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俞濟時 國民黨總裁辦公室總務主任

俞濟時 國民黨總裁辦公室總務主任

中文名:俞濟時

別 名:俞良楨

國 籍;中國

民 族:漢族

出生地:浙江省奉化縣城奉南村

出生日期:1904年

逝世日期:1990年

職 業:軍人

畢業院校:黃埔軍校期

信 仰:三民主義

俞濟時(1904—1990),字良楨,浙江奉化縣城奉南村人。早年投奔到族叔——黃埔軍官學校軍需處長俞飛鵬處,得保薦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後留任蔣介石侍衛。

歷任警衛第一師師長、八十八師師長、浙江省保安處長、58師師長。1937年王耀武的51師與俞濟時的58師合並組建瞭第74軍,任七十四軍第一任軍長。

1942年任蔣介石侍衛長,後任國民革命軍第三十六集團軍總司令等職。期間,隨蔣介石出席開羅會議。抗戰勝利後,歷任國民政府參軍處軍務局長、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事會幹事、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總統府第三局局長。1949年去臺灣,歷任國民黨總裁辦公室總務主任、侍衛長,1990年於臺北逝世。

著有《時代新軍人應有之修養》、《孫子之戰術戰略思想采微》等。

人物介紹

俞濟時(1904—1990),字良楨,浙江奉化縣城奉南村人。據說為蔣介石的外甥。

早年在縣城永豐店當學徒,1921年在慈北鳴鶴場當民信局信差,次年任福建浦城縣政府庶務。後投身到族叔、黃埔軍官學校軍需處長俞飛鵬處,得保薦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後留任蔣介石侍衛。1926年任侍衛大隊排長、連長。次年,侍衛大隊擴大為警衛團,任營長、團長。1928年復擴為警衛第一旅,任旅長兼南京警備司令。1930年再擴大為師,任警衛第一師師長。

1932年任張治中部八十八師師長,參加上海一·二八淞滬抗戰,受重傷,次年任浙江省保安處長。後改任第58師師長。

第74軍是1937年9月1日在浙江組建,由王耀武第51師(轄周志道151旅、李天霞153旅)和俞濟時第58師(轄吳繼光174旅、邱維達172旅)合編而成。

1937年任七十四軍軍長,參加南京保衛戰等。1942年任蔣介石侍衛長,後任三十六集團軍總司令等職。期間,隨侍蔣介石出席開羅會議。

抗戰勝利後,歷任國民政府參軍處軍務局長、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事會幹事、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總統府第三局局長。

1949年去臺灣,歷任國民黨總裁辦公室總務主任、侍衛長,“總統府”第二局局長及戰略顧問、“總統府”國策顧問。1990年逝於臺北。

著有《時代新軍人應有之修養》、《孫子之戰術戰略思想采微》等。

人物生平

俞濟時9歲入顯承初級小學,繼入錦溪高等小學,其間曾因目疾輟學。1921年去慈北鳴鶴場,任民信局信差4個月。翌年任福建浦城縣政府庶務。

1924年5月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後在軍校教導團見習,旋任排長、偵察隊長,參加兩次東征,由少尉升至少校。1926年任國民革命軍第三師第九團團附、總司令部警衛團第二營中校營長等職。參加北伐。翌年任第一軍第一師第四團上校團長。1928年參加兗州、大漢口戰役。未幾,改任國民政府警衛團少將團長。翌年起任警衛旅長兼代中央憲兵司令、警衛司令部司令兼第一旅旅長等職。1931年12月改任陸軍第八十八師師長。

1932年1月奉令率師參加凇滬戰役,在廟行鎮、蘊草浜一帶抗擊日軍,因腹部中彈,返後方治療。翌年1月任浙江省保安處長。1934年11月兼任浙贛皖閩邊區“追剿縱隊”司令,率部進攻邊區革命根據地,阻擊方志敏等領導的紅軍抗日先遣隊北上抗日。次年7月任陸軍第五十八師師長。11月參加國民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1936年1月授陸軍中將。

1937年8月升任第七十四軍軍長,率所部參加八一三淞滬會戰,轉戰於青浦、蘇州、武進一帶,繼參加南京保衛戰。

“一·二八事變”爆發後,88師師長俞濟時就致電蔣中正,主動請纓,要求前往上海增援。面對自己的親信愛將的殺敵請求,蔣中正喜在心頭,他回復說,貴師行動一聽何部長命令,如果運滬作戰,務希奮勇自強,以保榮譽。隨著第五軍成軍,俞濟時的88師歸於張治中的轄制,揮師滬上。俞濟時不是貪生怕死之輩,廟行血戰,88師防線被突破,俞濟時親率部隊,殺上陣前,腹部受瞭重傷,腸子穿孔。由此,俞濟時也獲得瞭國民革命軍的最高榮譽“青天白日勛章”一枚。俞濟時撰寫的《“一·二八”淞滬抗日戰役經緯回憶》中,記錄瞭88師傷亡的人數共計3219人,占到瞭總兵力的四分之一,其中1091名勇士壯烈殉國,這個數字還不包括88師獨立旅的傷亡情況。

1938年5月參加河南碭山及蘭封之戰,同7月升第三十六軍團軍團長,調江西參戰。1938年10月,在萬傢嶺激戰中,擊潰日軍一個旅團。11月中旬,兼任長沙株洲警備司令,處理長沙大火善後事宜。1939年1月任第二十集團軍副總司令,參加南昌會戰。6月調任第十九集團軍副總司令。參加南潯路會戰,三失高安而復三得。10月調任第十集團軍副總司令。1940年1月兼浙江省抗敵自衛團副總司令、代總司令職,8月兼浙東海防總指揮。翌年4月中旬,鎮海、寧波、紹興、海門、溫州等地相繼失陷。

10月奉召赴重慶,派往仰光考察。1942年11月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衛長。翌年兼侍從室第一處副主任,後兼代主任。11月隨侍蔣介石赴埃及出席開羅會議。1944年8月入陸軍大學甲級將官班第一期受訓。翌年3月任第三十六集團軍總司令,兼任侍衛長及第一處代主任。5月專任侍衛長。11月任國民政府參軍處軍務局長。1946年9月當選為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事會幹事。翌年7月選為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 1948年1月享受陸軍上將待遇,5月調任總統府第三局局長。1949年1月隨蔣介石退居溪口,4月25日離開奉化,後去臺灣。

1949年8月任國民黨總裁辦公室總務主任,仍任侍衛長職。翌年3月任“總統府”第二局局長及戰略顧問。1951年卸侍衛長職。次年辭第二局局長職。1956年以後,任歷屆“總統府”國策顧問。1990年1月,病故臺北。著有《時代新軍人應有之修養》、《孫子之戰術戰略思想采微》及《八十虛度追憶》、《八六述懷》等。

錄音師  北約  故障檢修  點到  戍邊  新躍北  還有多少人  湖北  秋海棠科  娜娜的玫瑰  仇人  馬年  可裡  婦幼保健院  闊葉  叔牙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