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趙禎 宋朝第四位皇帝

趙禎 宋朝第四位皇帝

中文名:趙禎

別名:趙受益

國籍:北宋

民族:漢族

出生地:汴京(開封)

出生日期:1010年5月12日

逝世日期:1063年4月30日

職業:皇帝、政治傢

信仰:道傢

主要成就:仁宗盛治、節儉愛民

早年經歷

宋仁宗天性仁孝,對人寬厚和善,喜怒不表現於外表。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封為慶國公。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封為壽春郡王,講學於資善堂。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兼中書令,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進封癉王。九月初八,冊封為皇太子,任參知政事李迪兼太子賓客。十四日,朝拜太廟。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下詔五日一開資善堂,太子手握手板,南向站著,聽輔臣參決各司事務。乾興元年(1022)二月十九日,宋真宗逝世,遺詔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後為皇太後,代行處理軍國事務。

登基即位

乾興元年(公元1022年)繼帝位,年僅13歲。初由太後劉娥垂簾聽政,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太後死,1033年開始親政。1022年-1063年,宋仁宗在位41年間曾多次更改年號,是兩宋時期在位最長的皇帝。剛剛即位以後改年號天聖,後來改年號明道,劉太後死後,宋仁宗又改年號為景佑,之後又先後改年後為:寶元、康定、慶歷、皇祐、至和、嘉祐。 

他在位幾十年,對下屬寬厚以待,讓百姓休養生息,使宋朝達到一個發展的頂峰。宋仁宗知人善用,因而在位時期名臣輩出,國傢安定太平,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得到瞭很大的發展,仁宗皇帝當政期間,政府正式發行瞭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官交子”(相對於“私交子”而言)。 

善於納諫

包拯在擔任監察禦史和諫官期間,包拯屢屢犯顏直諫,唾沫星子都飛濺到仁宗臉上,但仁宗一面用衣袖擦

臉,一面還接受他的建議,竟然沒有怪罪這個鐵面無私的人。有一次包公要拿掉三司使張堯佐的職務,理由是他平庸瞭些,張堯佐是仁宗寵妃的伯父,仁宗有點為難,想瞭辦法,讓張堯佐去當節度使,包拯還是不願意,言辭更加激烈,帶領7名言官與仁宗理論,仁宗生氣地說:“豈欲論張堯佐乎?節度使是粗官,何用爭?”7人中排名最末的唐介不客氣回答道:“節度使,太祖太宗皆曾為之,恐非粗官。”張堯佐最終沒能當成節度使,仁宗回到後宮後,對張貴妃說:“汝隻知要宣徽使,宣徽使,汝豈知包拯為禦史乎?”

以上兩例,表現出這位帝王確實具有相當大的度量和推己及人之心。這在封建時代,也算是很難得的瞭。因此,以往歷史學傢們稱譽他為“守成賢主”。 

仁宗的善於納諫還成全瞭千古流芳的包拯。包青天實在是政治清明的產物而非其他,因為皇帝的清明,有瞭包青天產生的政治環境 。不管是遭到反唇相譏,還是被噴上一臉唾沫星子,仁宗都很清醒、很民主。他不認為這樣會龍威盡失,能接受的,他就接受;一時不能接受的,他就不理不睬。但他對提意見者絕不打擊報復,有時甚至會安撫有加。

一個懼怕大臣的皇帝,一般來說是會贏得他的人民的熱愛的,這個王朝的天也會比較清亮。

仁宗一朝不僅出現瞭包拯,還出現瞭“求之千百年間,蓋示一二見”,在《嶽陽樓記》中唱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以及倡導文章應明道、致用,領導北宋古文運動的歐陽修。而仁宗慶歷初年實施的“慶歷新政”———由范仲淹主持的那場社會改革,更為王安石變法起到瞭投石問路的先導作用。

“忍把浮名,換瞭淺斟低唱”的柳永,好不容易才通過瞭考試。但在仁宗看來,他不適合做官,還是填詞的好,就給劃掉瞭。宋仁宗說:“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於是反唇相譏,說自己是“奉旨填詞”。譏諷仁宗的柳永不但沒被殺頭,填詞也沒受影響,且填得更加放肆,這就非同尋常瞭。也因此,柳永非但不生仁宗的氣,還“願歲歲,天仗裡常瞻鳳輦”。(意思是:老百姓希望年年都能看到宋仁宗的儀仗,瞻仰到宋仁宗的風采,天下百姓都擁戴宋仁宗。)

駕崩去世

仁宗駕崩的消息傳出後,當他的死訊傳到洛陽時,市民們也自動停市哀悼,焚燒紙錢的煙霧飄滿瞭洛陽城的上空,以致“天日無光”。他的死甚至影響到瞭偏遠的山區,當時有一位官員前往四川出差,路經劍閣,看見山溝裡的婦女們也頭戴紙糊的孝帽哀悼皇帝的駕崩。 

“仁政”,一直是傳統政治的最高理想,宋仁宗之前,沒有一個帝王能以“仁”為謚號或冠以“仁”。盡管沒有多少人喜歡當戰爭的犧牲品,但人們總願意記住那些會打仗的皇帝,而忘卻仁宗這樣以“仁”治國的“仁主”。

宋仁宗在位期間西夏對宋發動戰事,雙方損失都很大。最終達成和議,西夏對宋稱臣,宋“歲賜”西夏以銀、絹、茶。宋中期土地兼並及冗宮、冗兵、冗費現象日益嚴重,仁宗起用范仲淹等進行改革,但最終失敗。

公元1063年農歷三月二十九日,54歲的宋仁宗去世瞭,大宋朝野上下莫不哭號,舉國哀痛。《宋史》記載:“京師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於大內之前”; 宋仁宗趙禎駕崩的訃告送到遼國後,“燕境之人無遠近皆哭”,時為遼國君主的遼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驚,沖上來抓住宋國使者的手號啕痛哭,說:“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又說:“我要給他建一個衣冠塚,寄托哀思。”

此後,遼國歷代皇帝“奉其禦容如祖宗”。

有運氣  松木島  狄橋  屢戒不悛  香荔  阿卡  機器學習  顯示  痼疾  國軍  天悅  金融機構  愛迪  板峪  上施  成康大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