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陸淞

陸淞簡介:陸淞,約公元一一四七年前後在世字子逸,號雲溪,山陰人,陸佃之孫,陸遊胞兄。生卒年均不詳,約宋高宗紹興中前後在世。

軼事

浙江天臺縣桐柏嶺下東嶴村有兩棵八百年古樹,一為苦櫧,一為香樟。苦櫧老幹虯枝、香樟遮天蔽日,相映成趣。兩棵樹比鄰而居,一苦一香,發人無限遐想。

這兩棵古樹大得驚人,胸徑三米三四,周長足有10米,需六七個人才能合抱。因為年代久遠,兩樹的主幹都已中空,鉆進五六個人尚能轉動自如,但依然枝繁葉茂、鬱鬱蔥蔥,向人展現歷久彌堅、虛懷若谷的風采,令人稱奇。

據老輩相傳,苦櫧為宋代大詩人陸遊所栽,香樟即為陸淞所植。兄弟倆之所以栽種不同的樹種,是因為栽樹之時,兩人的處境、心情不同,可謂"樹言志"。

陸遊因先是被迫與愛妻唐婉離異,繼則為投降派排擠,抗金報國無門,隱居在桐柏玉霄峰下的洞天宮,心情抑鬱,因而栽下苦櫧,以寄托自己的"苦志";陸淞任天臺縣令期間,妥善解決瞭赤巖銀場糾紛,得到朝廷褒獎,提升為江西廣信府知府,由於天臺百姓的遮道挽留,朝廷敕令他領知府俸祿,繼續留任天臺,心情振奮,因而栽下香樟,以示要勤政愛民、彰顯美德。

兩人不由心中一動,陸遊栽種苦櫧以表"苦志",符合當時心情;而陸淞栽種香樟,恐非僅"彰顯美德"之意,可能還有另一層更深的含義。想陸淞卸任後定居天臺,繁衍生息,發展成現在有幾萬人的天臺陸氏。這定居天臺的決心,說不定就是在栽樹時下的。香樟,暗喻美好莊園,亦在情理之中。

不知何時,陸淞的後人為瞭看護這兩棵樹,移居這裡,過著男耕女織的田園生活,逐漸發展成東嶴村,故東嶴村民大多姓陸。在他們一代又一代的精心呵護下,這兩棵古樹才能歷經風霜而依然蔥鬱。

陸淞的後代幾萬人,遍佈天臺城鄉及臨海、寧海、仙居等縣市。革命英烈、著名作傢陸蠡就是陸淞的第二十八世後裔。陸淞之墓位於始豐街道龍潭村後的小考尖山南坡上,1996年列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每年清明節掃墓者數以千計。

常夜  威猛  適口  奧運冠軍  肅順府  農貿  小小的愛  俯拾皆是  全員暴富  伯爵  南三  岐山  吸塑  廢油  三拗湯  鄭太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