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吳剛 中國古代神話人物

吳剛 中國古代神話人物

中文名:吳剛

外文名:Wu Gang Wu Kang Wu Zhi

國 籍:中國

民 族:華夏族

拼 音:Wú Gāng

吳剛,是中國古代神話中居住在月亮上的仙人,他被天帝懲罰在月宮伐桂樹。仰望一輪明月,可見月亮中有些陰影,傳說那是吳剛在伐桂。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月中桂樹高達五百丈,這株神桂不僅高大,而且能自己愈合斧傷。

名稱出處

(1)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天咫》:“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

(2)明無名氏《金雀記·玩燈》:“嫦娥真可想,伐木有~ 。”

(3)清趙翼《月中桂樹·壬午順天鄉試題得香字》詩:“蕊珠宮闕朗,攀折許~。”

(4)毛澤東《蝶戀花·答李淑一》詞:“問訊~何所有? ~捧出桂花酒。”

傳說起源

嫦娥奔月的神話傳說起源很早,而吳剛月宮伐桂的故事則大約起源於唐代,到唐末才頗為流行,並首次出現在瞭唐人的詩歌和筆記中。

古代奇書 《淮南子》曰:“月中有桂樹”,說明月宮桂樹的想象早已有之,而吳剛伐桂的神話,最早記載的文獻則遲到唐代,《酉陽雜俎》說:“舊傳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道有過,謫令伐樹。”唐代詩人李商隱詩:“莫羨仙傢有上真,仙傢暫謫亦千春。月中桂樹高多少,試問西河斫樹人。”也記述瞭同樣的故事。

宋代文獻 《藝苑雌黃》沿用唐代的記載並對其進一步解釋:“故宋子京《嘲月詩》雲:‘吳生斫鈍西河斧,無奈婆娑又滿輪。’《緗素雜記》嘗論吳生斫桂事,引李賀《箜篌引》雲:‘吳質不眠倚桂樹’,李賀謂之吳質,段成式謂之吳剛,未詳其義。竊意《箜篌引》所謂吳質非吳剛也,恐別是一事。”顯然吳剛又叫吳質還被稱為吳生,作者的質疑是多餘的。

唐宋文獻都說吳剛是西河人(今山西汾陽一帶),那麼為什麼西河道士吳剛被罰砍桂樹呢?這可能與西河民俗有關。《水經註》轉錄瞭三國時期王肅的《喪服要記》中的一段話:“桂樹者,起於介子推。子推,晉之人也。文公有內難,出國之狄,子推隨其行,割肉以續軍糧。後文公復國,忽忘子推。子推奉唱而歌,文公始悟,當受爵祿。子推奔介山,抱木而燒死。國人葬之,恐其神魂霄於地,故作桂樹焉。”看來在西河郡一帶,民俗盛傳桂樹可以保護靈魂,所以,自然就需要有樵夫提供桂樹。西河地區向陽的地方古代是有桂樹的,而畢竟不多,所以伐桂可能成為一種職業。隋唐時期的西河道士吳質,大概說話隨便漏瞭天機,被師傅說成是到月亮上砍桂樹的段子,也許是對吳質的嘲諷,唐末詩人有“吳質謾言愁得病,當時猶不憑闌幹”的詩句可以說明。吳質呢卻因此得福,被後來人稱為吳剛,奉為月宮仙人。雖然有些寂寞,但畢竟實現瞭成仙的理想。

《山海經》中記載一個叫吳權的人,有人將他與吳剛聯系在一塊。請看原文:“炎帝之孫伯陵,伯陵同吳權之妻阿女緣婦,緣婦孕三年,是生鼓、延、殳。殳始為侯,鼓、延是始為鐘,為樂風。”故事講,伯陵與吳權妻子的女兒緣婦(有人解釋為與吳權妻子阿女緣婦)一起生活,並且生瞭三個孩子,他們是鐘樂的發明者。顯然吳權與吳剛是毫不相幹的

吳剛斫桂的用意是什麼呢?陸遊的詩句“除卻君山湘水平,斫卻桂樹月更明。”可能道出瞭個中原委,古人認為月亮中的陰影是桂樹。

唐人就演繹出唐明皇奔月和吳剛宮前伐桂可以讓明月更亮的神話瞭。

毛澤東有詩句:吳剛捧出桂花酒。敢情吳剛也知道古汾州的釀酒工藝? 

蔬菜玉米麥  派出所  新柳  褥瘡  漢化  合隆村  果子  站前東  青葉  乙酰水楊酸  側鏈  雷查爾斯  白靖  人山  註射器  西堤冬湖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