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桓子 與韓趙打敗智伯瑤
来源:74U閱讀網
中文名:蕭綽
別名:蕭燕燕
國籍:遼朝
民族:契丹
出生日期:公元953年
逝世日期:公元1009年
職業:遼朝皇後軍事傢政治傢
主要成就:使遼朝達到鼎盛
陵寢:乾陵
尊號:承天皇太後
早年經歷
蕭綽從小就聰明伶俐,辦事利索,對任何事情都有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在一些瑣碎的小事上也不例外,這種舉動深深贏得瞭她的父親蕭思溫的寵愛。有一次,蕭綽的幾個姐妹一起幹傢務活,幾個姐妹草草地就收場瞭,惟獨她還在繼續仔細地擦,傢具收拾得整整齊齊,蕭思溫常常用贊許的眼光稱贊到:“此女必成大事。”
封為皇後
遼應歷十九年(公元969年)二月,遼穆宗帶著蕭思溫等親信大臣前往黑山(今內蒙古巴林右旗崗根蘇木境)打獵。入夜,喝醉酒的遼穆宗被不堪虐待的近侍們刺殺。蕭思溫封鎖消息,協助與自己來往甚密的耶律賢——遼世宗耶律阮的次子登上皇位,是為遼景宗。遼景宗晉封蕭思溫為北院樞密使、北府宰相、尙書令、魏王,並且征召他的女兒入宮。
蕭綽三月剛進宮,就被封為貴妃;過瞭兩個月被正式冊封為皇後。
協助治國
保寧二年(公元670年)五月,遼景宗前往閶山(今遼寧阜新)行獵,蕭思溫也隨行。高勛和女裡合謀派人刺殺瞭蕭思溫。父親之死使年僅十七歲的蕭綽迅速地成熟起來。她開始發揮自己的才幹,協助體弱多病的遼景宗治理國傢。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遼景宗的默許下,遼國的一切日常政務都由蕭綽獨立裁決。若有什麼重要的軍國大事,她便召集各族大臣共商,最後綜合各方意見再做出決定。
她所做的決定,遼景宗最多隻是聽聽通報,表示“知道”瞭就算數,不會做任何幹預。在蕭綽的努力下,遼國軍事日漸強盛,政局經濟也步入正軌。
保寧八年(公元976年)二月,遼景宗傳諭史館學士——此後凡記録皇後之言,“亦稱‘聯’曁‘予’”,並“著為定式”,將妻子的地位升到與自己等同的程度。
臨朝攝政
乾亨四年(公元982年)九月,三十五歲的遼景宗在出獵途中,病卒於雲州(今山西大同)焦山行宮。 臨終之時他留下遺詔“梁王隆緒嗣位,軍國大事聽皇後命”,將遼國交到瞭二十九歲的蕭綽手裡。面對年僅十二歲的長子耶律隆緒,蕭綽首先想到的是主少國疑,宗室親王勢力雄厚,局勢易變。新寡太後在大臣耶律斜軫和韓德讓面前流著眼淚說:“母寡子弱,族屬雄強,邊防未靖,奈何?”重臣們上前安慰並發下重誓說:“信任臣等,何慮之有!”接著,蕭綽將耶律休哥安排在南京(今北京)留守,總管南面軍事,加強邊防,任命娶瞭蕭綽侄女的耶律斜軫為北院樞密使,管理內政事務尤其是嚴管貴族。
與此同時,蕭綽采納南院樞密使韓德讓的建議,對宗室親王頒佈命令“諸王歸第,不得私相燕會”,使他們失去兵權,解決瞭內部奪位的一大隱憂。
982年(乾亨四年)九月二十四日,遼景宗病逝於大同城西的焦山行宮。此時,年僅十二歲的兒子耶律隆緒繼承皇位,是為遼聖宗,次年改元統和。“母以子貴”,983年(統和元年)蕭綽則被封為"承天皇太後",並以太後身份臨朝稱制,總攝國傢大事,從而更好的輔佐遼聖宗的統治。
力革弊政
相傳蕭綽與韓德讓自幼有婚約,在遼景宗去世後不久,蕭綽私下對韓德讓說:“我曾許配給你,願諧舊好。而當國的幼主,也就是你的兒子瞭。”
相傳蕭綽派人秘密毒殺韓德讓的妻子,聖宗也把韓德讓視作自己的父親來侍奉他。
蕭綽之後任韓德讓總領禁軍,負責京師宿衛。此後,韓德讓出入宮帳,與蕭綽情同夫妻。兩人出則同車,入則共帳,就連接見外國使臣的時候都不避忌。
在韓德讓的輔佐下,蕭綽對遼國的制度和風俗進行瞭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這些改革不但將遼國從奴隸制國傢進一步向封建制轉化,而更改善瞭契丹族與漢族之間的關系。據《遼史·刑法志》記載,自蕭綽變革之後,遼國“國無幸民,綱紀修舉,吏多奉職,人重犯法”,“統和中,南京及易、平二州以獄空聞”,遼國內政呈現一片興旺的景象。
兩敗宋軍
北宋雄州(今河北雄縣)知州賀令圖及其父嶽州刺史賀懷浦等人聽說蕭太後的風流韻事之後,聯同文思使薛繼昭等人相繼向宋太宗進言:“如今契丹主年幼,國事決於其母。而其母與韓德讓不清不楚傷風敗俗,定然招來國人痛恨,遼國肯定內亂,上下不齊心,會有誰願聽一個敗壞婦德的女人指揮?正是對遼用兵的大好時機。”於是,宋太宗於雍煕三年(遼統和四年,公元986年)的三月,對遼國發動“雍煕北伐”。宋軍兵分三路出兵,取得瞭一些勝利。
蕭綽以耶律休哥抵禦東路宋軍曹彬一路,又以耶律斜軫抵禦西路宋軍楊業一路,後親帶韓德讓和兒子遼聖宗趕到南京,與耶律休哥協同作戰。
五月,蕭綽親披戎裝上陣,一面率兵在正面與曹彬對陣,一面派耶律休哥包抄宋軍後路,阻斷水源糧道。曹彬所部大敗。
蕭綽騰出兵力,轉而對付西路宋軍,極大鼓舞瞭遼軍的士氣。宋太宗連忙下令西路軍全線撤退。宋軍士氣低落,一路連吃敗仗。楊業得不到後方有力的支援,最終包括楊業之子楊延玉在內的所有部屬都全數殉國,楊業本人也被活捉,悲憤之下絕食殉國。
蕭綽下令將楊業的頭顱割下,裝入匣中,傳送邊關各地。遼軍士氣大振,而宋朝守軍則大受打擊,未曾對敵便已經失瞭信心,無法守住已經奪得的土地。遼國順利地收回瞭所有的疆土。
遼聖宗統和二十二年(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深秋閏九月,蕭綽領著遼聖耶律隆緒、韓德讓,率二十萬遼國精銳部隊南征大宋。遼軍勢如破竹,兩個月的功夫,就一直攻到瞭澶州(今河南濮陽),距北宋都城開封僅一河之隔。
北宋宰相寇準堅持請求宋眞宗禦駕親征、激勵士氣。當宋眞宗的車駕出現在澶州前線時,士兵高呼“萬歲”連延不絕,聲震數十裡,人人同仇敵愾、個個視死如歸,很快就集結起數十萬之多的援軍與遼軍對抗。 這對蕭綽的南征大計自然是一個極大的打擊。不久又一個打擊接踵而來——遼國名將蕭撻凜在察看地形時,被宋軍用弩射中身亡。遼軍未戰先喪大將,士氣大受影響。蕭綽審時度勢,又加上韓德讓的勸吿權衡,決定陣前議和。
遼宋達成澶淵之盟,宋遼約為兄弟之國,遼聖宗耶律隆緒稱宋眞宗趙恒為兄,趙恒則稱皇太後為叔母;維持宋遼之間舊有的疆界;宋國每年向遼國提供三十萬金帛。雙方結束瞭多年不息的爭戰,進入瞭長達百餘年的相對和平。
同年,遼聖宗再一次為母親加進尊號,使蕭綽的尊號從統和元年的“承天皇太後”、統和二十四年的“睿德神略應運啟化承天皇太後”、一直加到瞭“睿德神略應運啟化法道仁洪聖武開統承天皇太後”。
自擺婚宴
統和六年九月的一天,蕭綽一反從前在皇宮中宴請皇親眾臣的慣例,在韓德讓的帳室中大宴群臣,並且對眾人厚加賞齎,並“命眾臣分朋雙陸以盡歡”。
統和十八年(公元994年),韓德讓成為遼國權力最大的實權人物:太保兼政事令,總理南北二院樞密院事,拜大丞相,進齊王。
統和二十二年十二月,韓德讓被賜姓遼國國姓耶律氏,改名為耶律隆運,出宮籍,録橫帳季父房,封晉王,位親王上。
除瞭這些頭銜,他還得到瞭一座規制與皇宮不相上下的文忠王府、享有帝王級別的隨從隊伍。從此,以述律平皇後奴隸身份出現在遼國歷史上的韓氏傢族正式成為皇族。
去世
蕭綽在1009年(統和二十七年)的十一月為耶律隆緒舉行瞭契丹傳統的“柴冊禮”,將皇權交還給耶律隆緒,結束瞭她在遼景宗、遼聖宗年間四十年有餘的攝政生涯,去南京安享晩年。 不幸的是,就在南行的途中,蕭綽染上瞭疾病。同年十二月初,她逝於行宮,終年五十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