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傷後頭痛
来源:74U閱讀網
馬蹄形腎
馬蹄形腎百科
馬蹄形腎是最常見的融合腎畸形,兩腎下極由橫越中線的實質性峽部或纖維性峽部連接所致.此癥首先由Decarpi在1521年屍檢中發現,Botallo(1564)做瞭全面描述並示以圖解,Morgagni(1820)報道瞭第1例有並發癥的馬蹄形腎病人.馬蹄形腎的發病率很低,大約400名新生兒中可有1例且多為男性.在正常人群中的發生率約為0.5%,男女比例為2∶1,臨床上各年齡階段均有,但在屍檢中以小兒多見.主要是由於馬蹄形腎患者多合並其他系統的先天性異常,其中有些缺陷易導致早期死亡,馬蹄形腎的傢族性遺傳的證據尚不足.
馬蹄形腎
馬蹄形腎病因
發育異常(30%):
在胚胎發育4~6周,後腎組織相互靠近,此時許多影響因素均可導致其下極相融合.臍動脈或髂動脈的輕微變化可引起正在移行的腎臟方向改變從而發生兩腎的融合.不管其形成機制如何,腎臟的融合總發生在旋轉之前,因此腎臟和輸尿管常朝向前.
發病機制
95%以上的患者腎臟在其下極相融合,少數卻發生上極融合.通常連接的峽部是由有血供的腎實質組成,偶爾隻是由一些纖維組織將兩腎連接起來.多位於腰3或腰4水平,有時甚至在盆腔內位於膀胱後.如前所述,由於腎臟的旋轉不良,腎盞的方向朝前但其數目一般正常.其血供的變化較大,下部及其鄰近的腎組織可以接受來自腎動脈主幹的分支,也可有其自身單獨的血管供應.
馬蹄形腎
馬蹄形腎癥狀
馬蹄形腎
馬蹄形腎檢查
馬蹄形腎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