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胡黃連

胡黃連

胡黃連別名:割孤露澤,胡連,假黃連,

胡黃連簡介:胡黃連,中藥名。為玄參科胡黃連屬植物胡黃連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和印度胡黃連Picrorhiza kurroa Royle.的根莖。具有退虛熱,消疳熱,清濕熱的功效。主治骨蒸潮熱、小兒疳熱、濕熱瀉痢等。

胡黃連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涼血,燥濕。

主治

1、主治疳疾,驚癇,瀉痢,勞熱骨蒸,自汗,盜汗,吐血,衄血,火眼,痔瘺,瘡瘍。

2、西醫診為傷寒、副傷寒、肺結核屬於陰虛有熱者,小兒消化不良屬於食積化熱者,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潰瘍性結腸炎、急慢性腸炎屬於大腸濕熱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浸汁點眼。

註意事項

脾胃虛弱者慎服。

化學成分

胡黃連根含胡黃連素3.4%和D-甘露醇0.5%,香莢蘭酸0.1%,胡黃連醇,胡黃連甾醇0.18%,以及香莢蘭乙酮。胡黃連素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化合物,而是胡黃連苦甙Ⅰ和胡黃連甙的穩定混晶。又含胡黃連苦甙Ⅱ。果實含抗壞血酸、糖類、淀粉和蛋白質。

藥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胡黃連水浸劑(1:4)在試管內對堇色毛癬菌、同心性毛癬菌、石膏樣毛癬菌、許蘭氏黃癬菌、奧杜盎氏小芽孢癬菌、鐵銹色小芽孢癬菌、羊毛狀小芽孢癬菌、腹股溝表皮癬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膚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2、保肝利膽作用:胡黃連苷、胡黃連素等對肝損害有保護作用,可改變肝損傷引起的多種血清生化指標改變。此外,胡黃連具有明顯的利膽作用,能明顯促進膽汁鹽、膽酸和脫氧膽酸的排泄,減輕膽汁鬱積。

3、對平滑肌的作用:香莢蘭乙酮對腸道和子宮平滑肌有收縮作用;胡黃連的糖苷部分,可緩解磷酸組織胺引起的支氣管收縮。

4、其他作用:胡黃連苷、香草酸、香莢蘭乙酮對酵母多糖引起的PMN白細胞的化學發生和自由基的產生有抑制作用。

相關論述

1、《本草經疏》:胡黃連,善除濕熱,故主久痢成疳及冷熱泄痢,厚腸胃。傷寒咳嗽者,邪熱在手太陰、足陽明也。溫瘧骨蒸者,熱在骨間也。理腰腎、去陰汗者,腎虛濕熱下流客之,使熱伏腎間也。小兒驚癇、寒熱、不下食者,熱則生風,故發驚癇,熱在胃口,故不下食也。心主五色,脾胃主肌肉,二經濕熱去,則顏色自佳也。三消五痔,大人五心煩熱者,無非濕熱在腸胃及火在五臟間也。大寒至苦,極清之性,能清熱,自腸胃以次於骨,一切濕熱、邪熱,陰分伏熱所生諸病,莫不消除。胡黃連,氣味苦寒之至,設使陰血太虛,真精耗竭而胃氣脾陰俱弱者,雖見如上諸證,亦勿輕投,即欲用之,亦須健脾安胃等藥同用,乃可無弊,填之。

2、《藥品化義》:胡黃連,獨入血分而清熱。丹溪雲,骨蒸發熱,皆積所成。此能涼血益陰,其功獨勝,若夜則發熱,晝則明瞭,是熱在血分,以此佐芎、歸為二連湯,除熱神妙。

3、《本經逢原》:胡黃連,苦寒而降,大伐臟腑骨髓邪熱,除婦人胎蒸、小兒疳熱積氣之峻藥。同烏梅止小兒血痢,同雞肝治小兒疳眼,同豬胰療楊梅瘡毒,同幹薑治果子積,皆取伐肝、腎熱邪也。小兒腎氣本實,故可當此,若脾、胃、腎臟不足者服之,奪人天元,為害不淺。惟黴瘡用胡黃連直達下焦,善搜淫火之毒。

4、《本草正義》:按胡連之用,悉與川連同功。惟沉降之性尤速,故清導下焦濕熱,其力愈專,其效較川連為捷。凡熱痢脫肛,痔漏瘡瘍,血痢血淋,溲血瀉血及梅毒疳瘡等證,濕火結聚,非此不能直達病所,而小兒疳積腹膨之實證,亦可用之。蓋苦降直墜,導熱下趨,最為迅疾,且不致久留中州,妨礙脾胃沖和之氣耳。胡連大苦大寒,純陰用事,且較川連尤為峻烈。自蘇恭有主婦人胎熱之說,而後之《本草》皆仍其舊,須知胎前實火,止是百病中之一端,惟妊身養胎,最重脾胃,苦寒較藥,胡可輕投。蘇恭又以治骨蒸勞瘵,則熱入骨髓,精血巳枯,雖曰火炎,實由陰竭,大寒大苦,戕伐生機,火縱可息,而大命何如?適以速之蹶耳。繆氏《經梳》又謂主久痢成疳,似以小兒疳勞言之,然久痢之餘,豈可峻用苦寒,再戕脾氣!

胡黃連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肥疳熱:川黃連五錢,胡黃連五餞,朱砂一錢(另研)。上二物為細末,入朱砂末,都填入豬膽內,用淡漿水煮,以杖於銚子上用線釣之,勿著底,候一炊久取出,研入蘆薈、麝香各一分,飯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七丸至二、三十丸,米飲下,食後。(《小兒藥證直訣》胡黃連丸)

2、治小兒疳熱,肚脹,潮熱,發焦:胡黃連五錢,靈脂一兩。為末,雄豬膽汁和丸綠豆大。米飲服,每服一、二十丸。(《全幼心鑒》)

3、治痢血:胡黃連、烏梅肉、灶下土等分。為末。臘茶清調下,食前、空腹溫服。(《蘇沈良方》三物散)

4、治熱痢腹痛:胡黃連末,飯丸梧子大。每米湯下三十丸。(《鮮於樞鉤玄》)

5、治傷寒勞復身熱,大小便赤如血色者:胡黃連一兩,山梔子二兩(去皮,入蜜半兩拌和,炒令微焦)。二味搗羅為末,豬膽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用生薑二片,烏梅一個,童子小便三合,漫半日,去滓,食後暖小便令溫下十丸,臨臥再服。(《本草圖經》)

6、治小兒盜汗,潮熱往來:胡黃連,柴胡等分。羅極細,煉蜜和丸如雞頭大。每服二丸至三丸,銀器中用酒少許化開,更入水五分,重湯煮三二十沸,放溫,食後和滓服。(孫用和)

7、治吐血、衄血:生地黃、胡黃連各等分。上為末,用豬膽汁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臨臥煎茅花湯送下。(《普濟方》胡黃連散)

8、治嬰兒赤目:茶調胡黃連末,塗手足心。(《濟急仙方》)

9、治痔瘡疼腫,不可忍者:胡黃連末,鵝膽汁調塗之。(《孫天仁集效方》)

10、治痔漏成管:胡黃連(凈末)一兩,穿山甲(麻油內煮黃色)、石決明(煅)、槐花(微炒)各末五錢。煉蜜丸如麻子大。每服一錢,空心,清米湯送下,早、晚日進二服,至重者四十日而愈。此方不用針刀掛線,不受苦楚。如漏之四邊有硬肉突起者,加蠶繭二十個炒末,和入藥中,比及遍身諸漏皆效。(《外科正宗》黃連閉管丸)

11、治癰疳瘡腫,已潰未潰者皆可用之:胡黃連、穿山甲(燒存性)等分為末。以茶或雞子清調塗。(《簡易方論》)

12、治楊梅瘡毒:胡黃連、豬胰同煮服。(《本草求原》)

鑒別用藥

黃連與胡黃連:兩藥均味苦性寒,功能清熱燥濕解毒,治濕熱火毒諸證。然黃連源於毛莨科植物,大苦大寒,藥力頗強,功善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作用偏於心及中焦,善清心火、除中焦濕熱,凡濕熱火毒重證多用。胡黃連源於玄參科植物,沉降走下,又善退虛熱、除疳熱,善治中下二焦濕熱火毒諸證及骨蒸潮熱、小兒疳熱。

相關藥品

萬應錠(膠囊)、兒童清熱導滯丸、黃連羊肝丸、乙肝解毒膠囊、麝香奇應丸。

相關方劑

清骨散(《證治準繩》)、連梅安蛔湯(《通俗傷寒論》)。

胡黃連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8-10月地上部分枯萎時采挖,曬幹。

炮制方法

除去雜質,大小個分開,洗凈,潤透,切薄片,幹燥,篩去灰屑。

胡黃連保存方法

置通風幹燥處,防黴。

胡黃連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1、西藏胡黃連:根莖圓柱形,略彎曲偶有分枝,長3-12cm,直徑2-14mm。表面灰棕色至暗棕色,有突起的芽痕及圓形根痕或細根殘基,較粗者具緊密橫皺紋,上端密被暗棕色鱗片狀的葉柄殘基。體輕,質硬而,易折斷,斷面淡棕色或暗棕色,有4-10個白色點狀維管束,排列成環。氣微,味極苦。以條粗、質脆、苦味濃者為佳。

2、胡黃連:根莖圓柱形平直或彎曲,多不分枝市售品多為小段,長2-9m,直徑3-8mm。表面灰黃色至黃棕色,有光澤粗糙,具縱皺及橫環紋,栓皮脫落處呈褐色;上端有殘留的葉跡密集呈鱗片狀,暗紅棕色,或脫落後呈半圓狀的節痕。根痕圓點狀,近節處較多。質硬而脆,易折斷,折斷時有粉塵;斷面可見維管束小點4-7個,排列成環。氣微,味極苦而持久。以條粗、折斷時有粉塵斷面灰黑色味苦者為佳。

飲片性狀

本品為不規則的類圓形薄片。切面灰褐色或棕樂色,木部有4-10個類白色總狀纖維束,排列成環。周邊灰棕色至暗棕色。體輕質硬而脆。氣微,味極苦。

胡黃連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玄參科胡黃連屬植物胡黃連和印度胡黃連。

形態特征

1、胡黃連:多年生草本,高5-10cm。根莖粗壯,長圓錐形,橫走,長15-50cm,節間緊密,常有暗棕色鱗片狀老葉及圓柱狀支根。葉近基生,常集成蓮座狀;葉片匙形至卵表,長2-7cm,寬1.5-3.5cm,先端圓或鈍,基部漸窄成短柄,邊緣除基部外均有鈍鋸齒,無毛,幹時變黑。花葶自葉叢中生出,高5-15cm,被腺毛,花密集成頂生穗狀的圓錐聚傘花序;苞片、花萼均被毛,苞片卵形;萼片4,長5-6mm,其中一裂片幾線形,其他4裂片近披針形、狹長圓形至狹長橢圓形;花冠暗紫色或淺藍色,二唇形,內外具疏柔毛;雄蕊4,二強,著生於花冠管中部;子房2室;胚珠每室多數,花柱細長,柱頭頭狀。蒴果卵圓形,長9-12mm,先端4裂。種子多數,長圓形,有光澤,具網眼。花期6-8月,果期8-9月。

2、印度胡黃連:多年生草本,有毛。根莖圓柱形,稍帶木質,長15-20cm。葉近於根生,稍帶革質;葉片匙形,長5-10cm,先端尖,基部狹窄成有翅的具鞘葉柄,邊緣有細鋸齒。花莖長於葉;穗狀花序長5-10cm,下有少數苞片;苞片長圓形或披針形,與萼等長;萼片5,披針形,長約5mm,有緣毛;花冠短於花萼,先端5相等的裂片,裂片卵形,具緣毛,內面具疏柔毛,外面無毛或近無毛;雄蕊4,花絲細長,伸出花冠,無毛;子房2室,花柱細長,柱頭單一。蒴果長卵形,長6mm,側面稍有槽,主要室間開裂。種子長圓形,長1mm。花期6月,果期7月。

分佈區域

1、胡黃連:分佈於四川、雲南、西藏。

2、印度胡黃連:分佈於喜馬拉雅山區西部。

道地產區

主產雲南、西藏。

生長環境

1、胡黃連:生於海拔3600-4400m的高寒地區的巖石上及石堆中,或淺土層的向陽處。

2、印度胡黃連:生於高山草地。

生長見習

喜涼爽濕潤、土質肥沃,適合在高海拔地段栽培。

繁殖方式

用種子繁殖。

栽培技術

選成熟的種子,在秋末播種。事前做苗床,床面高出地面20cm,隨當地的地形做成長方形,四周設排水漢,播種後覆土,蓋草保濕防寒,翌年春天出苗。如陽光太強,需支設遮陰棚。

一樁  汪仁中  祥鳳  藥料  為黛西小姐  主觀能動性  凹坑  三潭  又向  松南  輪到  宏力  發展聯盟  它以  泥子溝  龍少爺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