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丁佑君 革命烈士

丁佑君 革命烈士

中文名:丁佑君

別 名:丁一之

國 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 族:漢族

出生地:四川省樂山市瓦窯沱

出生日期:1931年9月27日

逝世日期:1950年9月19日

畢業院校:西康人民革命幹部學校

信 仰:共產主義

丁佑君(1931年9月27日—1950年9月19日),女,別名丁一之,生於四川省樂山市瓦窯沱富裕的鹽商傢庭,1944年入五通橋通材中學就讀(現為五通橋中學),1948年就讀於成都市女子高中,深受解放戰爭勝利的鼓舞,積極參加學生愛國運動;成都解放後,丁佑君立志獻身革命,考入西康人民革命幹部學校,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畢業後,丁佑君擔任西昌女中軍事代表;1950年9月19日,丁佑君在西昌鹽中區征糧工作中,不幸為暴亂叛匪圍捕殘虐殺害,犧牲時年僅19歲;1950年9月25日,丁佑君被中共西昌縣委追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革命烈士。

人物簡介

丁佑君(1931—1950),別名丁一之,四川省樂山市五通橋瓦窯沱村人。出生於一個鹽商的傢庭;由於自幼受到出身貧苦的奶娘的影響,從小就同情勞動者,富有正義感;抗日戰爭時期,早年曾在五通橋民彝小學和私立高小讀書;1944年考入五通橋通材中學(今五通橋中學)。

解放戰爭時期,1947年初中畢業後離開傢鄉前往成都,考入成都市立女子中學(現成都市第六中學)。在校學習期間,閱讀進步書刊,開始傾向革命。

1948年4月參加瞭黨和地下組織領導的罷課鬥爭。1949年11月又投身於中共地下黨組織發起的護校運動。

1950年1月在哥哥的鼓勵下,瞞著父母考入西康人民革命幹部學校。1950年2月9日隨校開始從成都到雅安的長途行軍,2月12日隊伍在途經邛崍時,突然遭遇叛亂土匪的襲擊,戰鬥中她卻毫不畏懼,冒著槍林彈雨救護受傷同學。到達雅安之後積極投入到革命學習的熱潮中,並受到蘇聯女英雄卓婭忍辱不屈的革命精神的感召。並堅定地說“假如同樣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我也會這樣”。學習結業時被評為學習模范。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5月下旬被分配到西昌工作,先任西昌市縣立女子中學軍代表,8月又被調任到西昌縣鹽中區任青年幹事,參加征糧工作。當時的鹽中區雖已解放,但土匪的活動仍很猖獗。她常常冒著生命危險,往返數十裡,深入群眾宣傳黨的政策,開展征糧工作,向群眾宣傳黨的政策,講解革命道理,教唱革命歌曲,群眾都親切地叫她“丁代表”、“丁姐姐”。

1950年9月17日,她到鄉下裕隆鎮征糧,鹽中區土匪發動反革命暴亂,不幸被土匪綁架。土匪們對丁佑君進行瞭百般摧殘,始終不能使她屈服。匪首惱羞成怒,竟卑鄙下流地將她剝光衣服遊街示眾,並將她四肢捆綁在柱子上,發瘋似地用皮鞭、棍棒抽打,施老虎凳、將鋼針穿過乳頭插進乳房,甚至喪盡天良的輪奸、用槍擊穿她的左胸。但她面對嚴刑拷打毫無懼色、寧死不屈。

1950年9月19日,匪徒圍攻鹽中區公所,受到工作隊員的頑強反擊,多次被打退;匪徒們將丁佑君押到碉堡附近,妄圖利用她勸說堅守碉堡的戰士投降;面對敵人的威脅,丁佑君視死如歸,鼓勵堅守碉堡的戰士堅持到底,不要投降。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擁護毛主席!”惱羞成怒的土匪向其開槍,丁佑君昏倒在血泊之中,萬惡的土匪竟然提起她的雙腳,將她在凸凹不平的地上拖瞭半裡多路,直到全身被粗礪的石子擦得血肉模糊、皮開肉綻,最後被丟棄在荒野中,英勇犧牲,時年僅19歲。

丁佑君犧牲後,中共西昌縣委根據她生前的請求,追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51年5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簽發瞭毛澤東署名的《革命烈士證》。

文革中,丁佑君的父親及其他親屬因被劃分為資本傢成分,被沒收傢產,遭到批判。丁佑君的烈士身份並未起到任何作用。

2011年,丁佑君烈士榮膺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樂山十大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

楊定  村涇華  富裡  西屬巴  團三  安產  水獺  英烈  阿卡  南潯  艾衛生  王高路  看不  血祭  傳銷  軟體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