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有子 孔門七十二賢之一

有子 孔門七十二賢之一

中文名:有若

外文名:YouRuo

別 名:有子

國 籍:魯國

民 族:漢族

出生地:魯國(今山東省肥城市)

出生日期:前518年

逝世日期:約公元前五世紀

職 業:學者

畢業院校:孔門

有若(前518年-約前五世紀中期)即有子,孔子重要弟子,被尊為儒學聖賢。其氏為有,名若,字子有,或雲字子若,未知所據。

生年,據《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比孔子小四十三歲,為前508年;而《孔子傢語·七十二弟子解》則作三十三歲,為前518年。比較而言,《傢語》材料較為原始,故此取前518年為是。

卒年,史無確載,惟《禮記·檀弓》記“有若之喪,悼公吊焉,子遊擯,由左”,可見其卒於魯悼公在位時期。悼公為哀公之子,前466-前429年在位。則有若逝世約在前五世紀中期。

重要事跡

據《孟子》、《史記》等記載,孔子去世後,弟子們思慕孔子,曾因有若似孔子,而群起推舉其為師,並以師禮事之。但是不久,弟子們先後提出兩個問題,有若皆不能回答,遂被趕下位來。

有若為眾人所推舉為師,說明其確有卓異之處。據《孟子》記載,有若認為孔子在人群中好比“麒麟之於走獸,鳳凰之於飛鳥,泰山之於丘垤,河海之於行潦”,宣稱“出於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也。”可見有若對。因此,孟子所謂的有若“似聖人”,非指相貌,而是指他在思想上非常接近孔子。

清光緒十七年《肥城縣志》載:“有子故裡在縣西北八十裡東故社有傢莊,後裔聚族而居”。又載:“有子,若,魯人,少孔子十三歲。……唐贈卞伯,宋追封平陰候。墓在肥城,乾隆五十年得宋時墓碣,五十一年學使趙佑會同巡撫奏聞,五十三年始以肥城七十二代孫承襲,今移居城內。”孔子去世後,弟子們十分思念他。因有子言行相貌像孔子,對他十分尊重。於是大傢共同推舉他當老師,尊敬他就象當年對待孔子一般。《史記》載:“孔子即歿,弟子思慕。有若狀如孔子,弟子相與並立為師,師之如夫子時也。”

有子強識好古,明習禮樂,倡和睦,重禮教。曾提出“禮之用,和為貴”等學說。但亦曾辯證地論述禮與和的關系。他說道:禮的應用,要以能夠斟酌損益,從容中和為最可貴。但如果什麼事情都死守著禮規不放,有時也會行不通的。一味地用和,而不用禮來規范,也是不行的。《史記》亦載:“有若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有子去世後,葬於肥城,魯悼公曾向他吊唁志哀。

有子勤奮學習,看書時擔心睡著而用火燒手。《荀子》中提到:“有子惡臥而淬掌,可謂能自忍矣,未及好也。”

鎮安  攀峰電  要地  鋼花村  天翻地覆  我與祖國  軍功  阿爾勒  池杉  青島市  大金  晉江市  丫角  大羽  登峰村  內厝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