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毛大丁草根

毛大丁草根

毛大丁草根別名:白頭翁,兔耳風根,小一枝箭根,

毛大丁草根簡介:毛大丁草根,中藥名。為菊科大丁草屬植物毛大丁草Gerberapiloselloides(Linn.)Cass.的根及根莖。植物毛大丁草,分佈於江蘇、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及西藏等地。具有清熱解毒,理氣和血之功效。主治痢疾,乳蛾,痄腮,胸脅痞氣,疝氣,瘰癧,便血,尿血,腫毒。

毛大丁草根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理氣和血。

主治

痢疾,乳蛾,痄腮,胸脅痞氣,疝氣,瘰癧,便血,尿血,腫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外用:適量,搗敷。

相關論述

1、《滇南本草》:“功散瘡毒,治小兒頭禿瘡,消散瘰癧,結核,利小便,止尿血,止大、小腸下血,利熱毒,止膀胱偏墜氣痛,療乳蛾,痄腮紅腫。”

2、《雲南中草藥》:“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主治痢疾,大腸下血,瘡瘍。”

毛大丁草根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痢疾,小一支箭(根)、馬尾黃連、地榆、山楂各15g。水煎服。(《曲靖專區中草藥手冊》)

2、治阿米巴痢疾,小一支箭(根)、五倍子、鹽膚木子、鴉膽子各等量。研末。每服1.5-3g,日服3次。(《曲靖專區中草藥手冊》)

3、治小兒肺胃火熱,乳蛾,痄腮紅腫疼痛,發熱頭痛,小一支箭(根)二錢,連翹二錢,赤芍一錢。點水酒服。(《滇南本草》)

4、治胸脅痞氣,毛大丁草根,研末。面糊為丸。每服1.5-2g,開水送服。(《福建中草藥》)

5、治產後瘀血腹痛,毛大丁草根15g,紅糖120g。燉服。(《閩東本草》)

6、治紅腫瘡毒,小一支箭(根)、巴巴葉、鬼針、五葉草、破佈草各適量。紅糖為引,搗爛外包。(《曲靖專區中草藥手冊》)

7、治久咳,百日咳,兔耳風根6g。煨肉吃。(《貴陽民間藥草》)

毛大丁草根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挖,去凈莖葉泥沙,曬幹。

毛大丁草根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本品根莖部較粗大,具長而多的綿毛。須根長圓柱形。長2-8cm,直徑約0.1cm。表面灰棕色,具細皺紋。質脆,易斷,斷面不平坦,皮部類白色,木部棕色。氣微,味稍苦。

毛大丁草根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菊科大丁草屬植物毛大丁草。

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莖短而粗壯,密被白色綿毛;須根多數,暗褐色。葉基生;有短柄;葉片質軟而厚,長圓形或倒卵形,長5-10cm,寬2.5-4.5cm,先端鈍圓,基部楔形,邊緣全緣,幼時上面具柔毛,老時脫落,下面密被白色綿毛。花莖直立,單生,高10-40cm,被淡褐色綿毛;頭狀花序單生於花莖頂端,直徑約3.5cm;總苞片2層,條狀披針形,外層稍短,背面密被淡褐色綿毛;舌狀花白色,雌性,二唇形,外唇伸長,3齒裂,內層細小,2深裂;筒狀花兩性,花冠稍二唇形。瘦果條狀披針形,長約5mm,稍扁,有縱肋和細柔毛,喙在花時極短,成熟時則與瘦果等長;冠毛長約1cm,淡紅色,有光澤。花期5-6月;果期8-9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江蘇、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及西藏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向陽山坡草地和林邊。

熟食  最後通牒  桑橋  榮川  福州理工學  郭守敬  潤揚大橋  長營村  德薩  祖國統一  莫衙營  傳統文化  七甫  滿溝屯南  頂膜  棋類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