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保元 革命者
来源:74U閱讀網
中文名:蔡申熙
別名:蔡升熙字旭初
國籍:中國
出生地:湖南醴陵縣
出生日期:1906年
逝世日期:1932年10月9日
職業:軍事傢
畢業院校:黃埔軍校一期
信仰:共產主義
主要成就:參加紅軍多次戰役
蔡申熙,湖南省醴陵縣人。1920年入縣立中學讀書,積極參加進步學生運動。1924年春春入孫中山的建國陸海軍大元帥府軍政部陸軍講武學校,後轉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同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後留校教導團工作。曾參加平定廣州商團叛亂和討伐軍閥陳炯明的兩次東征。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先後任國民革命軍第4軍營長、第20軍團長。1927年8月參加南昌起義。後任起義軍第11軍第24師參謀長,南下途中參加瞭會昌、三河壩等戰鬥。起義軍在廣東潮汕地區失利後,他轉赴廣州。同年12月參加廣州起義,任廣州市公安局局長。後到上海,在中共中央軍事部工作。1928年起任中共江西省委軍委書記、吉安東固地區遊擊隊第1路總指揮。曾率部攻克峽江縣城,配合湘贛邊區的革命武裝鬥爭。1930年初,蔡申熙任中共中央長江局軍委書記,不久被派赴鄂東南陽新、大冶和蘄(春)黃(梅)廣(濟)地區領導遊擊鬥爭。他來到陽新後,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集中當地分散遊擊的武裝力量,於同年10月組建瞭中國工農紅軍第15軍,任軍長。紅15軍組建後,蔡申熙率部東進皖西,攻克太湖縣城,後經英山、羅田等地,於12月到達鄂豫皖蘇區,參加第一次反“圍剿”。
1931年1月所部與第1軍合編為第4軍後,任第10師師長、中共鄂豫皖特委委員兼軍委副主席,率部參加磨角樓、新集、雙橋鎮等戰鬥。指揮機智,作戰勇敢,身先士卒,右臂負傷致殘。同年5月起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員、彭(湃)楊(殷)軍政學校校長、第二十五軍軍長等職。
1932年7月,當國民黨軍對鄂豫皖蘇區發動第四次“圍剿”時,蔡申熙臨危受命,出任紅25軍軍長。從8月下旬到9月中旬,他指揮部隊和皖西地方武裝,在南起英山、北到庥埠的廣闊地域內,與各路進犯的國民黨軍不斷展開激戰,予敵以重大殺傷。9月中旬,紅四方面軍總部率4個主力師向皖西轉移,在金傢寨與紅25軍會師。在鄂豫皖中央分局召開的燕子河會議上,蔡申熙冷靜地分析瞭形勢,主張以主力西出英山、隨縣、棗陽一帶,將國民黨軍引出蘇區尋機殲滅,然後再回師收復失地。得到與會人員的一致贊同。9月底,紅四方面軍主力由燕子河出發西進,蔡申熙率紅25軍殿後掩護。10月8日,紅軍主力在黃安(今紅安)河口鎮地區,與國民黨軍兩個師遭遇,發生激戰。9日,國民黨軍增加兵力後繼續進攻。蔡申熙指揮部隊頑強抗擊敵人,不幸腹部中彈。他捂住傷口,咬緊牙關,躺在擔架上堅持指揮戰鬥,直至壯烈犧牲,年僅26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
来源:74U閱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