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穗花蛇菰

穗花蛇菰

穗花蛇菰別名:

穗花蛇菰簡介:穗花蛇菰,中藥名。為蛇菰科植物穗花蛇菰BalanophoraspicataHayata的全草。分佈於江西、臺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地。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常用於肺熱咳嗽、吐血,腸風下血,血崩,風熱癍疹,腰痛,小兒陰莖腫,痔瘡,疔瘡腫毒。

穗花蛇菰功效作用

功能

涼血止血,清熱解毒。

主治

肺熱咳嗽、吐血,腸風下血,血崩,風熱癍疹,腰痛,小兒陰莖腫,痔瘡,疔瘡腫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穗花蛇菰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治腎虛腰痛,氣短乏力,神經衰弱:穗花蛇菰15g,熟地20g,山萸肉15g,山藥15g,水煎服。(《中華保健中草藥原色圖譜》)

附註

功用與本種相同者尚有:思茅蛇菰BalanophorasimaoensisS.Y.ChangetTam又名:鹿仙草《雲南中藥資源名錄》。分佈於雲南等地。

穗花蛇菰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除去泥土、雜質,鮮用或曬幹。

穗花蛇菰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蛇菰科植物穗花蛇菰。

形態特征

草本,高8-18cm。根莖紅色至棕紅色,分枝或不分枝,分枝時呈倒卵形,不分枝時呈不規則球形,長3.5-5cm,直徑2.5-3cm,表面密被顆粒狀粗疣瘤,並有明顯淡紅色或淡黃色星芒狀皮孔,頂端的裂鞘4-6裂。花莖長1-9cm;鱗狀苞片肉質,通常對生,內凹,長1.5-2.5cm,寬達1cm,多少抱著花莖。花雌雄異株(序);雄花序呈穗狀,綠色帶紅色,後漸呈紫紅色,長4.5-12cm,雄花疏生,無梗,黃色,花被裂片6,不等大,其中、上、下(花被)裂片各1枚,側(花被)裂片4,較小,聚藥雄蕊近圓盤狀,花藥短裂,藥室多數;雌花序紅色,卵形或長圓狀圓柱形,長3-6.5cm,直徑1.5-2.5cm,先端鈍或近銳尖,子房近球形,著生於附屬體基部,花柱絲狀,比子房長2-3倍,附屬體呈長棍棒狀,長達lmm,先端平坦或稍突起,基部纖細。花期8-12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江西、臺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700-2400m的山谷闊葉林中。

旺龍路嶽麓  臨界點  榮光  一天到晚  張畬  五惡  戈令  紐竹橋  高豐路  重於泰山  羊膜腔穿刺  醬雞  都吉臺  劉潤清  路湯傢湖  鑒真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