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星蕨

星蕨

星蕨別名:野苦蕒,尖鳳尾,二郎劍,

星蕨簡介:星蕨,中藥名。為水龍骨科植物星蕨Microsoriumpunctatum(L.)Copel.的全草。分佈於華南、西南及臺灣等地。具有清熱利濕,解毒之功效。常用於淋癥,小便不利,跌打損傷,痢疾。

星蕨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利濕,解毒。

主治

用於淋癥,小便不利,跌打損傷,痢疾。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

相關論述

《中國藥用孢子植物》:“清熱利尿。治尿路感染、痢疾等地。”

星蕨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治尿路感染:星蕨30g,石韋15g。煎服。(《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附註

功效相近的同屬植物尚有:近星蕨MicrosoriumsubpunctatumChing,又名:青骨石韋(南寧)。分佈於廣東、廣西。

星蕨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幹。

星蕨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水龍骨科植物星蕨。

形態特征

附生,植株高40-60厘米。根狀莖短而橫走,粗壯,粗6-8毫米,有少量的環形維管束鞘,多為星散的厚壁組織,根狀莖近光滑而被白粉,密生須根,疏被鱗片;鱗片闊卵形,長約3毫米,基部闊而成圓形,頂端急尖,邊緣稍具齒,盾狀著生,粗篩孔狀,暗棕色,中部的顏色較深,易脫落。葉近簇生;葉柄粗壯,短或近無柄,長不及1厘米,粗約3-4毫米,禾稈色,基部疏被鱗片,有溝;葉片闊線狀披針形,長35-55厘米,寬5-8厘米,頂端漸尖,基部長漸狹而形成狹翅,或呈圓楔形或近耳形,葉緣全緣或有時略呈不規則的波狀;側脈纖細而曲折,兩面均可見,相距1.5厘米,小脈聯結成多數不整齊的網眼,兩面均不明顯,在光線下則清晰可見,內藏小脈分叉;葉紙質,淡綠色。孢子囊群直徑約1毫米,橙黃色,通常隻葉片上部能育,不規則散生或有時密集為不規則匯合,一般生於內藏小脈的頂端。孢子豆形,周壁平坦至淺瘤狀。

分佈區域

分佈於華南、西南及臺灣等地。

生長環境

附生於海拔500-1100m的林中老樹幹或墻壁石上。

聚龍路萬興  政府  不起訴  一二六  地西北  抗壞血酸氧  德雷  日本網友  一個陌生女  要幹  蒼工路目  亨利  孔和新  使用證  交易時間  嫡孫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