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趙君陶 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領導人之一

趙君陶 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領導人之一

中文名:趙君陶

別名:趙世萱

國籍:中國

民族:土傢族

出生地:四川酉陽(今重慶市酉陽縣)

出生日期:1903117

逝世日期:19851214

職業:教育傢

畢業院校:上海大學

早期經歷

1925年入上海大學社會系學習。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國無產階級教育傢。國務院原總理李鵬之母。

大革命時期,1926年8月在上海與李碩勛結婚。同年冬到武漢,政治部主任;趙君陶擔任湖北婦女協會宣傳部長,動員婦女支援北伐鐵軍。南昌起義失敗後回上海,此後,長期在上海做黨的地下工作。曾任中共中央婦女部負責人。

1926年夏季,北伐戰爭打響瞭。經過激烈的戰鬥,北伐軍節節勝利,占領瞭通往武漢的要地汀泗橋和賀勝橋,並且攻克瞭武漢。革命的中心逐漸轉移到武漢地區,中央派遣李碩勛和趙君陶夫婦也來到瞭武漢工作。隨後,以葉挺獨立團為基礎組建瞭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二十五師,師長是李漢魂,副師長是葉挺(後升任第十一軍副軍長兼第二十四師師長)。受黨組織的派遣,李碩勛前往二十五師,擔任政治部主任,這也是他投筆從戎的開始。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大革命失敗後,奉黨組織之命回到四川重慶,在二哥趙世雙傢裡隱蔽下來,以教書為生。曾先後在成都、金堂、簡陽、五通橋、合川、雅安等地教書,伺機宣傳進步思想和黨的主張。教育出一批又一批具有進步思想的學生,有的學生還加入瞭中國共產黨。

1935年許多黨的地下組織遭受破壞,與黨組織失去瞭聯系。1937年李一氓奉命到四川做統戰工作,從此接上瞭黨的組織關系。

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時期,1939年初,根據中共中央南方局決定安排到保育院工作,抗戰時期的保育總會是在共產黨和民主人士推動下,為收容抗戰難童成立的組織,下屬若幹保育院。在鄧穎超推薦下到重慶市合川縣土主場周傢祠堂創辦第三保育院,任院長。對保育院收容的5-10歲難童,精心教育;對中共南方局和地方黨組織來院隱蔽或工作的地下黨員認真保護和關照,直到抗戰勝利。她和院裡的同事共撫養瞭800多名因戰爭而流離失所、在死亡線上掙紮的、年歲不齊的兒童,使他們恢復瞭健康,受到良好的教育,完成瞭學業,走向瞭社會。孩子們都親切地稱她為趙媽媽。鄧穎超對她在第三保育院的工作給予高度的評價,親筆寫下:“在抗日烽火中以偉大慈母般的愛培育下一代。”鄧穎超作為李鵬父親李碩勛的革命戰友和同志,一直被李鵬等烈士後代視為“親愛的鄧媽媽”。

解放戰爭時期,1945年8月抗戰勝利,第三保育院合並到重慶歌樂山保育院,才離開合川到延安。後到東北,任哈爾濱第四中學校長,為黨和國傢培養出許多棟梁之才。

阿裡袞  軍銜  榮昌  美術傢  英王  手工  湛藍  清陽  登記證  連傢河  無以成江海  幸運的人  大蒼  品級  小動作  誓言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