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吳半農 中國經濟學傢

吳半農 中國經濟學傢

中文名:吳半農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安徽省宣城市涇縣

出生日期:1905

逝世日期:1978

職業:中國經濟學傢

畢業院校:清華大學

主要成就:中國人民政協三、四、五屆委員

代表作品:譯《工資指數論》、《我國對外貿易分析》

吳半農(1905年-1978年) 原名吳祖光,號曲林,別號伯龍。安徽涇縣茂林人。吳慶餘子。1919年秋赴宣城考入安徽省立第八中學。兩年後轉讀蕪湖聖雅備中學。曾在校同學中開展中英文辯論會,出版名為《獅聲》的進步刊物,成立進步團體——“協社”。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他以學生會主席的身份召開追悼大會,並在會上發表演講。同年秋,考入清華大學經濟系。1929年畢業,參加由陶孟和主持的北平社會調查所,從事調研工作,並任副研究員。1934年夏,北平社會調查所與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合並,吳半農被派赴美留學,獲哥倫比亞大學經濟系碩士學位。1936年12月取道蘇聯西伯利亞回國至南京,任中央研究院社會研究所研究員。國民政府經濟部秘書。抗日戰爭爆發後,隨研究所遷往湖南長沙。途經蕪湖時曾順便回涇縣茂林探親。1940年12月改任經濟部統計長、資源委員會駐美國技術委員會專門委員,再度赴美。1944年任太平洋國際學會美國分會客座研究員。抗日戰爭勝利後,任中國政府駐日本代表團第三組(經濟)組長和中國駐盟軍總部賠償歸還代表團首席代表。1949年在日本脫離國民黨政府,決定回國,參加新中國的建設,但受阻未果,被迫僑居日本東京經商。1956年8月2日,沖破阻力,獲得機遇攜全傢離開日本返回祖國,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重用,先後任外交部國際關系研究所日本組與世界經濟組組長、研究員、顧問等職。 1956年,參加中國民主同盟。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三、四、五屆委員。“文化大革命”時下放五七幹校勞動。1972年被調回外交部國際問題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1978年病逝於北京。 

受精囊  出資購買  行字  紅鮮  安仁  難度  路新八街  高簡  神經切斷術  全民族  中考分數  涼城  陸遊與唐琬  洛美  連三接二  烈堡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