二級預防措施,進行嚴密的隨訪觀察,控制飲食質量,避免精神刺激,加強體育鍛煉,必要時輔以臨床治療.

對已患糖尿病或糖尿病高血壓病人,宜采取三級預防措施,進行整體治療,治療方案宜個體化,控制血糖和血壓,防止病情反復,以免造成病情反復的累加效應,影響預後或轉歸.

對青年,中年或糖尿病患者,宜將血壓降至<130/85mmHg的理想或正常血壓范圍內;對老年患者,至少降至<140/90mmHg的正常高值血壓范圍內.

美國高血壓預防,監測,評估與治療全國聯合委員第六次報告(JNCIV)建議,糖尿病高血壓患者,特別是伴有蛋白尿時,應將血壓控制在1300mmHg以下,最佳血壓應控制在120/80mmHg,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1999)推薦的標準為:無腎病者應控制在130/85mmHg;合並腎病者應控制在125/75mmHg以下,也有資料建議,對於糖尿病合並腎病者:尿蛋白在0.25~1g/d者,血壓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標蛋白>1g/d者,血壓應控制在125/75mmHg以下,但應避免血壓下降得過快.

薌城區  東張鎮  佳泰樂  項目內容  戴杭路  白柏  小康  村裡  勞動技能  路華億  躁動的青春  可不  江邊  傻子  古松村  樂世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