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牛耳大黃

牛耳大黃

牛耳大黃別名:土大黃,四季菜根,牛耳大黃根,火風棠,羊蹄根,羊蹄,牛舌片,

牛耳大黃簡介:牛耳大黃,中藥名。為蓼科植物皺葉酸模RumexcrispusL.的根。分佈於東北、華北及陜西、甘肅、青海、福建、臺灣、廣西、貴州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通便殺蟲之功效。常用於急慢性肝炎,腸炎,痢疾,慢性氣管炎,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熱結便秘,癰疽腫毒,疥癬,禿瘡。

牛耳大黃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通便殺蟲。

主治

用於急慢性肝炎,腸炎,痢疾,慢性氣管炎,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熱結便秘,癰疽腫毒,疥癬,禿瘡。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搽。

註意事項

脾胃虛寒、食少便溏者禁服。

藥理作用

1、抗菌作用;

2、止咳、祛痰和平喘作用;

3、抗腫瘤作用;

4、其他作用:瀉下作用。

相關論述

1、《草木便方》:“苦。”

2、《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性寒,味苦,無毒。”

3、《草木便方》:“走表,壯力,活血,補精。搗爛合調靛缸水,搽疥癬禿癩。”

牛耳大黃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肝炎:(1)慢性肝炎:土大黃6g,茵陳15g,車前草30g。水煎服。(《陜甘寧青中草藥選》)(2)急性黃疸型肝炎:羊蹄根30g,車前草30g,茵陳30g。水煎服。(《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2、治痢疾:土大黃15g。水煎服。

3、治癰腫瘡癤:鮮土大黃、蒲公英各適量。搗爛外敷。

4、治崩漏,胃潰瘍出血,血小板減少癥:土大黃9g,水煎服;或用土大黃、烏賊骨各半,共為末,每次沖服3g。(2-4方出自《陜甘寧青中草藥選》)

5、治紅崩:牛耳大黃根30g,旋雞尾15g,香附子15g,益母草30g。用酒炒熬水服。(《重慶草藥》)

6、治幹濕性癬:土大黃根汁18g,米醋18g,枯礬4.5g。調勻蘸擦患部。(《閩東本草》)

附註

同屬植物尼泊爾酸模R.nepalensisSpreng本區亦有分佈,根亦常作牛耳大黃用,其基生葉矩圓狀卵形或卵狀三角形,果時內輪花被片增大,一部或全部有疣狀突起,邊緣有針刺狀齒,齒端為鉤狀,可與皺葉酸模區別。

牛耳大黃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4-5月采其根,洗凈,曬幹或鮮用。

牛耳大黃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根呈不規則圓錐狀條形,長10-20cm,粗達2.5cm,單根或於中段有數個分枝。根頭頂端具幹枯的莖基,其周圍可見多數片狀棕色的幹枯葉基。表面棕色至深棕色,有不規則縱皺紋及多數近圓形的須根痕。質硬,斷面黃棕色,纖維性。氣微,味苦。

牛耳大黃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蓼科植物皺葉酸模。

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根肥厚,黃色,有酸味。莖直立,通常不分枝,具淺槽。葉互生;托葉鞘膜質,管狀,常破裂;葉片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12-18cm,寬2-4.5cm,先端短漸尖,基部漸狹,邊緣有波狀皺褶,兩面無毛。花多數聚生於葉腋,或形成短的總狀花序,合成一狹長的圓錐花序;花被片6,2輪,宿存;雄蕊6;柱頭3,畫筆狀。瘦果三棱形,有銳棱,長2mm,褐色有光澤。花果期6-8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東北、華北及陜西、甘肅、青海、福建、臺灣、廣西、貴州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溝邊濕地,河岸及水甸子旁。

南港溝  青青草  癌腫  卷煙廠  宏圖大展  科研機構  謝橋村  保真  平流  上肢缺血  府學  夢劇場  東洞門  鋪床單  仁和  花山四隊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