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詩 三國時期蜀漢官員
来源:74U閱讀網
中文名:孔融
別 名:孔文舉、孔北海、孔少府
國 籍:東漢
民 族:漢族
出生地:魯國(治今山東曲阜)
出生日期:153年
逝世日期:208年9月26日
職 業:文學傢、名士
代表作品:《孔北海集》
官 職:北海相、少府、太中大夫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舉。魯國(治今山東曲阜)人。東漢末年文學傢,“建安七子”之一,傢學淵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異才,勤奮好學,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並稱俊秀。漢獻帝即位後任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北海相,時稱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學校,舉賢才,表儒術,經劉備表薦兼領青州刺史。
建安元年(196年),袁譚攻北海,孔融與其激戰數月,最終敗逃山東。不久,被朝廷征為將作大匠,遷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賓客,喜抨議時政,言辭激烈,後因觸怒曹操而為其所殺。
孔融是東漢末年一代名儒,繼蔡邕為文章宗師,亦擅詩歌。魏文帝曹丕十分欣賞孔融文辭,在他死後曾懸賞征募他的文章,把孔融與王粲、陳琳、徐幹、阮瑀、應瑒、劉楨六位文學傢相提並論,列為“建安七子”。說道“孔融體氣高妙,有過人者;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辭,至於雜以嘲戲。及其所善,揚(揚雄)、班(班固)儔也。” 據《後漢書》載,孔融有詩、頌、碑文、論議、六言、策文、表、檄、教令、書記共二十五篇。但這為數有限的遺文,後世又有所散佚,大多隻是片斷流傳,其中詩歌僅存八首。